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廢名《橋》與六朝詩文淵源探析

      2015-04-10 13:45:50葉紫飛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金華321004
      關(guān)鍵詞:桃花源詩文陶淵明

      葉紫飛(浙江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文·史·哲研究

      廢名《橋》與六朝詩文淵源探析

      葉紫飛
      (浙江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金華 321004)

      用貫通古今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中國文學(xué),把一度被人為切斷的文學(xué)史重新打通,是一個重要的話題。文章選取廢名小說《橋》與六朝詩文淵源的視角切入,探析《橋》與六朝時期詩文創(chuàng)作的交融,追尋其與儒釋道思想合流的淵源,剖釋“桃花源”主題的蘊含,并結(jié)合以上三個方面對《橋》的寫作進行探討。

      廢名;《橋》;新文學(xué)與傳統(tǒng)

      新文學(xué)對于傳統(tǒng)文學(xué)的重估與繼承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調(diào)整過程中,雖則時常呈現(xiàn)出激烈的反叛姿態(tài),但終究還是無法割斷自身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聯(lián)系。并且,反抗傳統(tǒng)在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對傳統(tǒng)知之深切,作家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吸收利用著傳統(tǒng)文化資源。且在這“理性”的反傳統(tǒng)文化運動中,新文人在“感性”上始終是無法背離傳統(tǒng)的,反而都有著各自的偏好。相對于五四時期反傳統(tǒng)的峻急,三十年代倒是有不少新文學(xué)作家開始名正言順地回歸傳統(tǒng),于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中進行“占有,挑選”,然后“拿來”[1]。廢名便是其中之一,六朝、唐代、明清文學(xué)等均對其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在傳統(tǒng)文學(xué)回歸流中有著獨特的位置,且能自覺地利用這些傳統(tǒng)文學(xué)資源進行創(chuàng)作,恰似魏晉時期的文學(xué)自覺意識抬頭。因此,本文選取廢名小說《橋》與六朝詩文淵源的視角切入,對廢名的小說創(chuàng)作進行探討。

      1 《橋》:小說中的六朝詩與六朝文

      廢名的小說極重“煉字”,譬如這篇被人戲稱為“十年造橋”的長篇小說《橋》,不到十五萬字,卻花去了作者大量心血,將小說當(dāng)成詩歌來寫、來煉?!稑颉分械木渥映J撬淖帧⑽遄?、七字,極有六朝詩文的韻味,頗具節(jié)奏感與韻律美,讀起來也格外賞心悅目。《橋·水上》就有著這樣的描寫:“這時船已經(jīng)從寬闊的水面走在一個洲身的近旁,秋云叆叆,草野如錦,水牛星散”,“慢慢洲上又出現(xiàn)一個牽?;ǘ?,云天淡遠(yuǎn),葉綠相從,紅藍出色”,美感極佳。除了句式、結(jié)構(gòu)等所富含的韻致,廢名所營造出的整篇小說的意境氛圍便帶著一股六朝趣味。他愛好六朝玄言詩與山水詩,而《橋》也恰可用“玄”與“山水”來概括。小說中成人后的小林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生發(fā)了大量玄思冥想,這也是造成廢名小說有名的難懂的原因之一。若說“玄”是《橋》中蘊含的思想光華,“山水”則是小說中的重點描寫內(nèi)容。他借自然抒發(fā)情志、訴說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這與六朝山水詩、田園詩的聯(lián)系是極大的。同時,六朝時期“自然”的被發(fā)現(xiàn)也是文學(xué)自覺的一種表現(xiàn)。而山水詩自謝靈運以來達到了高峰,由陶淵明的注重寫意開始轉(zhuǎn)向摹象,山水游記散文也興發(fā)起來。謝靈運便借由山水抒發(fā)情志,于宇宙萬物間尋找心靈寄托與自由,從而達到“物化”。廢名對于自然也是極其熱愛的,在創(chuàng)作《橋》時便常常將自己融入自然之中,筆下流淌而出的亦是一幅幅自然生活的美景圖。

