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 格 天津職業(yè)大學
心理疏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兩個價值
□ 池格天津職業(yè)大學
心理疏導作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對我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我們要準確把握心理疏導的科學內涵,劃清心理疏導與心理疏導療法的學科邊界。
心理疏導;思想政治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叭宋年P懷”和“心理疏導”首次出現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進一步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標志著我們黨對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高校作為人才匯聚、培養(yǎng)的場所,也是科學的淵藪、人文的殿堂,尤其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大學生作為承載社會、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因此,心理疏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把握心理疏導的科學內涵
作為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觀念,“心理輔導”最早產生于西方學校教育活動之中。它實際上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y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心理輔導”率先被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所吸納,并逐步在學校教育領域展開了實踐和探索。所謂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平等、積極關注和“無條件接納”的氛圍中,輔導者根據當事人的心理和行為困擾,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技巧,給當事人以合乎其需要的指導與服務,協(xié)助當事人擺脫心理和行為困擾的方法。心理輔導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關心學生合理的內在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更關注學生的內在感受和體驗;更強調在社會規(guī)范許可的條件下,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其工作原則和方式有著更為鮮明的“心理學專業(yè)”特色,可以更快地走進學生的心靈。
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疏導”不同于教導,也不同于指導。教導往往耳提面命,缺乏親和力;指導常常居高臨下,使教育對象產生距離感,不能真正解決教育對象的內心疑慮。而“心理疏導”不僅建立在對教育對象充分尊重的基礎上,而且貼近教育對象的心理需要和思想實際,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訴求,重在解決他們的內心困擾,在這個基礎上,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導,因而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價值的最大化。
(二)認清心理疏導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社會進入了發(fā)展的關鍵期和改革的攻堅期,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心理問題不斷涌現。對于高校而言,隨著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使教師面臨的工作壓力、競爭壓力、發(fā)展壓力不斷增加,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這就使得高校師生的精神負荷過重、心理困擾增多、心理失衡加劇、利益沖突凸顯。這種客觀現實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疏導、思想解惑和矛盾化解為重點,從情緒疏導、心理引導、力量團結、矛盾處理、困難解決、思想轉化等渠道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這是新時期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心理疏導是解決師生的心理困擾,促進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往往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強,而社會閱歷少、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因而當面臨學習、就業(yè)、經濟、情感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問題時,極易出現心理問題、道德困惑和精神危機。
心理疏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內在同一性,二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異曲同工之效。其內在聯系具體體現在:
(一)心理與思想具有相通性.
心理和思想都是人的精神現象,它們都以人腦為器官,都是人腦的機能,都以客觀現實為源泉和內容,都以實踐活動為場所。心理是思想的基礎,思想是心理的高級形式,是在心理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思想的發(fā)展變化受心理的影響和制約,心理活動的方向和內容受思想的支配??梢?,心理和思想密不可分,緊密相聯。人的思想觀點的形成與變化發(fā)展,與心理活動的過程是同步的,思想的變化與整個心理活動密不可分。
(二)心理系統(tǒng)是思想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著眼于人們的思想,而思想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tǒng),它是全部制約人們行為的各種精神因素的總和。包括:直接支配人的行為的因素——動機系統(tǒng),如“需要”、“興趣”、“動機”等;調節(jié)人們行為動機的因素——心理過程系統(tǒng),如“認知”、“情感”、“意志”、“信念”、“習慣”等;指導人們行為動機的因素——觀念系統(tǒng),如哲學觀點、政治觀點、倫理觀點等。可見,心理系統(tǒng)是思想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心理問題往往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交織在一起,難以截然分開。心理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講要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同任何價值概念一樣,是一個關系范疇,是指作為價值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其功能和屬性能否滿足和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作為價值主體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這樣一種關系。具體來說,心理疏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協(xié)調價值、動力價值.
(一)協(xié)調價值——促進身心和諧,協(xié)調人際關系
心理疏導的情緒宣泄功能、心理支持功能和認知調節(jié)功能具有重要的協(xié)調價值,可以促進師生的身心和諧,協(xié)調人際關系,化解人際沖突,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教師的自我實現,為學校的改革發(fā)展與和諧校園建設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F代心理學認為,情緒宣泄是人們獲得精神健康的重要“營養(yǎng)素”。通過宣泄敵對、不滿、抑郁、委屈等消極情緒,有利于人們化解不良情緒,恢復心理平衡。心理疏導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強調平等、積極關注和“無條件接納”,為師生提供一種安全、信任、放松的氛圍,使當事人能夠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憂慮和煩惱,宣泄壓抑的情緒和情感。
(二)動力價值——激發(fā)精神動力,營造良好氛圍
大學是人類文化的沉積匯集之地,是人文精神的創(chuàng)造凝聚之地。師生的精神面貌和人文底蘊,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形成與積淀,影響到校園文化、學校氛圍的創(chuàng)建與營造。因此,高尚的大學精神、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和良好的校園氛圍能夠透射出其獨特的感染力和強大的凝聚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召喚師生,浸潤師生的心靈,成為師生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動力。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追求真,給人以理性;藝術追求美,給人以感性;人文追求善,給人以悟性。
心理疏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心理和諧是一種能力、一種力量,是人生的重大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推動師生的心理和諧,自覺在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的關系和機制,為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