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樂(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yè)學院 國際商務系,江蘇 蘇州 215163)
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之有效反饋
馬樂樂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yè)學院 國際商務系,江蘇 蘇州 215163)
在英語教學中,教與學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整體,采用適當?shù)慕虒W法和評價方式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有重要意義。與嚴格的終結性評價相比,形成性評價是更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評估方式。反饋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時有效的反饋,有助于學習者認識差距,改進學習策略,使學習者不斷地向?qū)W習目標靠近。
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反饋;英語教學
近年來,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群體不斷擴大,呈現(xiàn)“兩極化”的發(fā)展趨勢,分別向?qū)W齡前兒童和成人學習者兩個群體延伸?!靶碌陌l(fā)展趨勢帶動了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教學法的轉(zhuǎn)變,沿襲已久的結構教學法受到了質(zhì)疑,注重語言交際能力、人文性和以英語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多重視。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外語習得過程中對學習者情感的考量占據(jù)至關重要的位置,使用可以減輕學習者焦慮情緒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更有助于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因此,在EFL和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課堂上,對語言學習者學業(yè)進展和成績進行評價時應避免引起學習者的焦慮情緒”[1]。
“EFL/ESL新課程體系通過語言和內(nèi)容的整合以及語言技巧的整合,使得課堂活動更傾向于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原來的筆試手段不適用于新的課堂形式,傳統(tǒng)的終結性測試方式不適用于以交際為目的的學習活動,否則會有失公平。所以評價體系相應也發(fā)生了變化,嚴格的終結性測試工具和過程轉(zhuǎn)變?yōu)楦诵曰脑u價方法,使用非正式的評價手段,以形成性評價為目標?!盵1]本文以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為基礎,著重分析形成性評價的基本組成部分—反饋,包括有效反饋的指導方針、時機選擇等問題,以一個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如何運用反饋構建形成性評價,為英語教學評價制度的改革提供參考。
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assessment),也稱為總結性評價,是在一段學習過程結束后對學習者總體表現(xiàn)進行總結的評價方式,是對學習結果的檢驗,以測試為主要手段,以分數(shù)或等級為評價形式。如大家熟知的結業(yè)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等,對某一學科一個時間段的學習,通過一套試卷,給學習者打出分數(shù)或等級,用分數(shù)的高低去評價學習者的學業(yè)發(fā)展,或評價課堂教學效果“好”或“不好”。這樣的評價方式過于簡單化,重書面知識,輕應用能力;重考試結果,輕學習過程;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習者思維水平的發(fā)展,所以不利于學習者自身發(fā)展,對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也有一定的影響。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對終結性評價的效度及局限性問題,許多學者已經(jīng)提出了質(zhì)疑。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也稱為過程評價,是相對于終結性評價而言的一種評價方式。學術界一般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習者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2]作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習者學習全過程的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作出的發(fā)展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習者學習,幫助學習者有效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習者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2]。形成性評價的形式包括:教師反饋(口頭/書面)、觀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課堂實踐、課后作業(yè)及創(chuàng)建個人檔案等,有助于學習者認清自己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及時調(diào)整學習進程。形成性評價側重學習者運用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挖掘?qū)W習者的潛質(zhì),樹立學習者的信心。它注重評估結果對教學的反饋作用,包括對學習者學習和教師教學兩方面的反饋。形成性評價的關鍵是通過對學習者學習活動的觀察,作出描述性的反饋。詳細的、描述性的反饋讓學習者了解,他們還有改進的必要以及可采用的改進手段和建議。
需要指出的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非完全割裂。“前者強調(diào)的是過程,后者強調(diào)的是終點或下一起點?!盵3]形成性評價發(fā)生在教學周期中,不斷地為教師和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提供評估,幫助他們認識到現(xiàn)階段學習與預期目標的差距,以確定下一步的學習,為最后的終結性評價作準備。而終結性評價則發(fā)生在教學周期結束時,傾向于階段性地向更為廣泛的有關群體提供評價信息。由于發(fā)生在教學周期結束后,所以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掌握概念的能力沒有即時效應。
