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晴
《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是:教師要經(jīng)常給學生創(chuàng)造讀寫思維的平臺,提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寫作機會,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內(nèi)化思維,提升自己語文水平的綜合素養(yǎng)。
在新課改理念的引領下,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小練筆已成為語文課堂的一大亮點,成為語文教學園地里用好教材的一道獨特風景。隨文練筆,就是以課文內(nèi)容作為寫的素材,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和諧運行。這樣的練筆基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充分挖掘了課文中可供練筆的訓練點,所以能引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進行多種表達方式的嘗試,培養(yǎng)其習作興趣,減緩作文教學的坡度,實現(xiàn)學生“積累語言”與“運用語言”的同步。
小練筆雖小,但認真挖掘文本資源,亦可開辟廣闊的天地。我試從練筆時語言形式的學習和運用與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悟的關系,結合《船長》一課的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嘗試與收獲。
一、提煉內(nèi)容
練筆時可要求學生用一定的語言形式,提煉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以此加深理解,并獲得語言運用的訓練機會。
初讀課文后,設計如下:
師: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范文朗讀,然后根據(jù)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把課題補充完整。
1870年3月17日夜晚,當( ?)時,哈爾威船長( ?),最后( ?)。
生:認真聽,仔細填。
在了解課文大意后,學生能提煉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順利完成課題的補充,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夯實了基礎。
生1:1870年3月17日夜晚,當(“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的撞擊而將沉沒)時,哈爾威船長(沉著冷靜地指揮乘客和船員脫險),最后(哈爾威自己卻犧牲了)。
生2:1870年3月17日夜晚,當(“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后即將沉沒)時,哈爾威船長(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最后(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
生3:1870年3月17日夜晚,當(“諾曼底”號遭到撞擊后即將沉沒)時,哈爾威船長(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船上人員脫險),最后(他卻犧牲了)。
……
二、活化形象
抓住課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卻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教學時,對“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地擁了上去……但整個人群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边@段話中的“亂得不可開交”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課文中有一句話:“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地擁了上去,……但整個人群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 其中“亂得不可開交”比較概括和抽象。我問問大家:“亂得不可開交”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如果你置身于這一場面之中,能具體描述出“亂得不可開交”的情景嗎?
生1:整個人群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亂竄,紛紛涌入救生艇。
生2:大家一窩蜂地擁上救生艇,你不讓我,我擠掉你。頃刻間,救生艇翻入水中,人們紛紛掉入水中。
生3:整個人群就像潮水般地涌向救生艇。沒上艇的還是在拼命地擠。擠不上的婦女、小孩就往死里哭。更有甚者,一只腳卡在艇上,另一只腳還懸在半空中。
……
師:如此混亂的場面,哈爾威船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會想什么呢?請描寫出此時哈爾威船長的心理活動。
生1:如此混亂的場面,哈爾威船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我不能慌,否則船上的所有人員就很難脫險。
生2:如此混亂的場面,哈爾威船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我如果也像人群那樣慌張,情況會更糟。我必須要讓人們安定下來,才能想辦法救更多的人。
生3:如此混亂的場面,哈爾威船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我是船長,我應該盡一切所能,讓船上人員脫險。當務之急,先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同時要讓人群安靜下來,聽從自己的指揮,這樣才能解決危難。
……
師:面對慌亂的人群,哈爾威船長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可見一斑。
三、填補空白
作者常常運用留白的藝術,把一些內(nèi)容留給讀者自己。教學時,讓學生填補這些空白,對全面完整把握內(nèi)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義。練筆也可以是填補空白的有效手段。
教學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體味“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边@句話的。
生:(讀)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師:句中人們“凝視”的“定格”畫面掩蓋不了他們內(nèi)心的沉痛。假如你是當時的乘客,你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把它寫下來。
生1:哈爾威船長,你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你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我敬佩你。
生2:哈爾威船長,在死亡面前,一心想到的是先救乘客,唯獨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你舍己為人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生3:哈爾威船長正是由于你沉著鎮(zhèn)定的指揮,才使我們得以脫險,你的死換來了我們60人的生,你是一個英雄。
……
通過寫,學生們對于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品質(zhì)有了更高的認識和提升。
四、顯化情感
“情動”才能“辭發(fā)”,其實在寫的過程中兩者往往是相伴相隨的,或是互為因果的。因而,我們有時可以借助以課文內(nèi)容為素材的練筆,使文章內(nèi)蘊的情感涌出紙外。
師:同學們,哈爾威船長沉著地指揮著大家離開輪船,最后又與輪船一起徐徐沉入大海,克萊芒親眼目睹了這悲壯的場面。請你設想一下,多年以后,克萊芒長大了,他會在什么樣的崗位上工作?他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請你寫下來,并說出理由。
生1:克萊芒也會成為一名船長,他要繼續(xù)走哈爾威船長沒有走完的路。(理由: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鞭策著他。)
生2:克萊芒會像哈爾威船長一樣,不管什么時候都堅守崗位,如果遇到危險,他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乘客和船員的安全。(理由:他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船長,必須要向哈爾威船長學習。)
生3:克萊芒長大以后也許沒有成為一名船長,但是我相信,不管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他都會堅守崗位,忠于職守,履行哈爾威船長的做人之道。(理由: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已在克萊芒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會以哈爾威船長作為自己的榜樣。)
……
在寫的過程中,學生對哈爾威船長的品質(zhì)心領神會,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五、升華心靈
人們常說,學習語文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就要讓他們體會文章的情感,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他們受到文章的感染,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文末教學時,我寫了一段話,作為這課的結尾。
師:多年以后,昔日的見習水手克萊芒已成為一名出色的船長,走的就是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的那條航線。又是一年的3月17日,他來到海上。夜深了,海霧升起來了,透過這薄霧,他似乎又回到了1870年3月17日,又回到了那個刻骨銘心的日子。啊,克萊芒永遠忘不了……
生:自發(fā)深情朗讀課文。
雖然,結尾處不是出于學生之筆,但這一段話卻抓住了克萊芒這個細節(jié),讓學生與他融為一體,和哈爾威船長進行心靈的對話,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
隨文練筆,抓住了課文可擴展的地方,順學而導,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情可抒,所以最后才能水到渠成。可見,隨文練筆是“閱讀與習作”的中介,是達到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在隨文練筆中,學生的作文興趣有了顯著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可謂是“讀寫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