•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中國文學的普世價值

      2015-04-10 13:44:29柳揚
      關鍵詞:悲劇文學藝術

      柳揚

      (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36;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論中國文學的普世價值

      柳揚

      (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36;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尤其是冷戰(zhàn)結束之后,隨著西方跨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資本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席卷世界的全球化、國際化時代已經來臨。與之相伴隨,歌德在1827年所提出的世界文學夢想,早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在世界文學的時代浪潮之中,中國文學一方面自然會從中獲益良多;另一方面,中國文學也應力爭有所貢獻。

      中國文學;普世價值;民間疾苦;高潔美好;流轉圓合

      1827年1月31日,偉大的德國文學家歌德在一次談話中,第一次提出了“世界文學”的概念。他說:“詩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民族文學在現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現在每個人都應該出力促使它早日來臨?!保?]1830年3月,歌德在一份文獻中,進一步闡述了關于“世界文學”的觀點,他說:“這樣一種世界文學在不久的未來將會形成,這在人類交往日益加快的情況下已屬必然。”[2]119為此,歌德呼吁各民族的作家應該相互交流,共同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他還說:“在世界文學形成的過程中,那些獻身于更崇高更富于創(chuàng)造性目標的人將因此更快相識,結交更深。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人,他們認真關心業(yè)已打下的基礎,并以此為起點尋求人類的真正進步?!麄儜撓嗷フJ識,互相了解,即使他們不肯互相喜愛,至少也要學會互相寬容?!保?]178如今,一百多年的時間過去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尤其是冷戰(zhàn)結束之后,隨著西方跨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資本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已經無可爭議地進入了全球化、國際化時代,與之相伴隨,歌德當年的世界文學夢想,早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在世界文學的時代浪潮之中,中國文學自然會從中獲益良多,同時,中國文學也應當致力于對之有所貢獻。那么,源遠流長、光華燦爛的中國文學在民族性的基礎之上,具有哪些世界性的普世價值,使之能夠在躋身世界文學之林的時刻毫無愧色,或印證或增加世界文學寶庫的財富,是為本文的主旨所在。

      一、“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偉大的現實主義精神

      “演戲的目的,從前也好,現在也好,都是仿佛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小說家是同時代人的秘書”(巴爾扎克語),“法國社會將寫它的歷史,我只能當它的書記員,編制惡習和德行的清冊、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實、刻畫性格”[3]。縱觀古今中外文學史,從古希臘、古羅馬到文藝復興,從19世紀、20世紀到21世紀的今天,從歐洲到俄蘇到亞非拉,從西方到東方,偉大的現實主義精神是文學藝術最具普世價值的準則。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到莎士比亞的“鏡子說”;從狄德羅的“逼真說”、巴爾扎克的“冷靜地觀察,精細地描繪客觀現實”,到盧卡契的“完整的、審美的、具有穿透性和超越性”的“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可以看出,“現實主義”精神,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最源遠流長、最具生命力的藝術法則,也是經過漫長文學史的大浪淘沙而證明了的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學觀。

      “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文章合為時,歌詩合為事”。在三千多年悠久的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精神,同樣也是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慷慨悲壯,可歌可泣。《詩經》的《豳風·七月》《魏風·碩鼠》《魏風·伐檀》《豳風·東山》《邶風·谷風》《衛(wèi)風·氓》《風·墻有茨》,以及《苡》《桃夭》等名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等名句;漢樂府民歌中的《戰(zhàn)城南》《東門行》《婦病行》《十五從軍征》《雞鳴》等名篇,以及“戰(zhàn)城南,死北郭,野死不葬鳥可食”“,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等名句;杜甫的詩歌《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詩篇,以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等詩句;白居易的《杜陵叟》《母別子》《賣炭翁》《新豐折臂翁》《上陽白發(fā)人》《觀刈麥》等詩篇,和“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等名篇名句。以上諸如《詩經》、漢樂府民歌、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家和他們的經典作品,因其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其所處時代的現實狀況,熱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活動,同情勞動人民的艱辛和困苦,揭露和批判了剝削、壓迫、戰(zhàn)亂等不平等和黑暗的社會現實,突出地表現了中國文學的偉大的現實主義精神而千古傳誦、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至今仍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說:“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并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的時候早到了!”(魯迅:《論睜了眼看》)魯迅的《孔乙己》《故鄉(xiāng)》《祝?!返茸髌罚滓壹?、閏土、祥林嫂等典型人物形象;老舍的《駱駝祥子》《月牙》等作品,祥子、虎妞、小福子等典型人物形象;艾青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愛這土地》等詩篇“,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yǎng)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兒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大堰河以養(yǎng)育我而養(yǎng)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養(yǎng)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為什么我的眼里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等詩句;“寫出打工這個詞/很艱難說出來流著淚/我把它讀著陷阱當著傷殘的食指/高燒的感冒藥或者苦咖啡/二年來我將這個詞橫著,豎著,倒著/都沒有找到曾經的味道落下一滴淚/小心翼翼,片片切開/加兩滴鮮血三錢淚水四勺失眠……”(鄭小瓊:《打工,一個滄桑的詞》)

