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專題教學研究述評*

      2015-04-11 12:56:57劉希良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

      劉希良

      (長沙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湖南 長沙 41002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專題教學研究述評*

      劉希良

      (長沙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湖南 長沙 410022)

      當前“馬原”課專題教學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涉及何為“馬原”專題教學、為何要進行“馬原”專題教學、如何進行“馬原”專題教學、如何改進“馬原”專題教學等方面。但還存在討論重復、雷同,創(chuàng)新不夠等問題。對此,要加大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和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fā)展的研究,要把堅持群眾路線與避免馬克思主義庸俗化結合起來,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問題,要立足于全媒體時代背景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實效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專題教學;研究述評

      專題教學是歐美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實施,進入21世紀之后開始大面積推廣運用。在此形勢下,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簡稱“05方案”)明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jù)該要求,靳輝明當年就提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馬原”)課教學,可否按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理論觀點、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與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和發(fā)展前景三個層次設立8—10個專題[1]。2006年,吳倬就“馬原”專題教學作了深入探討,首次提出一個包含8個專題的詳細方案[2]。2007年,隨著“05方案”的正式實施,“馬原”專題教學研究也得到了加強和深化,目前已成為該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偟膩砜?,當前“馬原”課專題教學研究已取得有益成果,涉及何為專題教學、為何要進行專題教學、如何進行專題教學、如何改進專題教學等方面。

      一、何為“馬原”課專題教學

      就“馬原”專題教學進行界定,闡明其內涵和外延,是展開討論和研究的必要前提。為此,許多論者就其定義、類型和特點作了探討。

      1.“馬原”專題教學的定義。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馬原”專題教學是一種問題式教學。其代表性觀點認為,“專題”是指專門研究或討論的問題,專題式教學法又稱問題式教學法?!榜R原”專題教學就是在立足于教材和學科要點的前提下,重構教材內容和改革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時政熱點、社會現(xiàn)實問題和學科前沿問題,進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專題性講解[3]。二是認為“馬原”專題教學是一種主題式教學。其代表性觀點認為,所謂專題式教學就是根據(jù)教學大綱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打破傳統(tǒng)按章節(jié)體系授課的教學方式,對教材內容重新梳理、整合,形成既有重點又有難點、前后理論知識相聯(lián)系同時又具獨立性的主題模塊式教學方式[4]。相比之下,前者更為流行,不過兩者都認為“馬原”專題教學是適應時代與社會發(fā)展,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建設需要而提出的一種優(yōu)選教學法,其實質是一種研究式教學[5]。

      2.“馬原”專題教學的類型。不同論者從不同角度對該課程的專題教學作了分類。從教學方式上,分為專題講授、專題討論、專題視頻、專題實踐等[6];從教學內容上,分為理論精講型、價值引導型、問題解析型等專題[7];從問題屬性上,分為熱點問題型、重點問題型、疑點問題型等專題[8];從教學結構上,分為理論向度專題、實踐教學專題、目標向度專題等[9]。

      3.“馬原”專題教學的特點。不同論者有不同概括,其中徐俊蕾的概括最簡潔全面。她將專題教學的特點概括為專、精、深、活、新、實六點。所謂“?!笔侵笇n}內容講解通透而非面面俱到;“精”指講課內容的針對性和精簡;“深”指講課內容的深刻性和前衛(wèi)性;“活”指選題和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新”指專題內容和材料選擇的新穎性;“實”指專題講課必須既要結合實際,又要解決實際問題[10]。

      二、為何要進行“馬原”課專題教學

      “馬原”課專題教學有何必要和現(xiàn)實意義?前一問題關涉“馬原”專題教學的科學性,而后一問題關涉“馬原”專題教學的價值性。本問題也是“馬原”專題教學的前提性問題。對此,大多數(shù)論者都明確認為,“馬原”專題教學十分必要。

      1.“馬原”專題教學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從“馬原”作為一門思政課看,它是貫徹落實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05方案”的要求。從“馬原”教學實施的時代背景看,它“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需要和教學改革的需要”[11],是馬克思主義通俗化大眾化的需要。

      2.“馬原”專題教學有助于解決教學問題。一是有助于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實現(xiàn)教學從以教師為本向以學生為本轉化。二是有助于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化解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課時少與內容多、教師知識結構單一與課程整體性特點、專任教師少與教學班級多、學生連貫思維方式與教材內容編排等矛盾。三是有效克服教材的邏輯性不足、內容相對滯后等先天不足[12],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時代性。四是能為該課程改革與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3.“馬原”專題教學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從教師看:一是有助于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改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深度,促進教學與科研的融合,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二是有助于教師發(fā)揮學科專長,完善講授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三是有助于教師靈活安排教學計劃,充分利用諸多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實踐新的教學理念,增強教學內容的說服力、感染力。四是有助于教師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更好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從學生看:一是有助于學生把握該課的重點難點,體會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二是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三是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和解答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總之,“馬原”專題教學是加強教學針對性,提高教學實效性,增強教學吸引力的有效途徑,因而十分必要,值得認真研究和大力推廣。

