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美
夏漸消,秋來換崗,這樣的交接很有意思:夏的衣架,掛了秋的衣裳,只是裙擺處尚余些許濃郁與熱烈;秋的臉龐,還留著夏的容妝,眉宇間卻有了淡遠(yuǎn)的清悠與敞亮。
晏殊眼里的秋天是“遠(yuǎn)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色彩協(xié)調(diào)得恰到好處。秋,任風(fēng)舒展,任水流長,任季節(jié)肆意打扮。
這一片紅。那一片黃。絢爛地生長。紅與黃的搭配,是梧桐最美的時光,不知哪一株梧桐是吳冠中筆下《梧桐入秋》的原型,但見株株盛裝,枝杈半彎,向腳下大地,恭敬一躬。葉,那么多,厚的薄的,紅的黃的半枯的,一片跟著一片,打著旋,無聲,輕輕地落,曾經(jīng)撐起滿天的綠陰,蔥蘢了一春一夏,在秋日輝煌地離枝而去,鋪作一條繽紛的路,靜美得彌漫了視線。誰的小手拾起了,誰的雙腳踏過了,柔軟的“窸窣”聲便是它們喻快的低語。
這一片紅。那一片黃。無限風(fēng)光。紅的山楂,黃的玉米;黃的銀杏,紅的楓葉……黃澄澄的稻谷彎腰,紅艷艷的果實垂首,深深拜謝給了它們成熟生命的土地。林中,路旁,遠(yuǎn)山,溪澗,隨處是鮮亮的紅與黃,雜以青綠,渲染著天地。如果秋是一位美麗的新娘,那么,紅的是嫁衣,黃的作嫁妝,風(fēng)兒殷勤相攙,多情目送的還有八月十五溫柔的月光。
這般場景,本是相國小姐崔鶯鶯的佳期夢,卻在“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這樣的秋景中陪著十里長亭,送張生赴京,她是萬分不愿意與張生分離,“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毖矍懊谰埃甲髁顺钋?。
而離人心里,秋于傷感中又含了期待。望鴻雁,盼人歸。李易安水面泛舟,舉頭錦書不至,卻見西樓月滿,鴻雁空回。當(dāng)此際,人間天上一般同,雁過中天,月里嫦娥,是否也同樣癡望祝禱,盼重返人間,時光永恒,月圓無數(shù),惟她孤獨,李商隱為她嘆息,當(dāng)初若不偷靈藥,焉有如今“碧海青天夜夜心”?
林黛玉也是傷春悲秋者,素來不喜李商隱詩的她卻極推崇其“留得殘荷聽雨聲”句。當(dāng)滿池荷花散盡,清香不再,水面僅數(shù)莖纖細(xì),形單影只,漸軟漸稀薄,如玉盤般的葉支離破碎,雨,滴滴輕敲,單調(diào)凄清中流淌著別樣的清韻,遠(yuǎn)遠(yuǎn)傳送開去,是殘荷與秋雨為池塘合奏的最后一曲天籟么?時有蜻蜓飛來,依偎纖梗,久久不去,似在尋舊,又如告別。枯萎的荷,俯首水面,無言而拜,與池水相約,后會有期。生命的謝幕,美麗,堅強。
花凋葉落,萬物盛衰,自然規(guī)律一絲不亂??萑~殘花,褪盡顏色,輕薄如紙,脈絡(luò)清晰,風(fēng)過,有厚實的黃葉翻覆于其上,倍加呵護。秋目的田野,顯得空曠,走在草叢中,拈一根狗尾巴草,淡淡的灰,又那么輕盈嬌軟。放眼遍野枯黃,滄桑蕭索中儀態(tài)不改,夕陽流過,涂上一層透明的金紅,間有黃花小小,紅葉翩翩,竟一片燦爛迷離。
秋是一場天地之間的盛筵。耀眼的斑斕,如詩如畫;荒涼的灰敗,亦有動人風(fēng)華。月圓之后,是長長的虧時;人聚之后,留無邊的孤寂;果落之后,余蕩蕩的空枝。花已開到最好,葉也綠過十分,不圓滿方為滿,有欠缺才不缺。秋有無限傷悲,但很快飄散在風(fēng)里;秋有點點喜悅,便將它攤開在風(fēng)里。秋很美,美在順應(yīng)自然:成熟與蕭條,寂寞與熱鬧,相聚與離散,等待與希望……更傳遞出一種達(dá)觀寬容的態(tài)度,天高地闊的胸懷。
秋將來,有明山凈水,一堆堆的色彩,一窗窗的清涼,縱蕭瑟處也具別樣心腸。歡喜沉醉中,還是懷一份感恩之心,先行拜謝這個美好季節(jié)的豐厚賜予吧。
編輯/書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