      悉數如上這些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閱讀他們的不朽的現實主義作品,我們不難感受到:“他(她)們(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服從于現實這個最高仲裁者,反映社會的不平等,揭露貴族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掠奪、貪婪和荒淫無恥;聽命于作家的倫理態(tài)度,主觀誠實和藝術勇氣,抨擊和批判一切不平等,一切剝削和壓迫,贊美、謳歌和同情廣大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善良;從而創(chuàng)造出有別于政治性和社會性文件和工具的藝術作品;恢復和建構完整的人性,是他(她)們的美學本體意義和基本價值追求;他(她)們總是人道主義原則之被踐踏的敵人。”[4]530千百年來,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世事如何變遷,這些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芒的中國文學中的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和作品都將永載史冊,永不褪色,永放光芒,葆有普世的藝術價值。

      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高潔美好的浪漫主義情懷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或譯作“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或譯作“內在固有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保?]眾所周知,馬克思這段經典論斷,旨在說明,人之為人,而非蜜蜂禽鳥;人之為人,而非牛羊犬馬,在于人不但要求基本生存需要的滿足,而且追求美,也可以說,追求美就是追求理想。古希臘哲學家、文藝理論家亞里斯多德解釋說明藝術的時候說“詩人的職責不在于描述已經發(fā)生的事情,而在于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率和必然率可能發(fā)生的事”[6]。對于人來說,理想和現實往往總是有差距的。眾所周知,在18世紀的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由于人們對貴族專制政治文化的不滿,厭惡資本主義物質文明,反感庸俗丑惡的現實,反對古典主義理性對文藝創(chuàng)作束縛和禁錮,而興起了以雪萊、濟慈、柯勒律治、華茲華斯等為代表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產生了《西風頌》《抒情歌謠集》等至今廣為傳誦、享譽世界的文學名作,這些作品偏重于表現主觀理想,抒發(fā)強烈的個人感情,強調創(chuàng)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guī)戒律,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其特別重視愛情題材,對人的夢境進行了大量的描寫,同時其也熱情地歌頌大自然,靈動地描繪自然風光,作品中充滿了清新、自由、瑰麗的浪漫主義精神。德國作家席勒說:“浪漫主義試圖用美麗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法國作家喬治·桑說:“浪漫主義藝術不是對于現實世界的研究,而是對于理想的真實的追求?!币虼?,可以說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追求”,是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的基本特征。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做《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陶淵明“性本愛丘山”,卻“誤入塵網中”。面對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和沖突,有的人以“隱”和“逸”的方式消極逃避,在中國文學史上,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郭璞、阮籍等人的游仙詩,就反映了他們以遺世獨立、退隱自處之志來發(fā)泄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不與當權者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以及求仙長生、高蹈輕舉、服食采藥的思想傾向;他們往往憤世嫉俗,欲逃避到另一個世界,但理智上,卻又并不真正相信仙界,幻想覺醒以后,只有更加的空虛和更加的苦悶,事實證明他們這種不能直面復雜社會現實,一味逃避的思想傾向是消極的。

      與此相反,像屈原的《離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吳承恩的《西游記》等中國文學史上的浪漫主義作品卻充滿了高潔美好、堅貞耿介的積極的浪漫主義思想傾向。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茍余情其信以練要兮,長頷亦何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保ㄇ骸峨x騷》)“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保ㄌ諟Y明:《歸園田居》其一)“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源,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保ㄌ諟Y明:《桃花源記》)無論是屈原詩歌中所表現的“固前圣之所厚”的“正道得路”的美好政治理想和“清白死直”的高潔人格追求,抑或陶淵明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靜穆悠遠、恬淡自適的美好人生境界的贊美和憧憬,他們的作品都抒發(fā)了對美好的“理想世界的追求”,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懷。