      畫與詩的發(fā)展脈絡(luò)大體是一致的,六朝時期的山水畫也正處萌芽階段,開始由高度發(fā)達的人物畫逐漸轉(zhuǎn)至山水畫。即使貧乏如齊梁宮體詩也同樣致力于追求圖畫音樂式的美?!稑颉分须S處可見精彩的風(fēng)景描寫,把山水畫的構(gòu)圖技巧、色彩運用等融入小說創(chuàng)作之中,處處可成一畫:“一匹白馬,好天氣,仰天打滾,草色青青”。在這較大幅度的畫面描繪之中,小說的敘事成分自然會有相應(yīng)的削弱,人物也常是融入到了風(fēng)景里面?!稑颉返膭?chuàng)作并不注重故事的講述,而在于講述故事的這一過程本身。小說里便直接有這樣一句:“人生的意義本來不在他的故事,在于渲染這故事的手法?!睆U名在《談用典故》一文里也曾說過:“最顯明的征象便是中國的文章里(包括詩)沒有故事。沒有故事故無須結(jié)構(gòu)……”[2]《橋》作為小說而言,缺乏一般意義上的小說所該具有的故事完整性與豐富性,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心理情感的抒發(fā)在其中顯得更為主要,但仍是有無限的故事藏在字里行間。小說里隨處可見主人公陷于瞬間的遐想并由此引發(fā)的一連串感慨,思緒間剎那的起伏也被作者之筆抓得很好。《橋·金銀花》中有祖母的這樣一句話:“同你的父親一般模樣,你那父親,當(dāng)年總是……”,至此便沒了下文,而這在廢名看來似也沒有交代的必要。他更想傳達的是自身的一點情趣、一點感悟,或是一段情緒、一種氛圍罷了,并不追求故事的完整性。整部《橋》沉入到了作者每一階段的情緒氛圍之中,有著各階段的風(fēng)情美。

      廢名沉浸于對小說意境的塑造和古典詩文意象的吸納組合中。《橋》的文字每一句皆可自成一個畫面,即如每一章的題目《洲》、《蕭》、《燈》、《樹》、《梨花白》等都是那么富有美感。“桃”、“竹”、“塔”、“橋”等意象在小說中也是常出現(xiàn)的。就“竹”這意象來說,《橋》里的女主人公之一便是個名字帶“竹”的可愛女子——細(xì)竹。魏晉名士愛竹是很著名的,“竹林七賢”便是以“竹”來襯七賢,竹的風(fēng)骨更是得到了六朝人的極高推崇。廢名由此生發(fā)出一段段文字,再賦以新意,便是一個個絕妙的故事。從中所讀到的不僅是傳統(tǒng)文化積淀下的審美意蘊,更有作者自己的審美趣味。也正如典故之用,借以古人定式之意生衍文字。典故自身便已含了極豐富且不可全道出的意味了,小說中借來一用,再加廢名自己的情趣生發(fā),便鋪染成了《橋》中許多詩意十足的情節(jié)。

      詩文的引用在《橋》中隨處可見,往往自然而不落痕跡,不使人感到有“隔”。詩意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即使尋常即便瑣屑也變得美極,再灌注以作者自己的悟得,更使文境清新如畫?!稑颉げ桎仭罚骸扒僮有睦锛{罕茶鋪門口一棵大柳樹,樹下池塘生春草”便是直接化用謝靈運的詩句“池塘生春草”。詩句接入如此自然,其中所蘊含的意境被活化在了現(xiàn)代小說的文本之中。在《橋》中也??梢娝说脑娋?,如庾信的“寒壁畫花開”,陶淵明的“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謝靈運的“園柳變鳴禽”等。也正是因為這樣,或許會使讀者跟不上作者思路,或是不明白詩句的含義,或是太過跳脫,從而對他的小說留下晦澀難懂的印象。也正因為覺得難懂,在很多時候便忽視了小說詩化語言的美麗。