(一)有效反饋的指導方針
評價通過“反饋”(feedback)顯示其形成性過程,說明評價內(nèi)容與要達到的目標之間的差距以及說明如何達到目標的方法。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評價作為一種反饋——矯正系統(tǒng),用于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驟上判斷該過程是否有效;如果無效,必須采取什么變革,以確保過程的有效性?!盵4]可見,有效評價的效用度直接關系到學習者學習目標能否順利實現(xiàn)。學習者從教師那里獲得有效的反饋,認識到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與應達到的目標之間的差異、自身學習方法上的不足等,有助于學習者了解自身能力,發(fā)現(xiàn)不足。“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實踐經(jīng)驗也表明,經(jīng)常向教師和學習者提供有關教學進程的信息反饋,可以使學習者和教師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適當?shù)男拚胧?,使教學成為一個‘自我糾正系統(tǒng)’?!盵4]所以,這類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有效地向?qū)W習者提供評價信息的反饋即為有效反饋,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步驟。實現(xiàn)有效反饋應遵循以下指導方針:
1.辨別錯誤原因——反饋的必要性
錯誤的類型有很多種,比如學習者的猜測與預設答案不符,粗心大意犯錯,或者是因為學習者對語言規(guī)則或?qū)嶋H運用了解不夠而犯錯等等,但并不是每個錯誤都有必要糾正。針對這些“錯誤”,教師應對其出現(xiàn)原因加以甄別,評估“糾錯”的必要性,是有效反饋的第一步。以語言課堂常采用的圖片描述為例,對于同一幅畫,學習者們對畫面內(nèi)容、畫面內(nèi)涵的理解不盡相同,在圖片描述時就會出現(xiàn)與教師預期設計的偏差。這種 “錯誤”不影響學習者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教師不必糾正。相反,教師應給學習者自由發(fā)揮的機會,鼓勵他們展開想象,更能激發(fā)學習者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
2.分析錯誤類型——反饋的準確性
針對語言規(guī)則和實際應用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要進一步分析錯誤類型。如拼寫錯誤、語法錯誤、讀音錯誤以及語用錯誤。在口語訓練時,語法錯誤和讀音錯誤出現(xiàn)的頻率要高于拼寫錯誤和語用錯誤,在寫作訓練中,情況正好相反。這是由于口語訓練時,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習者把關注力更多地放在語言流暢性和意思連貫性上,無暇顧及到語法是否恰當,讀音是否準確,初學者更容易犯這類錯誤。而寫作訓練讓學習者有更多的思考時間,把口頭表達轉(zhuǎn)化為文字,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思想,所以發(fā)現(xiàn)語法上的錯誤會容易些,同時又會暴露拼寫和語用方面的不足。
3.使用恰當反饋——反饋的合理性
辨別了錯誤原因,分析了錯誤類型后,就應選擇恰當?shù)姆答伔绞?。所謂“恰當”是指既要符合錯誤類型,又要適應錯誤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這時,不妨多問幾個為什么:“在當前情況下,什么是主要錯誤?這個錯誤有沒有造成理解障礙?是否有必要破壞表達的流暢性、連續(xù)性和整體性來糾正這些錯誤?”針對不同的情況,可采取不同的反饋方式,如及時反饋和延遲反饋、口頭反饋和書面反饋等。
4.鼓勵自我更正——反饋的積極性
語言學習過程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要用恰當?shù)姆答伔绞絺鬟f給學習者,讓其自我校正、自主修改或者通過同伴或小組成員的幫助,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對學習者的反饋應以鼓勵為主,多用肯定評價,少用或不用否定評價。學習者的學習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鼓勵和肯定的評價有助于減輕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感,提高自信心,更有成就感,更有動力,有利于學習者身心成長和學習興趣的提高。
(二)選擇恰當?shù)姆答仌r機
教師只有將反饋信息有效地、適時地傳遞給學習者,才能促進學習者學習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師既要選擇適當?shù)姆答伔绞?,還要注意合適的反饋時機。美國學者溫莉瑞兒根據(jù)反饋的時機,將其分為及時反饋和延遲反饋。[5]
及時反饋是指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對其表現(xiàn)作出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這種反饋適用于對學習者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可以使學習者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錯誤,分別進行鞏固和修正,可以獲得更有效率的學習效果。比如學習者在進行故事復述時,對于錯誤可以采用直接糾正、重述要求或要學習者對某個表述進一步解釋等方式指出,或者用手勢、口形等非直接方式幫助學習者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
延遲反饋是在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以后,集中反饋學習者的成績和錯誤。這種反饋避免打斷學習者的練習過程,使得學習者無論是在口語練習還是寫作中都能夠保持流暢性和銜接性。教師處于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下錯誤,在練習結束后向個別學習者、小組成員或整個班級給予反饋。既可以是口頭形式,也可以是書面形式。還可以使用電子設備,錄制課堂活動。練習結束后,播放給大家觀看,從客觀角度,引導學習者辨別和思考,幫助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錯誤,更正錯誤,形成反饋評價。延遲反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思維連貫性和語言流暢性,避免學習者產(chǎn)生“反饋干擾”或某些群體會出現(xiàn)的尷尬和挫折感,有利于知識的積累與轉(zhuǎn)化。
(三)有效傳遞反饋信息
