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梅
驚聞文化名家黃宗漢于2014年10月12日駕鶴西游了,我心緒起伏……去年春夏兩次去看望他,他還精神抖擻地和我暢談,怎么尋夢人黃老就帶著他沒做完的夢長眠了呢?回憶他的特殊年代中的故事,可引發(fā)諸多啟示。
書香世家,革命青春
步入福利院中黃老的居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書桌之上的黃家四兄弟三姐妹的巨幅照片。
“照片中的七位,‘碩果僅存的,只有二姐黃燕玉、三姐黃宗英和我姐弟三人啦。我是老小,也83歲了;三姐大我5歲,88歲;二姐今年99歲?!秉S老深情地望著神態(tài)逼真的照片,詼諧地和我聊起了家常。
1931年10月21日,黃宗漢出生在北京西城區(qū)一個不大的四合院里。其家族是浙江省瑞安市的一個書香世家,三代出了五個翰林。
父親為第一代留學生,留日學電機,回國任北京電話局工程師。父親酷愛京劇,常帶子女到戲園子聽戲。母親陳聰是知識女性,風琴彈得很好。這些與以后黃家成為文藝之家也不無關(guān)系。大哥黃宗江成了戲劇家、散文家,三哥黃宗洛和三姐黃宗英成了著名演員。大姐黃銳華、二姐黃燕玉是父親的前任妻子所生,前任妻子去世后陳聰續(xù)弦。
1946年,黃宗漢考上北京通縣潞河中學。追求進步的他,16歲就成了共產(chǎn)黨的一名地下黨員。
1949年,他迎來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到組織部報到接受分配,來到宣武區(qū)宣傳部,一干就是8年。1957年反右,他莫名其妙地被定為“嚴重右傾”,受黨內(nèi)嚴重警告處分,理由是沒抓出右派。緊接著下放勞動改造,挖青年湖(廣外魚藻池舊址)、大煉鋼鐵、辦街道工業(yè)。以后,他受原地下黨同志的保護,調(diào)回市委組織部工作,卻又滿頭霧水地成了“黑幫骨干分子”,留黨察看;而原因居然是他所推薦的技術(shù)干部中絕大多數(shù)出身“黑五類”。于是,“文革”中他被發(fā)配到北京最窮的山村密云縣番字牌鄉(xiāng),接受勞動鍛煉。這里,離最近的公共汽車站要走上56里地,趟24條河。冬天吃派飯,只能是豆皮子、干菜加一點棒子面糊成的粥。這一鍛煉就是4年。
勇為天下先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東風吹開了云霧,黃宗漢自薦到基層去,任東風電視機廠的廠長。當時電視機是熱門產(chǎn)品,憑票供應,但全國的電視機廠都虧損。東風電視機8年生產(chǎn)了44000臺昆侖電視機,卻虧損了1563萬元。
黃宗漢敢于面對挑戰(zhàn)。他大膽地第一個引進日本三洋電視機裝配線,搞起了中外合作。這個破冰之旅,即“抓住開放之機遇,通過散件加工,引進先進技術(shù),然后國產(chǎn)化,最終打入國際市場”。他帶領(lǐng)全廠職工艱苦奮斗摘掉了“虧損大戶”的帽子,一年后工廠盈利12600萬元。黃宗漢當了三年廠長,東風電視機廠成為“千萬富翁”,北京的盈利大戶。
正當局面大好之時,不料廠里卻有人給他貼大字報,于是,一紙匿名告狀信,令黃宗漢被調(diào)離工廠,接受檢查。雖然后來是非澄清,平了反,還異地提升了職務。但令人痛心的是經(jīng)過這一番折騰,人心渙散,技術(shù)骨干流失,工廠元氣大傷,不久與北京電視機廠合并。從此,東風電視機廠消失。這是黃宗漢最成功、又最遺憾的歷史篇章。
宣南夢博士夢
黃老家中的書房名曰“夢廬”,內(nèi)中懸掛對聯(lián):“何必開門,明月自然來入室;不須會友,古人無數(shù)是同心?!鼻宕M士何子貞所撰寫的這副聯(lián)語,正是他久藏于內(nèi)的心聲寫照。他添一橫批:“愚翁尋夢?!?/p>
黃宗漢被“掛起來”之時并沒閑著,心地坦然地做起了雅夢——紅樓。
他是個有心人,顧客所說“電視倒是買得起,可就是沒啥好看的電視”的話深深觸動了他,決心要在“出精彩電視劇上”下功夫。天賜良機,1983年他被調(diào)到北京市電視工業(yè)公司任副總經(jīng)理,被聘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顧問兼中國國際合作公司總經(jīng)理。恰逢中心正要籌拍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當時制景費只有75萬元。于是,他經(jīng)過調(diào)查,算細賬,提出建議:學習國外建影視基地的經(jīng)驗建實景,把大觀園從書上搬到人間。
幾經(jīng)周折,得到當年一進京就共過事的宣武區(qū)領(lǐng)導李瀛的支持,劃出了當時的南菜園苗圃作園址,還提供借款95萬元。