      無獨有偶,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如郭沫若的《女神》、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作品也同樣描繪了一處處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保ü簦骸短焐系慕质小贰埃┰浦械纳窈?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賀敬之:《桂林山水歌》)“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保êW樱骸睹娉蠛?,春暖花開》)

      天上與人間,理想與現實;歷史與現在,今天和明天;云里霧里,如夢似幻,面向未來,贊美理想,歌頌真善美,也是中國中國現當代文學浪漫主義文學家所秉持的藝術準則?!霸娙说穆氊煵辉谟诿枋鲆呀洶l(fā)生的事情,而在于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率和必然率可能發(fā)生的事。因此,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有哲學意味,更要被嚴肅對待”,“詩的題材就是通過世俗事物而隱約地暗示較高的精神的世界的光輝,這便是由激情、想像和天才般的藝術才能所產生的浪漫主義的力量。”[4]215

      毫無疑問,如上所述,中國文學史上,無論是屈原、陶淵明等為代表的古代作家,還是以郭沫若、賀敬之、海子為代表的現當代作家,他們以其閃耀著如史勒格爾所說的“較高的精神的世界的光輝”以及“由激情、想像和天才般的藝術才能所產生的浪漫主義的力量”的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作品,無可置疑地贏得了最廣泛的讀者的喜愛,具有持久的藝術魅力,而具有了普世的價值。

      三、流轉圓合的藝術思維模式和審美趣味

      眾所周知,西方文學具有一種深邃冷峻的悲劇精神。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悲劇是人的痛苦或者毀滅——要使我們激動震驚,要使我們充滿恐懼和憐憫,這已經完全足夠了,雖然在這種痛苦、在這種毀滅中,未必會出現什么無比強大的以及不可抗衡的力量。痛苦與毀滅的原因是偶然還是必然這完全一樣,痛苦和毀滅總是可怕的。……對悲劇,可以這樣簡單地下定義:‘悲劇是人的偉大的痛苦,或者是偉大人物的滅亡?!?,‘悲劇是人類生活中的恐怖’,‘來自于偉大對象即非凡的人物(帝王貴族)的毀滅的偉大的痛苦以及充滿恐懼的悲劇效果’”[7],是西方悲劇的主要藝術模式、藝術趣味和藝術理想。從一定意義來說,西方的悲劇精神也構筑了西方文學的總的底色和基調?;蜿P于歷史規(guī)律歷史原則,或關于人的命運、性格、自由意志等等,不只是在悲劇中,在小說和詩歌中都有廣泛的表現。與西方不同,中國文學建立于儒道兩種相對立又相互補充的“陰影”式的文化結構上;形成或成王或為寇,或入世或出世,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或至大至上,或至小至微的“兩極互逆推衍”的思維模式;儒道“陰影”式和“至大至上”與“至小至微”的“兩極”之間,表現為“鐘擺”一樣的動與靜、虛與實、顯與隱、莊與諧等等藝術范疇螺旋梯式推升的態(tài)勢和規(guī)律,中國文化的特點歷史地決定了中華民族藝術上“流轉圓合”的藝術思維模式和審美趣味。

      中國文學“忌直”“忌露”“貴曲”“不喜平”。詩歌崇尚“文之英蕤,有秀有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保▌③模骸段男牡颀垺罚肮试娪腥x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鐘榮:《詩品序》)“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而古人未嘗不讀書,不窮理。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羚,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保▏烙穑骸稖胬嗽娫挕罚┮蛲硖圃娙怂究請D的引用而知名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說:“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保ㄋ究請D:《與極浦書》)“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如上即為中國詩歌藝術所崇尚之“隱秀”“比興”“言近旨遠”“言有盡意無窮”“象外之象”“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等藝術技巧、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以及“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等委婉含蓄、迂回曲折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

