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特色之作壺中佳品

      2015-04-15 02:21沈齊梅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12期
      關鍵詞:蓮蓬紋飾特色

      沈齊梅

      壺乃古代盛水器皿,自漢以來,一直是各地窯口生產的大宗產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陶瓷壺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從最初的滿足盛水基本功能發(fā)展到裝酒沏茶,不僅講究美觀適用,而且追求高雅情趣。古代陶瓷藝人為了滿足這一社會需求,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風格獨特的陶瓷壺。本文特從高安市博物館200余件壺類藏品中,遴選出5件頗具特色的陶瓷壺,以饗同好。

      一、清康熙款素三彩瓷塑龍首軟提梁壺(見圖1)

      高15.6厘米,口徑6厘米,底徑12.9厘米,重965克。壺體近似四方倭角鐘形。方形子母口,平沿,圓折肩,直壁下漸擴,平底澀胎;壺肩相對兩側各置一如意形雙孔立耳,供穿軟提梁之用;一側器壁中部伸出一龍首流,與立耳在同一中軸線上。壺蓋呈方形,平頂,蓋頂中央置鈕已殘缺,蓋內子口寬沿。

      全器以黃彩為地,用綠彩和紫彩繪飾紋樣。蓋面飾綠彩邊框,框內相對兩面飾紫彩火焰紋,另兩面飾朵云紋,朵云紋以紫彩和綠彩填飾。雙耳以綠彩勾畫如意頭。壺壁滿飾火焰紋及朵云紋,火焰紋以紫彩繪飾,朵云紋則為綠彩和紫彩共同裝飾;壺體貼塑一只昂首翹尾的五爪行龍,龍體纏繞壺壁四面近一周之后,龍軀前段折返至壺壁另一側,龍首從壺壁下部向外伸出形成壺流,龍嘴內凸出一圓形小孔為流口。龍首與龍尾分別置于對稱兩側的壺壁。龍軀以墨線勾繪鱗片并涂綠彩,須、發(fā)、睛亦飾綠彩;龍爪、背鰭、腹部、頭部飾紫彩,頭部紫彩地上點飾大小、疏密不一的小黑點;上顎飾黃彩。外底澀胎平整,中心陰印陽文“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方章款。蓋內、蓋面邊沿、子母口、外底澀胎,胎質細膩,潔白堅致。壺內施瓜皮綠釉。

      此壺特色之一為五爪行龍。在以黃彩為地的壺壁上貼塑一只五爪行龍,行龍身軀高大威猛,四肢肌肉發(fā)達,五爪粗壯有力,爪甲尖銳鋒利,步履矯健,環(huán)壺腹繞行一周之后,前軀折返至另一側壺壁下部向外伸出,成為龍首形壺流。龍首仰頸,昂頭翹唇,口中凸出一圓形短管為流口。流口上下各有一排整齊的牙齒;上唇高翹,顯露出上顎的數層弧形皺褶;下唇緊貼流口,皮膚毛孔粗大,龍須濃密,向后飄揚。龍鼻寬塌,鼻孔碩大,鼻孔兩側各飾一根觸須經由龍眼之下,向后飄揚。龍眼從上、下眼瞼內鼓爆而凸,眼球圓鼓,雙睛黑亮,目光炯炯。龍額高厚寬大,向后伸出兩只肉芽狀龍角,微微上翹。頭頂毛發(fā)與下頜兩側龍須濃密,排列整齊,向后飄揚,極富動感。龍頸粗碩有力,龍軀粗壯蜿蜒盤繞,背鰭直立鋒利,排列整齊,龍尾上翹,尾毛濃密似帚。腹部龍鱗為淡紫色條紋狀,余皆為斜網格狀墨線綠彩龍鱗。五爪行龍形象生動,神態(tài)逼真,立體感強,為此壺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此壺特色之二為黃地素三彩。全器僅以黃、綠、紫、黑彩作為裝飾,不用紅彩。以黃彩為地,用黑彩勾線和點飾龍首皮膚毛孔、龍睛。龍紋主體飾綠彩,鰭、腹、爪、龍頭飾紫彩?;鹧婕y以紫彩為飾,每組祥云飾深綠、淡綠和紫彩。此壺用彩樸素,紋飾細膩,龍首皮膚粗糙之感惟妙惟肖。

