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介平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昭潭鎮(zhèn)農技站,安徽 池州 247280)
栝蔞又名瓜蔞、藥瓜、吊瓜,是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全世界共發(fā)現84個種8個變種,入藥典的只有栝蔞和中華栝蔞(雙邊栝蔞)2個種。栝蔞全身是寶,藥食兩用,營養(yǎng)價值高,籽、果皮、根都可入藥。栝蔞籽中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經檢測,壓榨的栝蔞籽油含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達89.7%,還含有22.7%的角鯊烯。另外,栝蔞生長期較長,還可以做成綠陰觀光長廊。安徽省西南地區(qū)多為低山丘陵,溫暖濕潤,雨水豐富,陽光充足,但地形地貌較復雜,高低不平溝壑眾多,不利于機械化作業(yè)。栝蔞市場需求量大,發(fā)展前景廣闊。因此,引導農民大力調整產業(yè)結構,發(fā)展產投比高的栝蔞是農民致富的特色項目。
栝蔞栽培品種應選通過品種審定或通過篩選比較穩(wěn)定的優(yōu)良品種[1~2]。目前安徽省有皖蔞系列,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選用。
種根一般以大小中等、芽眼飽滿,切面呈乳白色為好。不需要太大、太粗的莖。
栝蔞是喜溫好光、忌陰怕濕的深根植物,抗病能力較強,一般應選擇陽光充足、通風透氣、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較好、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砂壤土地塊種植,同時要求種植地環(huán)境無污染。下列幾種地塊不宜種植栝蔞:開溝50 cm雨季仍有積水的地方;下大雨被淹沒超過48 h以上的地方;有泉水、長年積水,冬季氣溫低于-10℃的地方。
栽植栝蔞的大田應年前開好排水溝,如周圍是水稻田,要求除下水方外,其余三方開40 cm左右的排水溝,排除清明水、暗水和地下水;如大田是黏性土,應從高低走向取槽,槽深60 cm、寬1m,槽內填營養(yǎng)土。營養(yǎng)土構成為砂60%,腐熟土、塘泥、老溝土混合30%,豬牛欄糞等腐熟肥10%;如是砂質土,可在取槽后將原土與雜草、肥料一并拌和后填入,注意整溝填滿。也可以將大田深耕耙平后按行距3.5m,溝寬1.5m,做成寬2.0m的高畦。
基肥以有機肥料為主,同時配用適當的化肥。一般施用45%硫酸鉀復合肥750 kg/hm2、過磷酸鈣750 kg/hm2、硼砂15 kg/hm2、硫酸鋅5~15 kg/hm2、腐熟餅肥2 000 kg/hm2、腐熟農家肥40~50 t/hm2。結合開槽回填施用,也可以在畦上打穴,將肥料和部分土混合后施入,然后蓋土。
整好地后移栽前可搭架,以避免移栽后出苗再搭架操作損傷苗木。搭架原則是棚架牢固、通風透光、架下便于田間管理。材料可以用水泥、木頭、竹等,根據投資情況自定。要求架高1.8~2.0m,平面棚架,地面按3.5m×3.5m標準立柱。柱頂端用10#不銹鋼絲拉成方格,再用同樣的鋼絲拉對角線,最后在上面鋪蓋20 cm×20 cm網眼的尼龍網。棚架外圍柱子要向外傾斜30° ,同時多支幾根柱子,以免盛果期架子倒塌。架下根據情況可種生姜、半夏等喜陰作物,也可養(yǎng)雞等。
栝蔞在開春無霜凍時即可移栽,江南丘陵地區(qū)3月即可開始移栽。盡可能早移栽,促早發(fā),減少后期無效果的結實。合理安排株行距,如成片開發(fā),應按行距3.0~3.5m、株距1.0~1.2m進行栽種,定植密度3 000~3 750株/hm2。小面積種植可利用中間空地進行立體種植。觀光綠陰長廊可利用路邊、房屋周圍規(guī)劃種植。提倡打穴移栽,穴以長、寬、高各45 cm挖好,每穴施入50 kg土火糞與砂土拌和,將帶苗的根塊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15 s,后平放在穴內移栽,壓實并澆足水,蓋上地膜。切不可將根苗直接栽在肥料上。出苗后及時破膜放苗。采用提前苗床育苗移栽,栽后7 d內不能缺水。移栽時合理搭配雌雄株,一般雌雄比為10∶1,雄株在田間均勻分布[3~4]。
當栝蔞藤蔓長到20 cm左右,選擇合適支撐物,用軟質繩帶將栝蔞蔓固定在支撐物上,引其向棚架生長。
栝蔞屬于多年生植物,根系發(fā)達,比較耐旱。但移栽后7 d內活棵期不能缺水,生長盛期和果實膨大期如遇天氣干旱應及時澆水,遇澇要及時排水防漬。
