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
[摘要]黨的制度建設是關系到我們黨現實工作效果和長遠發(fā)展的重要工作,也是開展黨的各項其它工作的基礎性工作。黨的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黨的制度本身也具有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等特點。因此,要更好地進行黨的制度建設的相關工作,就必須從其基本概念、歷史沿革和科學化建設等多方面入手。
[關鍵詞]黨的制度建設;科學化;程序性
在新的形勢下,根據新的社情、民情要從多個視角全面地來看待和理解當前黨的制度建設工作,進而得出具有實踐意義的新理論,為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提供有意義的助力。
一、黨的制度的基本概念
黨的制度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在工作中必須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和準則,是根據黨的綱領和組織原則而制定有關黨的工作的規(guī)程。黨的制度體現的是黨的整體意志,由黨的權力機關制定,全體黨員必須遵守。黨的制度以無產階級的先進思想為指導,規(guī)定了黨的行動準則,通過一系列具體制度對發(fā)展黨員的標準和黨員的行為做了嚴格規(guī)定,充分地體現并保證了黨的先進性。隨著黨的事業(yè)向前發(fā)展,黨的理論成果不斷豐富,黨員的素質越來越高,這都是通過黨的各種制度的確立和運行來實現的。
二、黨的制度建設的歷史沿革
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建設開始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然此時是制度建設的初步探索階段,但是我黨已經充分認識到制度建設對于黨的建設整體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1]。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明確提出要“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問題,要求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加強黨的民主生活,健全黨委制?!盵2]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提出建立黨代會常任制。八大以后,經歷了“大躍進”和“反右傾”的沖擊之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系統(tǒng)地闡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則,批評了一些黨的負責人獨斷專行,提出一定要加強黨的制度建設、一切黨的基層組織和全體黨員都必須按照黨章辦事、要貼近群眾等原則。但是隨著黨內“左”的傾向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文革的發(fā)生,使黨的制度建設無法順利地開展。文革結束后,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從全局的戰(zhàn)略的高度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逐步恢復和發(fā)展了集體領導制度,形成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體系,綜合運用民主測評、民意調查等方式建立了干部考核制度,對黨員所應該具有的標準、權利、義務、紀律等作了詳細規(guī)定。黨中央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級黨組織的工作制度,增加了中央全會的次數,更好地發(fā)揮了集體決策的作用,建立了政治局書記處的工作規(guī)則和制度,地方各級黨組織也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議事、表決和生活會制度,在全黨建立了廣泛的監(jiān)督機制。
三、提高黨的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提高黨的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水平要從理論和實踐等多方面的入手,具體來講提高黨的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水平的措施有以下幾個:
1.要增強制度的可行性。在以往黨的制度建設中存在著一些制度無法落實,不具備執(zhí)行力的現象,致使這些制度流于了形式。在改革的新任務的要求下,要保證黨的制度具有現實的可行性就需要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傾聽各方意見,提高黨的制度制定過程的公開度,向有關專家學者求教,力求提高新推出的制度的可行性。
2.堅持對黨的制度的實體性和程序性并重的原則。中國共產黨非常講究務實的工作作風,對于黨的制度建設習慣上也是更加注重制度建設的實體性,這樣就造成了對黨的制度建設的程序性的不夠重視。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黨的制度建設的程序性的重要作用不斷地凸顯。有關部門出臺了許多黨內制度的程序性規(guī)定,在黨的制度建設過程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黨的制度建設的程序性仍需加強,必須以科學,有效和實踐性的制度構建不斷增強黨的制度的可行性。
3.要將黨的制度建設與法律制度的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建設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必須要將自身的制度建設與國家的法律制度建設聯系起來,使黨的制度不與國家的法律制度相沖突和違背。通過立法體現出黨對從嚴治黨、嚴懲腐敗的要求,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水平。
4.要增強黨的制度之間的協(xié)調性和系統(tǒng)性。提高黨的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必須將每一項制度放在制度系統(tǒng)中去把握,要使每一項制度都能夠與其他制度協(xié)調地發(fā)揮作用,不可單獨地看待和處理每一項單獨的制度。如果黨的制度體系不在一致目標和指引下運行,必然導致各單項制度矛盾的產生。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黨的制度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和作用,以整體性、協(xié)調性和系統(tǒng)性的原則來指導制度體系的制定和運行,并在制度運行的過程中根據工作的具體情況實施必要的調整和修正。
5.要加強黨的制度的嚴密性。制度是否嚴密是檢驗制度是否科學的一條重要標準,要使黨的制度建設具有較高的嚴密性就要增強黨的制度的理論性,要明晰地掌握黨的制度建設中各制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還要能夠劃分清楚黨的各項制度之間的區(qū)別,明確制度的職責范圍,下大力氣糾正因職責不清晰所導致的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602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年版
[2](《毛澤東選集》第4卷,1440—1444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