      陶淵明、謝靈運、庾信等人對他影響甚深?!安欢免仔盼恼潞靡嗖蛔阋哉勚袊膶W(xué)”,可見廢名對庾信的贊譽之高。庾信著文長于用典,廢名也是極力提倡詩文用典的,這種特色在廢名小說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用典時“感情重愈生動愈晦澀”,《橋》里便有許多典故,如《橋·獅子的影子》對“姜太公在那里釣魚”的可愛想象與對“孟母斷機”的有趣闡述。他尤喜歡庾信“霜隨柳白,月逐墳圓”一句,“墳”這一意象及其所傳達的意境感更是融入了小說的語言之中?!稑颉ぐ琶分泻⒆觽儾烧琶┑牡攸c就是墳。而墳在這些孩子們的世界里卻并不是恐怖和死亡的代名詞,更多的是一種趣味,一種屬于兒童的生機。另有《橋·鑰匙》中的琴子道:“天上的月亮正好比仙人的墳,里頭有一位女子,絕代佳人,長生不老”也正是脫化于此詩。同時,“墳”這一意象還籠罩著小說氛圍,寫來是極不經(jīng)意的,似乎沒有那么多的大悲大慟,卻更刻骨銘心,他對生命始終有著“慈”和“純”的關(guān)懷[3]。

      陶淵明的詩文以其樸質(zhì)淡遠(yuǎn)的風(fēng)格于六朝詩文中占得獨特一席,他對于廢名的小說創(chuàng)作也是影響頗深。就文體特色而言,試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既是一篇傳記散文,讀來卻也似一篇小說。而廢名的諸多小說均有散文化的特質(zhì),甚而周作人將《橋》的六章選入了《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散文一集》,認(rèn)為他所作雖本是小說,但也可當(dāng)小品散文來讀?!稑颉返牡诙韯t更可見筆記文體的影響,行文語句密度頗大,語言簡潔而寓意頗豐,極具六朝文的秾麗特色,含蓄反倒更可見其情志的熱烈。

      2 思想淵源:合流的儒釋道

      廢名本人的思想是較為復(fù)雜的,糅儒釋道于一體:“廢名在解放前,特別在抗戰(zhàn)前,似曾以他獨特的方式,把儒釋道熔于一爐”[4]。而佛教思想的影響尤為深厚,并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5]。他所提倡的不是哲學(xué)家做不得好文章的觀點更是對其創(chuàng)作所具有重要影響的力證。如《橋》中所處可見的哲思,再如老子所崇尚的“小國”與莊子的“無何有之鄉(xiāng)”,又及下文所要重點闡述的“桃花源”世界更是廢名一直以來所致力于描繪的。

      六朝時期儒釋道思想合流又是此階段詩文最大的特征之一。六朝玄學(xué)與清談非常興盛,魏正始中何晏、王弼開玄學(xué)之風(fēng),尊崇老子,卻也尊孔子為圣人。玄學(xué)其中的重要論題便是“言意之辯”,又分有持“言不盡意”見解的一派與主張“得意忘言”的一派?!稑颉分械恼Z言,韻味十足,三言兩語勾勒出,剩下的便由讀者自己去填補,言有盡而意無窮。到了東晉,佛教思想開始傳播,清談便也常夾雜了佛義,同時還興起了玄言詩,從這里可看出儒釋道的合流效應(yīng)。廢名所效仿贊譽的陶淵明等便是個中體現(xiàn)者。

      阮籍的《大人先生傳》認(rèn)為“和的境界是合乎自然節(jié)奏的境界,所以能‘應(yīng)變順和’的便是至人,便是大人先生”[6]。這是一種由老莊思想生發(fā)出的關(guān)于自然與藝術(shù)和諧境界的追求,而與此同時,“和”也是儒家所熱衷的。《橋》始終給人以一種“和”的感覺,回避大悲大喜的敘述,即使悲哀也是恰到好處,一派君子風(fēng)范,含蓄地傳達著廢名對于生命的體悟?!稑颉分械泥l(xiāng)村,民風(fēng)淳樸,鄰里和睦,是儒者心目中的至圣之地。他筆下的愛情也是“發(fā)乎情,止乎禮”,而悲哀也是不那么顯露甚而可以說是淡淡的,然而淡卻總有一絲壓抑的愁緒縈繞心頭。在《說夢》里他引了《橋·楊柳》中的一段:“小林先生的眼睛里只有楊柳球,——除了楊柳球眼睛之上雖還有天空,他沒有看,也就可以說沒有映進來。小林先生的楊柳球浸了露水……”,接著他說“我的一位朋友竟沒有看出我的‘眼淚’”,足見其情感表述的節(jié)制。