      三、如何進行“馬原”課專題教學

      既然“馬原”專題教學十分必要,那么如何立足于本校辦學特色,結合本校教學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馬原”專題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呢?對此,不同論者就一系列問題作了討論。

      1.“馬原”專題教學的基本要求。一是教學理念要求。郭鳳志認為,專題式教學離不開正確理念的引導,教育理念對如何實現(xiàn)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起著決定性作用[13]。二是專題設計要求。吳倬認為,專題設計在內容上應該做到科學性、時代感和針對性的統(tǒng)一,在結構上要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體系,在理論上要符合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規(guī)律,在實踐上要與教材和教參的學習、經典著作選讀、課外社會實踐活動與論文撰寫等學習環(huán)節(jié)相配合[2];朱廷嵐等認為,專題設計應把握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主題,重點闡述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14]。三是教學實施要求。韓文華等認為,“馬原”專題教學在備課方面,教師要精心設計專題并進行集體備課;上課方面,教師要樹立研究型教學理念,將教學與科研密切結合,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組織教學,實施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考核方面,要多種考試方式并舉[3]。此外,牛銀鳳認為,應在教學開始前和教學過程中采用問卷調查、郵件和QQ等調研摸底形式,拓寬學生的期待視野[15]。劉佳濤認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環(huán)境構建專題教學信息平臺,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專題教學實效,開展實踐教學,拓展專題教學空間[16]。宗永平認為,教學中必須注重“馬原”內容的基礎性、整體性、系統(tǒng)性,注重經典文本的引用[17]。瞿敬平認為,教學內容應緊扣教學目標和課程基本內容,應建立專題教學效果評估、追蹤和反饋機制[4]。

      2.“馬原”專題教學的基本原則。首先是專題設計原則。第一,整體性原則,包括樹立思政理論課一體化的整體意識;合理整合各章節(jié)基本內容;設計目標要體現(xiàn)本課程的教學要求,設計結構要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邏輯體系,設計的依據(jù)是統(tǒng)編教材;設計方案要優(yōu)秀而又完整。第二,科學性原則,包括把“育人為本”的著力點放在提升理論認知和理論思維的培養(yǎng)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統(tǒng)一。第三,針對性原則,如專題內容要體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要求等。其次是專題教學原則。其代表性觀點是,“馬原”專題教學應優(yōu)化教學內容,落實教學目標,理論聯(lián)系實際,突出問題創(chuàng)設[18]。再次是專題劃分原則。劉洋等人認為,專題劃分原則有依據(jù)教學內容劃分、依據(jù)問題劃分、依據(jù)實際需要劃分三種[19]。

      3.“馬原”專題教學的總體目標。一般認為,“馬原”課程教學總目標是把握“一個主題”,即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貫穿“一條主線”,即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突出“一個重點”,即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吳文定提出,實施專題教學的目標是擬在創(chuàng)建“思維型教學文化”,通過師生間的共振共鳴來實現(xiàn)“馬原”課教與學的和諧[18]。

      4.“馬原”專題教學的基本要素。這方面的探討相對較少。郭鳳志認為,它包括具體教育目標、問題設定、相對獨立的理論主題、教法配置、選用案例等[13]。張玉琛等認為,它包含熱點問題、“90后”大學生、院校辦學特色三個方面[20]。

      5.“馬原”專題教學設計方法。在問題切入上,盛新娣等認為有三種方法:一是以生活實踐類問題導入所要講述的理論,問題服務于理論講解;二是將實踐中的問題直接作為各專題的主題或標題,理論服務于問題闡釋;三是將重大現(xiàn)實問題作為專題設計的導向和引線,隱含于理論闡述之中,使問題與理論相互牽引[21]。在教學策略上,宗永平認為有四種:一是在專題教學中添加專題與其他學科、專題與專題之間的聯(lián)系;二是加大專題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三是建立富于彈性的課程評價制度;四是采用新媒體技術作為專題教學的手段[22]。在教學步驟上,金莉將其歸納為評估、追蹤、反饋三步:課前對學生學習與教師授課和專題設計等進行調查,對教學情況進行估計;課后對學生進行追蹤調查,了解教師上課的優(yōu)勢和不足;最后根據(jù)學生對教學和教師的評價以及專家的聽課情況進行反饋調節(jié),促進專題教學的完善[23]。在教學組織實施上,劉貴占認為:一是要確立專題教學順序,建立專題教學組,實行教師分組教學;二是要靈活運用案例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專題講授法等多種方法[8]。在專題任務分擔上,大都認可兩種方式:一是由各具所長的多名教師共同承擔,二是所有專題由一位教師承擔。