黃宗漢對《紅樓夢》頗有研究,他做夢大膽,“圓夢”卻小心考證。他組織顧問會,向?qū)<艺埥?。?jīng)協(xié)調(diào),紅學家、古建筑學家楊乃濟被特聘為大觀園總設計師。
經(jīng)科學縝密的計劃施工,曲徑通幽、怡紅院、瀟湘館等8處景點,如期在1986年《紅樓夢》劇組入園拍戲前建成。電視劇《紅樓夢》拍攝成功,放映之后受到百姓歡迎。
以后,北京乃至全國數(shù)以百萬計的“劉姥姥”來逛大觀園,不但還清了借款,還積累了續(xù)建工程資金2300萬元,大觀園的40個景點在8年的時間里全部建成。大觀園被命名為“北京紅樓夢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
斗轉(zhuǎn)星移,1986年,黃宗漢沒想到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宣武區(qū),任政協(xié)副主席。根據(jù)區(qū)委、區(qū)政府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他又開始圍繞天橋民俗文化,做起了“俗夢”。
天橋是北京的一塊寶地,始建于元代,孕育了北京的民俗文化、商業(yè)文化、市井文化?;垩郦毦叩狞S宗漢動手辦起再現(xiàn)民俗文化的實事。他拿出自己的稿費,收集、復制了大量與天橋文化相關(guān)的檔案、資料、歷史照片,編輯出版了《天橋往事錄》和畫冊《北京老天橋》。剛投入市場就告罄,又再版發(fā)行。接著,又拍攝了反映天橋民俗文化的30集電視劇《天橋夢》,反映天橋藝人的故事。
1992年,黃宗漢提出改建天橋總體規(guī)劃的設想,其一是在原先天樂戲院的基礎上翻建了天橋樂茶園。
這是一個臺上臺下全方位的劇場,京味兒十足。幾年工夫,這里就上演了上千場戲,接待了海內(nèi)外眾多賓客,包括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等國家元首,在此品味中國文化的奧妙。
黃老做的是套夢,一夢連一夢。他告訴我:“宣南是近代史的一塊活化石,宣南夢是我最大的夢?!?/p>
“宣南”是個地域文化概念。因清朝實行“滿漢分居”政策,京城的漢官皆寓居在外城,再加上全國的文人舉子赴京趕考,也大多客居于此,逐漸形成了包括皇家、士人、平民三個層面的獨具特色的宣南地域文化。
夢想聯(lián)翩的黃宗漢,能迅速抓住一閃而過的契機。在1987年的一期《北京政協(xié)》上,著名建筑師張開濟修復湖廣會館的一則建議,觸發(fā)了他的靈感。他當即展開調(diào)查。
湖廣會館是清朝北京著名會館之一,其中的大戲樓建于1830年,是目前僅存四座建有戲樓的會館之一。調(diào)查中又意外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的史實記載:“1912年8月25日,國民黨假湖廣會館舉行成立大會,孫中山蒞臨致辭?!苯?jīng)上報,市領(lǐng)導批示主管部門,費盡心力,1996年湖廣會館終獲重張。該館成為北京第100家博物館——“北京戲曲博物館”。
而且,修復后的湖廣會館開辟了孫中山紀念室,長年展出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的照片及史料,還在相關(guān)單位的支持下,成立了孫中山研究室,出版了《孫中山與北京》等學術(shù)作品。20世紀90年代后期,黃宗漢兩次作為“孫學”學者,應邀參加臺灣的孫中山與現(xiàn)代中國研討會。臺北的國父紀念館,還特地保存了湖廣會館的一套微縮模型。
為進一步解讀宣南文化,加以保護利用,黃宗漢決定進一步深造。
1995年,當選為全國勞模的黃宗漢,破例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讀碩士,66歲時拿下碩士學位。1998年,又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生。2002年,經(jīng)戴逸教授提議,71歲的黃宗漢又延長學習時間,精深研究宣南文化。次年,重病來襲;但是他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邊治療邊攻讀。2004年,黃宗漢在做了6次化療之后,堅持拖著虛弱的身體參加博士論文的答辯。73歲的他,一舉拿下博士學位。他的專著《北京宣南歷史文化》等是填補空白的經(jīng)典之作,是他對生活了半個世紀的宣南這片文化沃土的真誠回報。 ? ? ? ? (責編:蕭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