      “生死”與“隱逸”是六朝詩文的兩大主題,時處亂世便也奠定了六朝詩文所具有的悲劇性基調(diào)。莊子在《齊物論》開篇第一章便提出“吾喪我”,要人揚棄我執(zhí),在其后又提出了萬物合一的觀點:“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7]。以“齊物”作為關(guān)照點,則人與萬物并無區(qū)分,人只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廢名的小說中賦予死亡的大抵都是自然的、常態(tài)般的呈現(xiàn),又很有些向死而生的意味。《橋·“松樹腳下”》中,小林說過這樣一句:“忌日,什么叫做忌日?是不是就是生日?”,便將生與死在某種意義上等同起來,“齊物我,齊生死”?!稑颉ぁ八吐窡簟薄防镉腥怂懒?,所有親戚朋友都提起燈籠排隊走,到了目的地,則“回頭喝酒而散”,與陶淵明的“親戚或余悲,他人早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也有著相似的意思。魏晉士人希企隱逸之風(fēng),也是深受老莊哲學(xué)影響,隱逸氣在《橋》里也是極重的,史家莊便是一個隱逸的所在。周作人曾說:“廢名君似很贊同我所引的說藹理斯是叛徒與隱逸合一的話,他現(xiàn)在隱居于西郊農(nóng)家,但談到有些問題他的思想似乎比我更為激烈。”[8]“叛徒”與“隱逸”其實也是廢名自身,他糅雜的思想也注定了他終究不可能完全出世。

      六朝詩文還有一個特色:“愁苦之音以華貴出之”。廢名的小說創(chuàng)作希望“讀者從他們當(dāng)中理出我的哀愁”,《橋》中也處處寄托著他的思緒。朱光潛先生便認(rèn)為《橋》中的人物“都沉沒在作者的自我里面,處處都是過作者的生活。小林、琴子、細(xì)竹三個主要人物都沒有明顯的個性。他們都是參禪悟道的廢名先生?!保?]佛道所蘊含的藝術(shù)精神都很重視“言外之意、韻外之旨和建構(gòu)理想人格”[10],在齊死生、親自然、尋超脫等方面也常是渾然一體。而在佛教思想浸潤之下的廢名也常在《橋》里打起禪機來。主人公小林因了廢名自己而同樣在“參禪悟道”,連草木在他的筆下似也沾染了幾分禪意,而第二卷終于在雞鳴寺不了了之。

      3 中國的烏托邦:廢名的“桃花”與陶淵明的“桃花源”

      儒家典籍中所記載的大同社會,老子所提倡的“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社會及至莊子筆下的“無何有之鄉(xiāng)”,再到陶淵明《桃花源記》所建構(gòu)的“桃花源”均傳遞了一種至高的理想境界。而“桃花源”這一主題更是被反復(fù)征引傳承,成為中國文學(xué)中的重要母題之一。京派小說家熱衷于構(gòu)建自身與故鄉(xiāng)所契合的獨特世界,如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師陀的果園城等。廢名亦致力于建構(gòu)屬于他的黃梅與京西城郊世界,諸如此類均可視為知識分子歷來所追尋的“桃花源”世界。廢名小說所描繪的大多是遠(yuǎn)離塵世的鄉(xiāng)村生活,那恬淡自然、人情飽滿的村莊無一不是他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稑颉烽_篇第一回講述了一個遠(yuǎn)方海國的小故事,而這一個“海國”便也是他即將要展開訴說的桃花源。他似乎并不愿顯露太多哀愁,總是一筆帶過,《橋》中的史家奶奶、三啞叔都是那么溫暖的人物。