      素三彩瓷是中國陶瓷史上釉上彩瓷的一個名貴品種,創(chuàng)燒于明代中期,清康熙時有很大發(fā)展,地釉色彩種類繁多,有白地、綠地、黃地、紫地、墨地等。素三彩不用紅彩,不如五彩絢麗奔放,顯得樸素端莊,文靜雅致,故而它在清朝宮廷用瓷中地位很高。

      此壺特色之三為造型別致。壺體近似四方倭角鐘形,近底部稍外擴,重心下移,置放平穩(wěn)。龍首流塑造形象生動,活靈活現(xiàn),流口似龍舌卷曲而成。龍首壺一般在壺流對側的壺壁置一執(zhí)把,而此壺卻一反常態(tài),不設執(zhí)把,在肩部置二如意形雙孔立耳,穿以軟提梁。壺蓋蓋面平整簡潔。底部無足,平底澀胎,可見方格狀墊布紋理,中心陰印陽文篆書印章款,字體清晰,剛勁有力。

      二、清嘉慶青花淡描纏枝牡丹紋雞首壺(見圖2)

      通高13.4厘米,高11.3厘米,口徑3.9厘米,底徑7.4厘米,重285克。此壺造型新穎,橫切面呈海棠花瓣形。圓直口,平沿,短頸,折肩,長直腹;一側腹壁中部伸出長頸高冠雞首流,對稱一側貼飾螭龍形執(zhí)柄;平底邊緣處貼有四扁條形立式矮足;覆海棠花瓣形小蓋。蓋有子口;蓋頂塑小花苞形鈕,花蕊呈小珠狀立于花苞頂端。

      全器以青花淡描紋飾。蓋面對稱兩個海棠花瓣內飾纏枝花卉紋,兩枝纏枝花隔鈕弧背相向排列;另兩個海棠花瓣內各繪四朵渦形海浪紋相疊。頸部繪弦紋一周。肩部紋飾與蓋面相似,僅因肩部面積增大而多繪四枝纏枝花;肩部六枝纏枝花和渦形海浪紋均隔壺口對稱排列,與蓋面紋飾上下呼應。腹部折肩下繪如意云紋一周,相鄰兩朵如意云紋之間又飾半枚雙線菱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紋,對稱兩側腹壁中部各飾一朵盛開的牡丹花,牡丹周圍滿飾茂盛的纏枝,上下翻轉,繁縟富麗;腹壁一側中部伸出長頸雞首形曲流,雞首高冠短喙,張嘴,大眼圓鼻,細長頸飾六圈羽毛,雞首流內有一孔與壺腹相通,出水順暢;柄捏塑成一條螭龍,曲膝攀于雞首流對側的壺壁之上,螭龍口銜肩沿,前肢緊抓壺的肩腹,前爪搭于折肩處,尾和下肢緊貼于壺的下腹部;腹下部近底處繪變體蓮瓣紋一周。壺流、壺口、壺把處于同一中軸線。壺內外均施白釉泛青,釉汁瑩潤,內口沿露澀胎,胎質潔白細膩堅致。

      此壺特色之一為造型別致:整體呈海棠花形狀,壺蓋、壺肩、壺腹的造型一致,上下呼應;特別是壺蓋中央塑一花苞形鈕,立體感更強,俯視此壺,儼然一朵盛開的海棠花。

      特色之二為雞首流,形象生動:長頸短喙,高冠大眼,鼻孔突出,大嘴圓張,好似一只公雞竭盡全力地引頸長鳴。

      特色之三為螭龍形執(zhí)柄:螭龍口銜壺肩,鼻孔大如牛鼻;雙目如炬,頭頂一撮毛發(fā)向后飄揚;四肢曲膝,前爪彎勾,緊抓壺肩,后爪舒張,緊貼壺壁;雙尾向上彎勾,長短粗細不一,主次分明;龍軀彎曲,拱肩收腹提臀,形態(tài)優(yōu)美;螭龍椎骨的骨節(jié)明顯,四肢肌肉發(fā)達,神態(tài)生動逼真。

