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財,陳菁瑛,黃穎楨,趙云青
(1.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 350003;2.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生物資源研究所)
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系唇形科涼粉草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國的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海南、浙江、臺灣和云南等地,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也有分布[1-2]。仙草性寒,味澀、甘,具有清暑解渴、涼血之功效[3],廣泛應用于生產清熱解毒類中成藥、涼茶、功能飲料及食品原料[4],是加多寶、王老吉、和其正等涼茶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龜苓膏、涼粉凍等食品的主要添加物[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涼茶產業(yè)發(fā)展迅速,作為涼茶主要原料的仙草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仙草野生資源早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進行仙草人工栽培、擴大仙草栽培面積成為大勢所趨,仙草現(xiàn)已成為一些地方的主要經濟作物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前對仙草的研究報道多集中于栽培、種植技術[6-8],對種苗生產詳細過程的報道甚少。在仙草栽培過程中,通常利用“老兜苗”“根頭苗”繁殖種苗,導致種苗不齊、種苗帶菌等種苗質量問題,也影響到仙草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進一步發(fā)展。為此,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插穗選擇、插穗處理、肥水管理等一整套育苗技術研究,最終獲得了整齊一致的幼苗,同時解決了幼苗帶病的難題,有效控制和減少了病蟲害對仙草幼苗及整個生長過程的為害,為仙草規(guī)范化栽培奠定了基礎。
母本園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背風向陽、3年以上未種植過仙草的地塊。母本園的大小根據(jù)大田栽培面積而定,通常每667 m2母本園可提供大田栽培6670 m2所需的插穗。8月上中旬將作母本園的地塊,結合施肥深翻耕作,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 kg左右,灌水淹沒田塊,7 d后排水,待地皮發(fā)白便于耕作時,每667 m2施復合肥 (15-15-15)30 kg起畦,畦寬和溝深根據(jù)地理位置而定,通常畦寬不超過1.2 m,便于插苗、蓋小拱棚等農事操作;溝深20 cm左右,有利于排水。
福建省所種仙草通常在9月初開花前收獲,收獲前于田間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優(yōu)良單株,剪取枝條上部20 cm左右的莖段,并剪掉莖段上部已抽出的花薹,進一步把長莖段剪為帶有2~3個節(jié)長8 cm左右的莖段,剪掉莖段下部的葉片,作為母本園的插穗備用。
準備扦插前,先將準備好的母本園畦面澆透水,待畦面發(fā)白時,開10 cm左右的溝,將準備好的插穗下端在多菌靈2000倍液中浸泡0.5 min,撈出后按10 cm×8 cm株行距斜插于溝內,然后覆土,覆土深度以地上留插穗長度1/3(2~3 cm)為宜,并將畦面澆透水。若插穗當天尚未用完,則放置于陰濕地方,并在插穗上噴清水。
初步建立的母本園,若長期未栽培仙草,并且所選插穗健壯,則初期病蟲害少,母本園管理以肥水管理為主。插穗扦插7 d內,不宜施用任何肥料,做好水分管理即可,以畦面保持濕潤、溝內無水為宜。扦插10 d左右,插穗新根逐步長出,結合灌水每667 m2施用稀薄復合肥5 kg。10月和11月上中旬,分別結合灌水每667 m2施用復合肥10 kg。生長期間如遇干旱,應及時澆水,整個生育期以畦面不干為宜。
前期溫度較高,小苗生長較快。12月至次年2月溫度較低,應注意防止霜凍。在閩北等較冷的地區(qū),可以覆蓋小拱棚防凍害。但如遇25℃以上的高溫天氣,則應揭開小拱棚或打開小拱棚兩頭通風。
前期溫度高,應注意及時鋤草,如有病株應及時拔除,并對病穴及周圍進行消毒。對長出花穗的植株應及時剪掉花穗,以促進新芽萌發(fā)。
在2月底、3月初,當氣溫回升至15℃以上時,選擇離栽培大田不遠、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一年內無栽培仙草的地塊作為育苗基地。于2月上中旬,結合每667 m2施復合肥40 kg對育苗基地進行耕作起畦,畦寬1.2 m左右,溝深15 cm左右。
從母本園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剪取枝條上端15 cm左右的枝條,然后將枝條剪成帶2~3個節(jié)、長約7 cm的莖段,剪掉下部1個節(jié)的葉片,作為插穗備用。
3月中下旬,當氣溫回升至15℃以上時,先將畦面澆透水,待畦面發(fā)白時,開10 cm左右的溝,把準備好的插穗在多菌靈2000倍液中浸泡0.5~1.0 min,撈出后按5 cm×4 cm株行距斜插于溝內,然后覆土,覆土深度以地上留插穗長度1/3為宜,并充分灌水。若插穗當天用不完,則放置于陰濕地方,并在插穗上噴清水。
由于扦插育苗生長時間短,若所選地塊1年以上無栽培仙草,并且所選插穗生長健壯,則基本無病蟲害和雜草危害,主要以肥水管理為主。
插穗扦插7 d內,不宜施用任何肥料,做好水分管理即可,以畦面保持濕潤、溝內無水為宜。扦插10 d左右,插穗新根逐步長出,結合灌水每667 m2施用稀薄復合肥8~10 kg。如遇“倒春寒”天氣,溫度驟降,則應覆蓋小拱棚,溫度回升后再打開。通常25~30 d即可出圃。
計劃出圃的前1 d,應將畦面澆透水,用鐵鍬協(xié)助起苗,根部盡可能多帶土,以減少對根系的損傷。用稻草將苗扎成把,在運輸?shù)耐局?,不要擠壓。若要長距離運輸,則把苗平放于筐中,但不要堆疊太多層,通常以3~4層為宜。到達目的地后,及時將小苗從筐中取出,放置于陰濕處。
[1]吳征鎰,李錫文,宣淑潔,等.中國植物志 [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2]林來官,何匯珍,陳恒彬,等.福建植物志 [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3]江蘇省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4]諶國蓮,孫遠明,黃曉鈺,等.中國涼粉草資源的研究與利用[J].農牧產品開發(fā),2000(5):6-8.
[5]蘇海蘭,陳菁瑛,黃穎楨.福建省大宗中藥材仙草發(fā)展現(xiàn)狀[J].現(xiàn)代農業(yè)科學,2009,16(6):264-266.
[6]林天照.仙草高產栽培技術 [J].福建熱作科技,2004,29(3):28-29.
[7]黃穎楨,陳菁瑛,趙云青,等.仙草最佳采收期研究 [J].福建農業(yè)學報,2013,28(9):888-891.
[8]韋榮昌,譚小明,吳慶華,等.涼粉草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規(guī)程[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4,42(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