栝蔞生長期長,需肥量大,應多施基肥,以有機肥加磷肥為主。①提苗肥。苗高10~15 cm,離根20~30 cm處環(huán)狀追施尿素1~2次,每株用量為50~80 g。②花果期追肥。6—8月栝蔞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進入旺盛期,此時根據苗情葉色,適當追施2~3次花果肥。每次施腐熟餅肥750 kg/hm2、加含量45%的N、P、K 三元復合肥250 kg/hm2,加含量21%硼砂15 kg/hm2,在距離根部30 cm左右開環(huán)狀淺溝施入后培土。③果實膨大期追肥。結合施藥,加入2 g/kg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施肥。每年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生長期間見草就除,植株封頂后停止。
當年生植株留主蔓1~2根,第2年以后每株只留1個健壯主蔓。及時抹去架下主蔓上的新生腋芽。主蔓上架后,做到均勻引蔓,全面鋪開。肥力充足的田塊,架下主莖1m左右應斷頭,促第1分枝生長,增加掛果率。生長中后期如枝蔓過密,應剪去一些小枝、空枝和老葉。
栝蔞生長期較長,花果期也長。如花期生長過旺,可噴矮壯素1 000~3 000mg/hm2?;ü诮Y合噴藥施用2 g/kg磷酸二氫鉀、3 g/kg尿素及3~5 g/kg硼肥液2~3次。
栝蔞前期蟲害以蚜蟲、薊螞為主,防好此蟲也能防止栝蔞病毒病。梅雨季節(jié)注意防治細菌性角斑病。栝蔞最主要的病害是根結線蟲病,根結線蟲以幼蟲、卵和少量雌蟲在栝蔞塊根中越冬。因栝蔞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旦發(fā)病,根結線蟲便在栝蔞根內和根際周圍的土中迅速積累,這樣病情逐年加重直至絕產。其防治原則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方法,合理配合使用化學防治方法。①農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和無根結線蟲的種苗;土壤翻耕曝曬、消毒;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性;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排除田間積水,盡量避免大水漫灌;收獲后及時清理田園,病殘體帶出田外焚燒或深埋;實行4 a輪作制。②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使用生物農藥。③化學防治。越冬前用1.5%菌線威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250mL/株進行灌根,開春后(2月底至3月初)再灌1~2次。
9—11月栝蔞果實表面呈橘黃色即可采收。果實采收后放陰涼處10 d左右,讓其充分成熟后進行開果取籽(機械取籽更好),果皮對開后完整曬干即為藥材。
一是做好越冬防寒工作。每年11月栝蔞采收后,待90%葉子都已經枯死時,離土面10 cm處將藤剪斷,用25%殺蟲雙水劑500倍液澆根1次,后用河砂覆蓋,再放上稻草用土壓好即可越冬。二是肥水管理得當。每年12月下旬選一晴天,將栝蔞扒開,離根20 cm左右每株用稀人畜糞尿20 kg、腐熟有機肥料50 kg,加普通過磷酸鈣2.5 kg、氯化鉀0.5 kg拌勻穴施,上蓋細土,再覆蓋1層稻草。取走多余老土,土面不高于原來位置。三是注意早春保濕。1月5—10日,將封苗河砂及稻草和表土全部扒開,結合防病澆足“返青水”。苗周圍20 cm鋪1層草木灰,以利保濕吸光;在1.5m用農膜覆蓋(破損膜勿用),沿膜四周開小溝并將農膜邊沿放入溝內用土壓實即可。以上措施可使栝蔞提前于2月底出苗,出苗后慢慢通風、煉苗、揭膜。
[1] 馬 鵬,胡尊尚,凌宗園,等. 籽用栝蔞及其栽培技術[J]. 現代園藝,2009(5):14-15.
[2] 程 魁. 栝蔞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07(19):52.
[3] 郎進寶,薊中帝,顧輝輝,等. 栝蔞的栽培技術[J].寧波農業(yè)科技,2010(4):31-32.
[4] 鄭明福,楊博智. 栝蔞雌株快繁技術研究[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1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