      特色之四為紋飾,以青花淡描纏枝花卉為基礎,壺蓋與肩部、腹部紋飾相近,又各具重點,上下呼應,主次分明:蓋、肩飾渦形海浪紋和纏枝花,協(xié)調對應,蓋面與肩部紋飾對比,蓋面中央飾一花苞鈕,重點在花苞鈕;肩部繪六枝纏枝花,比蓋面多出四枝,余皆一致,其重點在纏枝花;蓋、肩所飾的渦形海浪紋在壺腹移至折肩下,并變形為渦形如意云紋;腹部纏枝花大而連續(xù),上下翻轉纏繞,枝葉繁茂,簇擁著一朵盛開的牡丹花,腹部紋飾以渦形如意云和纏枝花與蓋、肩相呼應,而重點在纏枝襯托的牡丹花。

      三、清代粉彩荷花龍柄執(zhí)壺(見圖3)

      高7.7厘米,口徑4.1厘米,底徑5.3厘米,重180克。壺體呈盛開的荷花形。直口,短頸,折肩,鼓腹下收,圈足,外底出筋。壺壁對稱兩側貼塑蛙形流和螭龍執(zhí)柄。

      壺頸無紋,涂淡綠彩。肩部涂深綠彩,飾八枚蓮子,等距排列,圍成一周,邊緣飾一周弦紋以示蓮蓬的邊沿。壺壁滿飾蓮瓣,共分五層,從底部往上至第四層,逐層增大,第五層被第四層遮擋,僅露瓣尖。蓮瓣以深紅色勾繪輪廓和脈絡,瓣尖涂淡紅色,余皆粉紅。壺壁一側貼塑一綠色螭龍執(zhí)柄,螭龍口銜壺肩,聳肩拱背,四肢屈膝,雙尾上卷攀貼于壺壁。螭龍柄對側的壺壁貼塑一白色蛙形流,蛙前肢伸直,緊抓壺肩,后肢屈曲,緊貼壺壁,昂頭張嘴,嘴成流口。壺流以黑彩連珠紋飾蛙身條紋,繪小圓圈表示蛙眼。圈足外墻、足沿施綠釉,內墻澀胎。外底出筋,施白釉泛青。

      此壺特色之一為造型別致,仿佛是一朵盛開的荷花包含著豐碩的蓮蓬。壺肩為蓮蓬,呈深綠色,邊緣凸出一圈輪廓線勾勒出了蓮蓬碩大豐滿的形態(tài),八枚蓮子亦凹凸有致,富有立體感。壺壁滿繪蓮瓣,共五層,每層十一瓣相互疊壓,層層交錯排列。第一層蓮瓣形態(tài)最小,瓣尖脈絡以三條線表示;第二層蓮瓣稍大,瓣尖脈絡以五至七條線表示;第三、四層蓮瓣最大,瓣尖脈絡以七條線繪飾;第五層僅在下層瓣尖空隙處露出紅色瓣尖,脈絡以三條短線表示。荷花描繪細膩,用彩設色準確,栩栩如生,嬌美艷麗。

      此壺特色之二為龍柄和蛙流。柄為貼塑雙尾螭龍,與上文中清嘉慶青花淡描纏枝牡丹紋雞首壺的龍柄相似,龍頭與四肢形態(tài)相同,龍軀及龍尾稍有不同。清嘉慶青花淡描纏枝牡丹紋雞首壺的龍軀椎節(jié)明顯,拱肩收腹塌腰提臀,雙尾長短粗細不一,主次分明;而此壺龍軀彎曲如弓,不見椎節(jié),雙尾長短粗細一致,不分主次,左右分別上卷。流為貼塑雛蛙,流口似張大的蛙嘴,前肢的細爪緊抓蓮蓬邊沿,前肢因攀爬而費力伸直,后肢屈曲。雛蛙捏塑雖然形態(tài)不很準確,但那費力攀爬的神態(tài)躍然而出,仿佛是生怕從蓮花上掉下來,歇盡全力抓住蓮蓬的邊沿,全身氣力用在細小的前肢上,而后肢屈曲,毫不敢動,似乎一動就有掉下去的危險,令人心頭一緊,有出手相救的沖動。

      此壺特色之三為壺外底有別于常見的陶瓷器具的外底:圈足內的外底刻有四條凸起的直徑相交于外底中心,從而變成八條半徑呈等距離放射狀排列;再刻一圈凸弦紋經過每條半徑的中點;凸弦紋之上,每相鄰兩條半徑之間,等距離刻一條線段向外放射延伸至圈足處。