      6.“馬原”專題教學的設計方案。這方面的意見最不統(tǒng)一,每位論者提出的設計方案都不同。仔細來看,專題方案的設計實際上涉及論者與教材的“視界融合”問題。盡管教材開頭就對馬克思主義作了明確界定和闡釋,各位論者在設計專題時都努力以教材的界定為依據(jù),但專題設計方案的不同說明,不同論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還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例如,郭鳳志將“馬原”設計成14個專題:馬克思主義與青年大學生成長,世界觀與人的存在方式,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方式,辯證法的生存智慧和人生態(tài)度,反映、選擇、建構與人的認識能力提高,認識中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tǒng)一,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之謎的破解,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決定人類社會形態(tài)的運行規(guī)律,歷史評價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從《宣言》到《資本論》,經濟全球化——發(fā)達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歷史走向,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fā)展,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這種設計基本上是立足于主體,圍繞人的存在、生存問題展開的,實際上是把馬克思主義看作一種人學,可視為生存本體論范式的專題設計[13]。王丹設計了7個專題——“馬克思主義是闡述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世界的本質及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主體——人及其在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中的作用,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唯物主義認識論,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資本主義表現(xiàn)形式,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表現(xiàn)形式”。這種設計主要是立足于客體,圍繞世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展開的,實際上是把馬克思主義看作一門科學,可視為社會發(fā)展范式的專題設計[12]。

      7.“馬原”專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這包括:在專題設計方面,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從以教師為本轉向以學生為本;要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和水平;要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統(tǒng)編教材,深化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理解;專題設計應符合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大學生特質,每個專題都相對獨立,又整體貫通,避免只局限于某一個或幾個問題,導致過“?!?;要注意各專題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在課堂教學方面,要完善和落實互動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避免教師和學生關系過疏,避免只有教師的專題講授而沒有學生的參與;要使理論闡釋的深刻性和語言表述的通俗性相結合,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多樣;要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為目標,處理好知識傳授與素質拓展的關系,教學內容既要覆蓋教材知識點,完成教學任務,保證學生學有所獲,又要視野開闊,貼近現(xiàn)實,增進理論認同,力求學生學有所用;教學案例的選擇要在保證精準、科學的前提下,遵循典型性鮮活性原則;教學管理理念要更新,要爭取管理者支持,解決好教學班級的管理問題。在實踐教學方面,要認真組織好實踐環(huán)節(jié),落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要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空間的延伸與補充,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網絡教學的配合協(xié)同。在教學效果方面,要開展對教育對象的研究,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要探討思政理論課的教學規(guī)律,促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在考試考核方面,要改革考試方式,強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與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要改進考核方式方法,要以新媒體技術為專題式教學的輔助教學手段,要建立富于彈性的課程評價制度。朱廷嵐等提出,考核評價管理可采用多次小考評分制度[14]。

      四、如何改進“馬原”課專題教學

      雖然近年來“馬原”專題教學得到了廣泛討論和實施,成效顯著,但論者普遍認為,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1.“馬原”專題教學存在的問題。金莉認為,“馬原”專題教學面臨的主要是教師素質和考核方式的問題[23]。宗永平認為,“馬原”專題教學存在教學內容不完整,與實踐聯(lián)系少,教學手段不先進,課程評價制度缺乏彈性等問題[22]。張茂林認為,“馬原”專題教學沒有很好地解決專題和教材之間的關系,有的過分倚重教材,換湯不換藥;有的嚴重脫離教材,變成社會思潮課[24]。

      2.“馬原”專題教學的改進建議。一是要加大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理論培訓,提高教師理論素質和綜合水平;要加強教師之間的集體備課,加大講授內容間的交流,督促教師相互聽課觀摩,相互學習。二是要進一步探討并著力解決好如何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如何實現(xiàn)理論闡釋的深刻性和語言表述的通俗性相結合等問題。三是要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結合專題化教學特點,不斷完善課程考核方式。

