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蕓,謝志昆
(1.海南師范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1158;2.云南大學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研究
——以“學習元”平臺應用為例
李富蕓1,謝志昆2
(1.海南師范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1158;2.云南大學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針對混合式學習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設計過程模式,在學習元平臺上的教學實踐表明,該模式可有效提升在線學習參與度,實現(xiàn)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更高的學習效率,改善學習者在線學習孤獨感.
混合式學習;學習活動;學習元;教學設計
混合式學習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這兩種學習模式進行有機整合,使二者優(yōu)勢互補,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然而,在許多高等院校開展的混合式學習設計與實踐中,并沒有充分發(fā)揮混合式學習作用,主要存在問題是:(1)混合式學習學生參與度不夠,在線學習中缺乏有效的學習監(jiān)測、學習約束和學習督促機制.雖然可以通過計算掌握學習者訪問課程的時間、在論壇上的發(fā)言次數(shù)、提交作業(yè)的次數(shù)等方式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起到一定的引導和監(jiān)控的作用,但這些信息比較粗糙,教師得到的只是學習者的部分行為信息,并不能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全面監(jiān)控和了解,從而督促學習者自主學習,促進學習者在線學習時自我控制力的提高.(2)沒有將學習內容、學習資源與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組合,表現(xiàn)為學習活動缺乏,或學習內容、學習資源與學習活動分離.學習活動并沒有建立于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和學習服務之上,與現(xiàn)有的豐富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之間并沒有形成一個緊密關聯(lián)的整體.從應用層面來說,活動內容和資源應該是融合的,不僅僅涉及到操作的簡化,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一種課程要素在教學情境中整合的思想[1].(3)網絡課程中多見的只是靜態(tài)的知識呈現(xiàn)和資源提供,學生進入網絡課程,面對眾多的學習內容與資源,缺乏便捷的學習路徑,容易迷航.(4)在線學習者看不到教師聲情并茂的“情感化教學角色表演”,缺乏面對面的人文關懷,容易出現(xiàn)孤獨感.針對上述問題,改進的核心在于混合式學習設計,為學習者創(chuàng)建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活動的有效設計和合理應用是重中之重.
1.1 學習活動
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是指學習者主體通過動作操作與一定范圍的客觀環(huán)境(包括人和物)進行交互作用的實踐活動[2].學習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的外顯化,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協(xié)同建構知識意義,并獲得相應自主、探究、協(xié)作的能力,本質上說,這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形式[3].
學習活動設計在混合式學習課程設計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是其能否成功開展的關鍵[2].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好教師指導下的課堂學習活動和相關的學習資源.學生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借助學習資源完成課堂目標.教師較易于設計與實施課堂學習活動,而在線學習活動設計要依賴于在線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習環(huán)境功能.在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中,要設計出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學習活動,提供在線資源和服務,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主動性,從而有利于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4].
1.2 “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設計過程模式
“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模式見圖1.此模式的設計理念是將課程教學組織為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活動序列,學生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序列各階段的活動,并在教師教學設計的指引下,逐步完成活動要求的任務,從而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內化.
圖1 “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設計過程模式Fig.1 A design process model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learning activities
前端分析:包括學習者、學習內容、學習目標等分析.對學習者分析可以了解其學習需求、初始能力、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以及學習風格等.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分析可以使教學設計人員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合理取舍,得到達到混合式學習最佳學習效果所需要的資源.
劃分學習單元:針對前端分析得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對相關內容具體劃分為若干學習單元,并對每一學習單元獨立創(chuàng)建學習元.按照內在邏輯創(chuàng)建的學習元要盡量符合內容上的獨立性和微觀性,以便學習者根據(jù)需要進行學習.全部學習元形成課程知識群(見圖2).
圖2 學習元平臺應用圖Fig.2The application diagram
學習單元活動設計:學習單元的設計,要從有利于學習者課外線上自主學習、有利于教師課堂上活動的目的出發(fā),以及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開展的課堂學習應支持線上學習活動等.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選用線上或線下學習.學習單元活動設計要同時把在線學習優(yōu)勢和課堂教學優(yōu)勢結合起來,這樣既能發(fā)揮學習者的學習主體能動性,又能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作用.
設計學習活動時,還要綜合考慮已有信息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要盡力營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氛圍.通過學習活動把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學習工具、學習方法緊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學習者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自然地瀏覽學習內容,獲得學習需要的資源、工具和服務,實現(xiàn)學習活動與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無縫整合,把學習活動和瀏覽內容這兩種方式融合在一起.