      廢名試圖構(gòu)造理想中的“桃花源”,源里連憂愁也淡的看不見,只是美。這樣的寫作似乎也有逃避之意,與陶淵明所寄予“桃花源”的品格似有些降調(diào)。陶淵明的“桃花源”除了“避世”而更有“望世”、“入世”之意,所體現(xiàn)的更多是一種積極的進取態(tài)。而廢名小說中雖也能感受到一種熱切的期許和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心,但更多是逃避現(xiàn)實、沉入過往和夢中的無奈與同情,是李商隱式的亂世哀音,沖淡的外衣下卻往往能讀出眼淚來。正如他后來認(rèn)識到自己以往小說創(chuàng)作所抒發(fā)的“主要是個人的主觀”,“躲避了偉大的時代”,小說里的人物也是他的夢想中才存在的單純美好。六朝時期戰(zhàn)爭紛亂頻繁,文人多寄托于酒與玄談構(gòu)筑心靈生活的夢境。它同時也是一個幻滅感極強的時代,高門世族需時刻保持自身的絕對優(yōu)勢,寒門低族出身的文人則處處受到擠壓。文人心理都有一種限于身份的扭曲感。政治上的混亂,生命的飄零沒有保障,前路渺茫的悲哀籠罩于文人頭上。因此,六朝人的詩文總是充斥著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無常的嘆息。即使是任達放蕩的竹林七賢內(nèi)心也是很苦的,曠達如陶淵明也不能例外,無可奈何所以總是充滿著憂患意識,同時又不能停止希冀?!稑颉洹返囊徽吕镄×终f:“厭世者做的文章總美麗”,《橋》雖不至于厭世,卻也是很悲觀的,這與六朝詩文的基調(diào)是很相似的。但同時,這樣的悲哀仍是“缺少蕩氣回腸的深沉”,在品格上還有些纖弱。

      廢名所致力于構(gòu)建的一個個“桃花源”也正是這樣做著夢的“烏托邦”。小說中時常出現(xiàn)對童年和故鄉(xiāng)生活的回憶書寫,之所以總是呈現(xiàn)以和諧、恬淡的狀態(tài),想來也有“夢憶”的緣故。歲月沉淀、記憶篩選加之現(xiàn)下生活的不那么如意更使得記憶被“加減一兩筆”,筆下的“桃花源”也就愈發(fā)美好與溫暖。他努力將自身的詩意理想融入遠(yuǎn)離塵世的桃源間,以此來求得心理自由與平靜?!稑颉な挕防镆灿羞@樣一句話:“若有人焉問今是何世——倉皇不知所云!”《橋》里的時光似乎是靜止的,時間雖然流逝了,但這里的人卻都還是一如以往。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或許亦是清楚如此桃源已不復(fù)存在,然而希冀總與悲觀并存,如同小說里所說:“他設(shè)想桃花灣正是這山的那邊……但他又明白這僅僅是一個設(shè)想似的,不怎樣用力的想。”

      周作人在肯定廢名小說隱逸趣味的同時,也說:“馮君的小說我并不覺得是逃避現(xiàn)實的。他所描寫的不是什么大悲劇大喜劇,只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這卻正是現(xiàn)實。”[11]足見廢名小說中所透露出的思想是極其復(fù)雜的,這也是因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本便是帶有雙重寄托的,既是傳達隱逸之樂,更可見其入世之深。小說中所透露的隱逸氣之重,卻也寄托著現(xiàn)實的悲哀。在他早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如《講究的信封》等也帶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但大多小說仍只是漫透著沖淡的哀愁。而到了《莫須有先生傳》中,作者的矛盾思想通過他所獨有的晦澀玄思方式進一步暴露出來。然而他的重點并不是在苦悶現(xiàn)實的反映上,更多要傳達的是心靈與自然的合一,陶淵明式的隱逸氣與對自然的關(guān)照體悟?qū)λ挠绊懯菢O深的。

      此外,“桃花源”并不僅是陶淵明思想中道家隱逸成分的體現(xiàn),“桃花”自《詩經(jīng)·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始,逐漸形成譬喻女色的傳統(tǒng)。六朝時期曹植《雜詩》有“南國有佳人,榮華若桃李”句,將佳人容貌與桃李艷色相比,至南梁劉孝綽《雜詩》中“此日倡家女,鏡嬌桃李顏”漸落下品,直至后世又衍生出“桃花運”等象征義?!疤一ā睆拇荷?、女色漸又添“欲”的象征。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中又有記載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誤入桃花源,并與仙女成婚,“桃花源”由此沾染“欲”之色彩。就《橋》來說,《瞳人》一章里關(guān)于小林的心理描寫有這樣幾段:“他還看得見她一雙赤腳,一直赤到膝頭”,“琴子的辮子是一個秘密之林,牽起他一切,而他又管不住這一切”。這幾處描寫隱隱透露出小林的性別意識開始覺醒。除此之外還有《蕭》里小林偷看細(xì)竹梳頭,《詩》里思索更衣的“神秘”,《天井》里懵懵懂懂著“究竟琴子搽粉了沒有呢”,《楓樹》里“他親狗姐姐一嘴”,《荷葉》里所興起的“一個頑皮的懷想”——“琴子的身材是一段云”,都是很有些小孩子氣的欲望覺醒,點到即止,仿佛連桃源的欲也是美的、純凈的。