      五、結論

      綜觀“馬原”專題教學的相關研究,可見討論的問題幾乎已涵蓋各個方面,這對于深入推進“馬原”專題教學來說是十分有益的。但當前的研究除了論者提到的上述問題外,似乎還存在不少討論重復雷同,創(chuàng)新不夠的問題。對此,筆者認為,一是要加大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看作兩張皮,而應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專題設計和教學實踐。二是要加大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fā)展的研究,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研究,以中國夢、“三個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全面”等新成果統(tǒng)領“馬原”專題教學創(chuàng)新和課程深化改革。三是既要堅持群眾路線,努力做到“三貼近”,又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式講馬克思主義,發(fā)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功能,避免庸俗化。四是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時刻關注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之進行創(chuàng)造性回答。五是要立足于全媒體時代背景,推動新舊媒體全面融合,一方面時刻關注報刊、電視、廣播等舊媒體和互聯(lián)網、手機等新媒體的時事新聞和相關研究進展,將其綜合利用創(chuàng)新教學素材;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國家精品課程資源、世界大學城、MOOC學院等網絡資源,通過MOOC、SPOC和微課等形式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時效性和實效性。

      [1] 靳輝明.關于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8):14-19.

      [2] 吳 倬.關于開設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思路與措施[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2):63-69.

      [3] 韓文華,王成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專題式教學的基本要求簡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11):100-102.

      [4] 瞿敬平.專題式教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J].黑河學刊,2012(7):116-117.

      [5] 王奎清.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專題教學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2):129-132.

      [6] 王玉平.淺談專題教學法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中的運用[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6):74-76.

      [7] 劉貴占,陳 坤.高?!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教學新探[J].教育探索,2013(5):126-127.

      [8] 劉貴占.專題式教學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13(5):92-94.

      [9] 唐寶志.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的基本向度——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4(6):237-238.

      [10] 徐俊蕾.淺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專題教學[J].考試周刊,2009(15):200-201.

      [11] 李 超.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專題教學[J].中國德育,2007(3):51-53.

      [12] 王 丹.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式教學[J].文教資料,2010(27):195-196.

      [13] 郭鳳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專題教學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9):70-73.

      [14] 朱廷嵐,曹素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專題式教學探析[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2):58-61.

      [15] 牛銀鳳.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問題式專題教學法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2(7):174-175.

      [16] 劉佳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施專題教學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29):276-278.

      [17] 宗永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專題化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13-14.

      [18] 吳文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專題教學探析[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34-36.

      [19] 劉 洋,周文翠.專題教學法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為例 [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3):60-63.

      [20] 張玉琛,裴孝金,閻光耀,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專題式教學的新思路探索[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104-106.

      [21] 盛新娣,艾光輝.高?!八颊n”專題式教學內容設計的幾個問題——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為例[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2(4):60-65.

      [22] 宗永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專題化教學的成效、主要問題及對策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2):45-46.

      [23] 金 莉.專題式教學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5):182-183.

      [24] 張茂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教學體例探究——基于知識傳授與素質拓展相統(tǒng)一的視角[J].河南教育:高教,2014(6):38-39.

      Review on the Research about Theme-base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BasicPrinciplesofMarxism

      Liu Xiliang

      (TheTeachi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hangshaUniversity,Changsha410022,China)

      Currently,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theme-based teaching of the courseIntroductiontoBasicPrinciplesofMarxismin many respects,which involve its definition,the reasons,the ways and the improvement approaches. However,problems such as repeated discussions and inadequate innovation still remain. In this regard,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 scientific view of Marxism and the new development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at have been achieved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combine the adherence to the mass line with the avoidance of Marxist vulgarization,use Marxist principles to creatively answer the hot issues,difficulties and doubtful questions in society,and innovate teaching way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omni-media times.

      IntroductiontoBasicPrinciplesofMarxism;theme-based teaching;research review

      *2014年湖南省教育規(guī)劃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提升的化育機制研究”(XJK014BGD085);2015年長沙學院校級重點課題“媒體融合趨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馬原’專題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2015-07-01

      劉希良(1976-),男,湖南益陽人,長沙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0.011

      G642

      A

      1008-6285(2015)10-0050-05

      猜你喜歡
      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兒鼐傳》(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論
      發(fā)展經濟學基本原理
      時代人物(2019年30期)2019-12-16 02:07:44
      人臉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電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4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電冰箱節(jié)能與發(fā)展概論
      電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UPS電源的基本原理與維護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台中县| 佛坪县| 沂南县| 沁源县| 建水县| 涟水县| 五大连池市| 武山县| 广宁县| 香港| 康保县| 平凉市| 类乌齐县| 鸡西市| 江山市| 五河县| 宜春市| 芦山县| 白水县| 永靖县| 景宁| 泸水县| 永泰县| 车险| 山东| 绥化市| 岳池县| 双流县| 扬中市| 兰西县| 祁门县| 都兰县| 山丹县| 苏尼特左旗| 沽源县| 应城市| 赞皇县| 色达县| 朔州市| 任丘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