混合式學習評價設計:一般的傳統(tǒng)課程學習評價,往往由一定比例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如作業(yè)、考勤等構成)構成.設計學習評價時,既要考慮傳統(tǒng)的考核的評價方式,也要考核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把學習者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參與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方式.
混合式學習實施與評價:混合式學習實施后,需對其實施的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及時把信息反饋到前頭各階段,從而調整、完善整體教學設計.
1.3 學習元平臺
學習元平臺是北京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知識媒體實驗室UL團隊開發(fā)和維護的泛在學習資源平臺,它是一種新型的學習元平臺,有利于對學習對象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簡單來說,該平臺的學習元是在學習內容基礎上,附加了語義描述信息、學習活動、學習工具和人際網絡等要素,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習者的有效學習,并對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習元既能夠自給自足、獨立存在,亦可以實現(xiàn)彼此聯(lián)通,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知識網絡[5].該學習元平臺目前支持9種學習活動類型,分別是討論交流、投票調查、提問答疑、在線交流、發(fā)布作品、六項思考帽、畫概念圖、學習反思和練習測試,并且學習活動類型還在不斷擴展,這對支持教師的教學設計,實現(xiàn)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無縫整合特別有用.此外,該平臺還有多方位的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記錄功能,可以把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時間和參與活動的情況詳細記錄下來,為創(chuàng)建每一學習元和課程知識群的考核方案提供了方便.
本文是在理解學習元平臺功能特點和學習元平臺設計理念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教學實踐,構建“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的設計模式的.
以海南師范大學開設《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一個教學班級為例,先創(chuàng)建課程社區(qū),將該教學班級的全體學生加到課程社區(qū)中,學生從課程社區(qū)中可以訪問課程知識群,同時在課程知識群中引入該課程全部學習單元(學習元),學生可從課程知識群中訪問每一學習元.按照“課程社區(qū)—課程知識群—學習元”這一訪問路徑,學生可在不充分熟悉平臺功能的情況下快捷的訪問學習單元,以及其他需要的功能而不受平臺其他功能的干擾和影響.具體教學實踐按照圖1的過程模式開展.
2.1 前端分析
學習者分析:該班學生為大學一年級的理工科學生,已修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可以較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操作技能.該班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差異較大,層次不一,普遍反映《VB程序設計》課程比較難學.學生反映:課堂上基本聽得懂,可一旦自己做實驗,編程序就不知從何開始,茫然無措.此外,因為這門課是公共必修課,有些學生不重視,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經常有學生不預習、不復習.因此需要教師加強教育、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想方設法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學習內容分析:《VB程序設計》的學習內容是:一、程序設計內容(語言基礎、“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huán)結構”三種基本結構、數(shù)組、過程、數(shù)據(jù)文件存取、圖形基礎、數(shù)據(jù)庫知識);二、界面設計內容(常用控件和菜單);三、算法設計內容(科學計算常用算法、數(shù)據(jù)處理常用算法).
學習目標分析: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著重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編程基礎和軟件設計技術與思想.因此,通過課程的教學和實踐,應使學生掌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控制結構,對象的初步概念、可視化界面設計、事件驅動機制等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并得到程序設計方法和應用軟件開發(fā)的基礎訓練,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后續(xù)課程打下基礎.
2.2 劃分學習單元,設計學習元
依照學習內容的內在邏輯和關聯(lián)關系,結合教學進度,對學習內容進行了具體劃分,以每一學習單元的內容創(chuàng)建學習元,見表1.
表1 學習元Tab.1 Leaning cell
2.3 學習單元活動設計
對每一學習單元,設計“課前-課堂-課后”的系列學習活動,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學習路徑下,有步驟地學習,自主完成知識構建,圖3為一學習元設計示例.
圖3 學習元中活動序列示例Fig.3The example of sequence of activities in the learning cell
對圖3中部分學習活動說明如下:
1)預習:為讓學生養(yǎng)成提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在課前把本學習單元要學習的內容、重難點、教學目標、電子課件、思考題等創(chuàng)建在這一部分.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通過瀏覽和播放課件,在線自主學習,提前預習本學習單元.學生預習時,教師可給予學習方法上的指導,見圖4.
圖4 預習示例Fig.4The example of preview
2)學習反思:學習反思是指學生把自己的活動作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表現(xiàn)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學習反思實踐見圖5.
圖5 學習反思示例Fig.5 The example of learning reflection
3)有問必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不懂的問題,因而在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中提供空間給學生提問非常必要.借助在線的討論交流活動解答學生問題,學生間也相互參與,共同構建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共同體.