      中國的戲劇和小說也是從中華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培育出來的藝術之樹,他們也深深地留存有“流轉圓合”的中國藝術思維模式的印記。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精忠旗》《替殺妻》《趙氏孤兒》《竇娥冤》《牡丹亭》等古典戲??;《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金瓶梅》等古典小說;郭沫若的《虎符》《蔡文姬》《王昭君》等現代歷史劇。不難看出,這些中國文學的經典作品,從作品的內容上并非如西方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戲劇、小說在內,多基于個人主體性的人本主義文化立場上的關于性格、命運或關于人的自由意志的痛苦、毀滅或恐懼;而是體現為內容上的倫理價值取向,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精忠旗》的為君為臣倫理;《替殺妻》的為夫為婦倫理;《趙氏孤兒》的忠義倫理;《紅樓夢》《金瓶梅》的人情世故倫理等。如上所述的中國文學的人倫模式,表現在戲劇沖突中,通常為倫理典范和倫理邪惡的沖突模式,即以邪不壓正,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為模式的“大團圓”結局,如《竇娥冤》三樁誓愿的應驗,竇娥冤情的最終昭雪;《蔡文姬》的最終歸漢;《牡丹亭》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等大家所廣為熟知的中國戲劇和小說的“光明的尾巴”“亮色的尾巴”式的“圓合”模式?!拔鞣奖瘎⊥诒瘎≈魅斯獾奖瘧K遭遇的時候,以大悲結局?!覈瘎≈v究團圓之趣。在悲劇主人公遭到不幸之后,往往給予一線光明,或以團圓結局。”[8]“我國敘事文學多以大團圓結尾。明代以后的戲曲,大團圓幾乎成為定規(guī)。明清時代戲曲中的悲劇,雖因主人公毀滅的原因,不一定能大團圓,但往往在結尾對悲劇沖突所造成的后果,做一些善后工作,帶出若干亮色,使觀眾的情緒得到緩沖、調整、平衡,進入平復或深化的境界?!保?]“大團圓結局”“光明的尾巴”“亮色的尾巴”,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所歷史地決定了文化的倫理合理性;從觀賞者的角度,悲劇體驗情感經由憤怒發(fā)泄后也回歸了平復,符合獨具中國文化特質的“流轉圓合”的藝術思維模式和審美趣味。

      18世紀啟蒙主義運動時期,法國文學家、美學家狄德羅說:“人不總是在悲哀里或喜樂里,應該有一個介乎喜和悲之間的狀態(tài)”。當然,在這里,狄德羅提倡的這個“喜和悲之間”的狀態(tài),是指一種接近家?,F實生活的“嚴肅而感人”戲劇體裁,叫做“嚴肅喜劇”或叫“正劇”。不過,在這里我們引用狄德羅關于“正劇”的論述,是為了說明,在中國文學的藝術追求和藝術經驗中,也存在著這樣一種介于“喜和悲”“美與刺”之間的“流轉圓合”狀態(tài),即如前所述的中國詩歌的委婉含蓄、耐人尋味的潛發(fā)、多元接受廣度和多重接受深度的追求;戲劇小說等敘事性文學在大波大瀾、尖銳沖突之后的“大團圓”調整等藝術追求?!傲鬓D圓合”的藝術思維模式和審美趣味,經過千百年來的藝術實踐的檢驗,已經成為中國文學藝術的突出特點和藝術風尚,其也將與西方“喜和悲之間”的狀態(tài)的藝術趣味和風尚追求一同,匯入世界文學的大潮之中,成為普世的價值。

      [1]愛克曼.歌德談話錄[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113.

      [2]彼得·伯爾納.歌德[M].關惠文,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3]巴爾扎克.人間喜?。跰]//陳占元,譯.伍蠡甫,胡經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中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11.

      [4]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3-54.

      [6]亞里斯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7]車爾尼雪夫斯基論文學:中卷[M].辛未艾,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86-88.

      [8]蘇國榮.我國古典戲曲理論的悲劇觀[M]//中國古典悲劇喜劇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44.

      [9]費秉勛.論元代悲?。跰]//中國古典悲劇喜劇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78.

      【責任編輯 趙偉】

      I206

      A

      1674-5450(2015)06-0090-04

      2015-08-29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3YJA751032);遼寧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L12ZWB005)

      柳揚,女,遼寧撫順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遼寧大學文藝學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悲劇文學藝術
      偉大的悲劇
      軍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10 07:19:56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泄洪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紙的藝術
      貓的悲劇
      學生天地(2016年17期)2016-05-17 05:46:31
      近視的悲劇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三门峡市| 吴桥县| 阳原县| 凤山市| 龙口市| 金门县| 冕宁县| 辽源市| 三门峡市| 锡林郭勒盟| 佛坪县| 龙胜| 庆阳市| 林周县| 井研县| 剑川县| 郁南县| 喀喇沁旗| 金堂县| 永新县| 呼和浩特市| 祁门县| 保德县| 乐清市| 惠东县| 张家界市| 定结县| 绥阳县| 安吉县| 白河县| 峡江县| 石景山区| 华亭县| 宁乡县| 新巴尔虎右旗| 山西省| 都兰县| 溆浦县| 嘉荫县| 彭州市|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