      4 結(jié)語

      “五四”作家對于傳統(tǒng)并不是全盤否定,而是帶著“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理性精神去批判、反思,對于諸如六朝的文學(xué)自覺意識等多持肯定態(tài)度。廢名傳承六朝詩文傳統(tǒng),并真正將其特色浸潤到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六朝詩文同他的性情、審美趣味都是相親的。在他的小說中隨處可體會到對自然山水的眷戀之情與物我合一的獨特感悟,而這些也均可在六朝山水詩、玄言詩中找到某種歷史的傳承與聯(lián)系。加之廢名的故鄉(xiāng)黃梅縣自唐朝以來便為禪宗圣地,禮佛風(fēng)氣很盛。這樣的一種文化熏陶既塑造了廢名的性格、趣味,又提供了相應(yīng)的民俗、人物等寫作素材,更提供了一種審美關(guān)照視角。他在《橋》中以禪意入境,持一種悲憫關(guān)懷來觀那一草一木,充滿著禪趣與禪思,而《橋》也好似一則則山水小品?!稑颉返谝痪淼淖詈笠徽抡旅闶恰短伊帧罚瑢懙竭@里,故事將近尾聲卻又似乎從未開始,有些“莫可如何”不勝嘆息之感,而最終桃林也只是“遂迷不復(fù)得路”罷了。無論是《橋》中的史家莊還是《菱蕩》中的陶家村,都讓我們在喧囂的當(dāng)今社會還可覓得一處清凈所在。而廢名自己也是一個桃源,仍待人訪。

      [1]方錫德.中國現(xiàn)代小說與文學(xué)傳統(tǒng)[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6-41.

      [2]王風(fēng)編.廢名集[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1459.

      [3]吳曉東.鏡花水月的世界:廢名《橋》的詩學(xué)研讀[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235-236.

      [4]卞之琳.馮文炳選集序[M]//馮文炳選集.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5:4.

      [5]謝錫文.邊緣視域人文問思:廢名思想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93-115.

      [6]王瑤.中古文學(xué)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131.

      [7]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88.

      [8]陳振國.馮文炳研究資料[G].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0:154.

      [9]朱光潛:朱光潛全集:新編增訂版:第8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2:95.

      [10]錢少武.莊禪藝術(shù)精神與京派文學(xu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9:8.

      [11]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M]//竹林的故事.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4.

      [責(zé)任編輯:鐘艷華]

      Origin Analysis between Fei Ming'sBridgeand the Six Dynasties'Poems and Proses

      YE Zifei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To connect the past and present i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or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which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nd reopens the once artificially severed literary history.This paper selects Fei Ming's Novel Bridge and the poems and proses of Six Dynasties as a cutting point,elaborates their blending in writing techniques,traces their guiding ideas back to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analyzes the implication of"the Peach Garden"theme,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Bridge in a detailed way.

      Feiming;Bridge;new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

      I206

      A

      1672-6138(2015)03-0069-05

      10.3969/j.issn.1672-6138.2015.03.015

      2015-05-21

      葉紫飛(1991—),女,浙江義烏人,浙江師范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猜你喜歡
      桃花源詩文陶淵明
      走進桃花源
      你好,陶淵明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獨幅版
      大眾文藝(2021年6期)2021-04-22 01:58:18
      詩文里的元旦韻味
      公民與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48
      隱匿的桃花源
      極相思·檢翻舊日詩文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不為五斗米折腰
      南郑县| 琼中| 彭水| 嵊泗县| 韶关市| 赤壁市| 宜昌市| 宜黄县| 鲜城| 时尚| 上杭县| 三原县| 昆明市| 泰和县| 常宁市| 石家庄市| 准格尔旗| 黄冈市| 鄢陵县| 峨眉山市| 台江县| 津南区| 卓尼县| 建瓯市| 大同县| 定襄县| 商水县| 贵南县| 建昌县| 天祝| 鱼台县| 怀来县| 石景山区| 宜宾县| 平山县| 新兴县| 襄樊市| 堆龙德庆县| 图们市| 越西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