正確甄別錯誤,選擇恰當反饋時機,運用合適的反饋手段,是為學習者提供有效反饋信息、構建形成性評價的重要途徑。以課堂教學中故事復述(Retelling)為例,我們可以把這個任務分解成三個步驟:前期準備——復述——總結評價。
前期準備:教師和學習者們一起梳理故事脈絡,羅列重點詞和短語以及邏輯連接詞,幫助學習者對故事的內(nèi)容和邏輯順序等形成初步印象,為故事復述作好準備。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討論中。
復述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個別學習者或小組就故事的某部分或全部進行復述。由于熟悉程度、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學習者表現(xiàn)欲等因素的影響,學習者可能無法順利達到教師預設的學習目標要求,教師在練習中應適時、恰當?shù)亟o予反饋評價,幫助學習者修正與學習目標的差距。對于錯誤,遵循有效反饋的指導方針,教師要快速判斷,“是否需要糾正?采用什么反饋方式?”等。當學習者無法連貫地表達時,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習者積極思考,拓展思路;出現(xiàn)表述錯誤時,教師重復該句,提醒學習者,把發(fā)現(xiàn)錯誤和改正錯誤的主動權交給學習者;出現(xiàn)理解錯誤時,教師復述問題,強調(diào)重點詞,提示學習者改正,等等,這些是教師語言反饋的形式。另外,教師還可以使用表情反饋。學習者善于“察言觀色”,他們會從教師的表情推測對自己的表現(xiàn)持何種評價,從而主動改正。教師和其他同學也可以采用肢體反饋,包括口形、手勢等,及時幫助學習者更正。
總結評價:在完成故事復述以后,教師可以采用口頭或書面的反饋評價。不同于在復述過程中的及時反饋,總結時所用的延遲反饋既不能籠統(tǒng),也不可刻板或隨意。如常用的“Very good.”“That’s right.” “It’s wrong.” “Well done.”等評價語言,并不能反映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怎樣的進步或成績。[6]教師的反饋信息中,應體現(xiàn)學習者已達到了哪些方面的學習目標,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以此構成形成性評價。如“Lucy told us a wonderful story. But if sh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I believe it will be better.”
簡而言之,運用反饋構建形成性評價的策略,可概括為三個方面:有效反饋的指導原則、反饋的時機和反饋的方式。對學習者進行反饋時,應有針對性,要抓住關鍵的錯誤從正面加以評價,避免避重就輕,不分主次,模糊了反饋的目的,影響學習者的積極性;把握好反饋的時機,選擇恰當?shù)姆答伔绞剑瑢τ诓煌愋偷腻e誤和不同的學習目標,靈活地運用各種反饋手段,既要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又讓學習者認識到與預期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調(diào)整學習策略,不斷向?qū)W習目標靠近。
[1]SHAABAN K. Assessment of young learners [J]. 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5(1):34-40.
[2]許洪.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課程考核改革中的應用——以英語視聽說課程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1):5-6.
[3]盧?。纬尚栽u價與總結性評價理論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5):30-33.
[4]許華瓊,胡中鋒.形成性評價及其反饋策略[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0(1):23-26.
[5]朱宏華.反饋策略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08(1):126.
[6]陸燕.基于形成性評價理論框架下的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口語教學[J].凱里學院學報,2012,30(8):158-160.
[7]王雪峰.形成性評價反饋循環(huán)模式與英語寫作教學評價原則及措施[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4(1):52-55.
(責任編輯:施建平)
Effective Feedback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English Teaching
MA Le-l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partment, Suzhou Global Institut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uzhou 215163, China)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always indispensable from each other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for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to adopt appropriate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 Compared with strictly summative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much more favored by the modern educationists. As an essential part in formative assessment, timely and effectively feedback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learners to recognize the gaps between the learning goals, and then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strategies to get closer to the learning poals.
formative assessment;summative assessment;feedback;English teaching
H319.36
A
1008-7931(2015)04-0088-04
2015-04-04
馬樂樂(1977—),女,安徽阜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