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燕婷
【摘 要】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的義務不再是機械地照搬教材,而應該自覺地根據學生、教材、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有機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關鍵詞】文本對話;學得主動;開發(fā)課程資源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新課程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不應成為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枷鎖”和“桎梏者”,而應成為“跳板”和“促進者”。因此,走下神壇的教材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教師也應該由教材踏實的執(zhí)行者自學地升格成教材的實踐者,改進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的義務不再是機械地照搬教材,而應該自覺地根據學生、教材、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有機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與文本對話,激活教材資源
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正確認識和使用教材,是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首要條件。北師大版課程標準數學教材以其形象性、探索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特點給教與學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需要我們挖掘、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以實現教材價值的最大化,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活動更加多樣,更加貼近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從而實現教材作為一個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主要載體的功能。如教學《找規(guī)律》一課,教材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驗,安排了盆花、彩燈、彩旗的主題圖,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識周期規(guī)律。我在處理教材時既尊重教材,也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充分研讀教材的潛在優(yōu)勢, 充分挖掘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因素,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知識的建構和積極的數學情感的形成。教學時分三個層次展開,第一層次,學生自主解決盆花的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畫圖、列舉、計算;第二層次,學生自由選擇策略解決彩燈問題,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比較中感受“計算”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好的策略;第三層次,運用計算策略,自主解決彩旗問題,深刻把握計算的策略的內涵。我將教材中的問題變成“關于彩旗,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照顧了學生之間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匯報時,分別列舉不同余數的情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中加深了對計算策略的理解,也分散了用余數進行判斷的難點,學生學得輕松、主動。
二、開發(fā)利用貼近生活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學得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如發(fā)展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展開有活力的實踐活動或游戲,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的價值觀。數學知識通過應用才得以鞏固,數學技能通過練習才得以提高。研究表明,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認識才會變得更加深刻,才能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更加明白生活離不開數學,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比如學完“統(tǒng)計”知識后,為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的能力及交流合作意識,開展一次小調查活動,調查全班學生的年齡,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制定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走進學生生活,開發(fā)課程資源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生活范圍、認知水平等的限制,生活資源的開發(fā)顯得尤為重要。如在上面《采訪果蔬會》的案例中,除了將信息窗內容動態(tài)呈現外,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我在第二次執(zhí)教這節(jié)課的時候是這樣進行的:教師帶著一些裝月餅的盒子(每盒能裝4個月餅)和袋子(每個袋子能裝兩盒月餅)來到課堂,開始了應用題教學:“孩子們,爸爸媽媽整天忙著上班,我們今天也來體驗一下他們的辛苦好嗎?”孩子們對動手操作的問題大多樂此不疲,齊聲答應?!澳乾F在你們就成為點心生產包裝車間的工人了,希望你不但做一個雙手靈巧的工人,更要做一個善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工人?!苯處熤钢⒅⒆觽冋n間餐的筐說:“我們的任務是把這32個小面包包裝起來?!?/p>
生:“老師,用什么裝啊?”
教師把帶來的一個袋子(內裝兩個盒子)放到了講桌上,將包裝要求講明:“4個裝一盒,2盒裝一袋。包裝之前先要領取包裝材料,哪個小組最先申報合理數據就參與包裝,小組討論一下你們需要哪些材料。”
生:“老師,我們小組認為要先裝盒。32個面包,4個裝一盒,我們需要8個盒子。然后把8個盒子裝袋,2盒一袋,一共需要4個袋子。”
一個小組操作,其他同學觀看。
師:“在包裝過程中,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選出“32個小面包一共能裝多少袋?”讓學生思考。
生1:“32÷2÷4”
生2:“32÷4÷2”
教師:“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到底哪種算式正確呢?請同學回憶剛才的包裝過程,仔細思考,然后小組同學在一起討論一下?!睂W生討論后交流:“先裝盒,四個一盒,不能除以2。應該是32÷4÷2”有了現實直觀的點心包裝現場,另一種先求一袋點心有幾塊的解法也自然迎刃而解。本節(jié)課達標檢測,我選擇的是自主練習中裝啤酒的題目,可以看出,孩子們掌握得不錯。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借助生活中學生常見的月餅包裝,以包裝點心的現實情境引導學生,把課堂拉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有力的形象支撐。
總之,充足而富有個性的數學課程資源可以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桃溪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