      四、清末百果刷銀紫砂壺(見圖4)

      高10厘米,口徑4.4厘米,足徑2.2厘米,重409克。壺體呈球形,圓口,溜肩,球腹,六邊形萼片狀小圈足。壺口覆倒香菇形蓋,蓋內有子口,蓋面呈蕈褶狀,蓋頂置蕈柄狀鈕,側生一小蕈(已脫落)。壺腹兩側對稱貼塑蓮藕形流和菱角形把柄;流與壺內相通。肩部貼塑花生、蠶豆、杏仁、荸薺、榛子、蓮子、西瓜子、云豆八種果實。下腹部貼塑形體較大之核桃、蓮蓬、百合,形成三支釘狀足,三足間又貼飾白果、大棗、桂圓。壺底中心則飾石榴花萼形小圈足。壺外壁通體刷銀,脫銀處可見紅色紫砂胎體,胎質堅硬。

      此壺特色之一在于其造型獨特,寓意吉祥。將壺倒置,壺體外觀呈石榴形狀,壺底中心的花形小足儼然是石榴的宿存萼片(見圖4),故而石榴形態(tài)更顯逼真。石榴花火紅熱辣,果實結子繁多,被視為吉祥之果,是古陶瓷常用的裝飾題材之一。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不僅是繁榮昌盛、豐產豐收的象征,更寓意多子多孫、團結和睦、喜慶美滿!

      此壺特色之二為壺體堆塑貼飾果品豐富,情趣盎然,富有寓意。全器共飾有十八種果品,仿佛是一個百果園,展現(xiàn)出一派豐收喜慶的景象。各種果品形態(tài)逼真,不僅充滿了生活氣息,更富有豐富的寓意。蓮藕,諧音“連偶”,寓意喜結連理。百合、蓮子、大棗、花生、桂圓等,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連生貴子”。結子蓮蓬,寓意多子多孫,菱角,諧音“伶俐”,寓意子孫聰明伶俐。

      此壺特色之三為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壺體造型為石榴形,花形小足作成石榴的萼片形狀,使石榴之態(tài)形象逼真。壺蓋設計成倒置的香茹狀,以蕈柄及側生小蕈作蓋鈕,不僅密封性好,而且開啟方便。壺肩及下腹部堆貼十余種果品,繁而不亂,富有層次感。執(zhí)柄為雙腳菱角形,兩腳外彎,不僅形態(tài)自然,而且便于執(zhí)握。壺流為數節(jié)蓮藕貼塑而成,每節(jié)長短、粗細、形態(tài)不一,底端靠近蓮蓬的藕節(jié)上伸出一枝卷曲的鮮嫩蓮葉,栩栩如生。以蓮藕作壺流,不僅起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富有情趣,而且也實現(xiàn)了壺流注水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寄予了豐富的寓意,表達了深刻的含義。壺下腹部貼塑的七子蓮蓬、百合、核桃,形體較大,成為三個支撐點,故而做為此壺的支釘足,以保證壺體放置平穩(wěn)。蓮蓬內結七籽,可自由轉動,富有童趣。

      此壺特色之四為通體刷銀,整體呈現(xiàn)銀白色。百果壺也稱仿生果壺、花果壺,紫砂質地,一般做成果實本色或紫砂本色,而在紫砂之上又刷一層銀白色則鮮有見到。

      五、民國粉彩團龍團鳳紋喇叭形執(zhí)壺(見圖5)

      通高14.7厘米,高12.7厘米,口徑4.9厘米,底徑9厘米,重350克。壺體呈喇叭形,子母口,折肩,直筒壁,近底部外撇呈喇叭狀,圈足外墻呈斜坡狀,外底平坦;腹壁對稱兩側置細長曲流和扁條凸節(jié)耳形把柄;壺口覆圓形蓋,蓋內子口,蓋面稍弧呈緩坡狀,蓋頂置寶珠鈕,鈕一側的蓋頂有一圓形小氣孔。

      壺肩部以紅彩繪飾兩圈弦紋形成夾帶,內飾綠地粉彩二方連續(xù)回紋,回紋分別以黃、藍、紫三色裝飾,相間排列。腹部對稱兩側各飾一主體紋飾,為一粉彩團龍紋和一粉彩團鳳紋。壺壁近底部綠彩海浪紋一周。外底中心紅彩書行楷“南昌新中華出品”三行豎款。蓋面邊緣以紅彩繪一周弦紋,弦紋內繪綠彩小草、花卉紋相間排列,圍成一周。蓋面對稱兩側分別繪飾紅彩山字形火珠紋,間飾粉彩如意形流云紋,云腳相對。蓋鈕頂部紅彩繪朵花紋,八瓣,竹葉形,瓣間以紅彩線條相間。通體施白釉,釉色潔白,釉汁瑩潤光亮;蓋子口沿、足沿露澀胎,胎質潔白細膩堅致。

      此壺特色之一在于造型新穎,線條流暢,形態(tài)優(yōu)美。壺上部直筒形,至下部急劇外擴呈喇叭形,但擴張有度,不顯夸張,重心下移,給人以穩(wěn)重端莊之感。壺流細頸大肚,線條流暢優(yōu)美,好似一只白鵝前伸的脖頸。耳形執(zhí)柄上部上揚之后急劇下折成銳角,再呈圓弧形下行,行至執(zhí)柄中部稍凸,酷似把柄斷裂后再粘接之狀,之后再向內斜行與壺壁相接。執(zhí)柄形似一螭龍拱背彎身攀伏于壺壁,尤其是執(zhí)柄折角處兩側各戳一小眼,這一點睛之處頓時使螭龍形態(tài)傳神,生動逼真。

      此壺特色之二在于壺壁紋飾,主體紋飾為團龍團鳳紋,輔助紋飾為海浪紋。主體紋飾以紅、黃彩繪火焰紋作為團形邊線,內繪粉彩龍紋或鳳紋,龍、鳳之外滿飾長腳流云相互交錯。團龍為正面五爪行龍,下肢大步前行,上肢擺幅夸張,其中一肢利爪竭力伸張,另一肢爪甲緊握。龍頭上昂,向左回首,毛發(fā)呈圓弧形向上飄揚,兩角后翹,額頭高聳,雙目圓瞪,鼻頭凸出,張嘴露舌,齒如尖刀。龍尾粗壯有力,卷曲下垂,末端呈火焰形。龍爪細長尖銳,四肢肌肉發(fā)達,龍軀粗壯有力,氣勢兇猛。龍紋除雙目以外,均以紅彩繪飾,龍鱗用斜方格表示,方格一角點飾紅點,富有立體感。團鳳亦為正面立姿,鳳首左偏微垂,振翅而立,長尾拖地,尾端上翹;團鳳頭似鸚鵡,翅如大鵬,足似仙鶴,羽如孔雀,氣質高雅。鳳首和腳用紅彩繪飾,羽毛以黃、藍、紫、紅、綠彩等繪飾,形象華美。輔助紋飾為近底部用綠彩繪飾兩層海浪紋:底層海浪呈扇形,以數條黑色弧線繪海浪涂綠彩,浪頭以雙弧線勾邊涂白彩,海浪相互疊壓,排列整齊;上層海浪呈山峰狀,以長短不一的黑色豎線繪飾,亦涂綠彩。

      猜你喜歡
      蓮蓬紋飾特色
      論漢畫像石中吉祥紋飾的意象之美
      蠟染的紋飾探討
      小蓮蓬
      采摘蓮蓬
      狐貍的蓮蓬
      商代青銅器紋飾變化初探
      家鄉(xiāng)的蓮蓬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民間紋飾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昌吉市| 宁远县| 东海县| 佛冈县| 蕲春县| 辰溪县| 南汇区| 庐江县| 舟曲县| 衡东县| 林芝县| 资源县| 桐梓县| 武威市| 郯城县| 黄梅县| 柳江县| 祥云县| 穆棱市| 盘锦市| 沅江市| 额尔古纳市| 祁阳县| 云梦县| 报价| 巫山县| 文山县| 石景山区| 乌兰县| 周至县| 榆林市| 雷州市| 县级市| 新竹县| 甘洛县| 北海市| 白玉县| 昭苏县| 大邑县| 丹棱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