2.4 混合式學習評價設計
該課程學習評價為:課程總評成績=平時分× 30%+期末考試成績×70%
1)過程性評價側重于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參與度.其計算公式為:平時分=∑學習元得分×學習元權重(見表2).利用學習元評價方案,記錄學生在每一學習元中的學習情況,如在線時長、發(fā)貼數(shù)量、參與活動記錄、作業(yè)提交、資源利用等(每一學習元的得分滿分值為100分),課程結束后,根據(jù)課程知識群評價方案(該方案中設置每一學習元的權重),平臺自動計算出平時分得分.
2)總結性評價利用網上考試系統(tǒng)進行無紙化考試,分為理論和操作兩部分.為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還要及時對混合式學習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要在教學課程教學開始時,就要結合教學進度,每周固定時間發(fā)布新學習元,在實踐的過程中,根據(jù)反饋不斷調整、建設、完善學習元.
表2 學習元評價方案示例Tab.2 The example of evaluation of learning cell
3.1 實踐效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從不熟悉學習元平臺過渡到比較熟悉和認可該平臺,對“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也從不適應過渡到適應,實踐證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過程性評價有效提升了在線學習參與度
過程性評價方案發(fā)布之前,學生在平臺上的參與并不活躍,雖然有任課教師的一再強調和要求,但效果甚微.自從發(fā)布平時分評價方案—“平時成績我來定”之后,學生了解到占總評30%的平時分都取決于自己的在線學習參與度,平臺上各學習元的訪問頻度劇增,學生參與活躍,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在線學習積極性,顯著改善了在線學習人氣不旺的問題.學生也反映,此評價方案公開、公正、透明,避免了任課教師主觀隨意地給學生打平時分,實現(xiàn)了教師的自我監(jiān)督約束,提高了學習者自主學習和在線學習的自我控制力.
2)實現(xiàn)了資源的有效整合
通過學習活動把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資源、學習工具、學習方法緊密融合在一起,學習者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自然而然的獲得學習需要的資源和服務,學習路徑便捷,操作簡化明了,避免了操作迷航,諸課程要素在教學情境中整合到一起,實現(xiàn)了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更高的學習效率.
3)有利于情感支持,避免了在線學習的孤獨感
“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提供了多樣化的交流空間,如學習元中的討論交流活動、帖子發(fā)布、課程知識群中的討論專區(qū)、學習社區(qū)中的討論專區(qū)等,在平臺的多個空間、學習的不同階段提供學習方法和情感支持,以及平臺上諸種問題的及時回應,使學生感到課前、課后都有老師關注,有同學與自己并肩作戰(zhàn),有效支持和鼓舞了學生,改善了在線學習中學習者缺乏人文關懷,容易感到孤獨的情形.
3.2 結論
實踐證明,“基于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模式能發(fā)揮學生作為課程和資源的建設者作用.學生既是課程和資源的學習者,學生在平臺上提交發(fā)布的問題、解題思路、討論、學習心得、貢獻的資料等等均可成為后來學習者的有益學習資料,成為課程和資源的不可或缺的補充.其次,能有效地鼓勵學生參與編輯與創(chuàng)建內容,發(fā)揮學得比較好的同學的“傳幫帶”作用,使學得好的同學成為教師的協(xié)作者.第三,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互相協(xié)作,促進師生共建平臺、資源共享,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1]譚霓,余勝泉,呂蕭.網絡課程的內容進化機制設計與技術實現(xiàn)[J].遠程教育雜志,2011(1):80-84.
[2]黃榮懷.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勝泉,陳敏.泛在學習資源建設的特征與趨勢—以學習元資源模型為例[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6):14-22.
[4]白文倩,李文昊,陳蓓蕾.基于資源的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21(4):42-47.
[5]余勝泉,楊現(xiàn)民,程罡.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習資源設計與共享——“學習元”的理念與結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9, 15(1):47-53.
[6]黃麗莉.混合式學習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D].揚州:揚州大學,2008.
[7]陳敏,余勝泉.基于學習元平臺的開放共享課設計與應用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49-59.
[8]余勝泉,陳敏.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9]唐瑤,余勝泉,楊現(xiàn)民.基于學習元平臺的教育內容策展工具設計與實現(xiàn)[J].中國電化教育,2014(4):87-115.
責任編輯:畢和平
Design and Practice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Learning Activities——Taking the Learning Cell System for Example
LI Fuyun1,XIE Zhikun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nan,Haikou571158,China;2.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sign process model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e learning cell system.The model can guide the conduct of blended learning practices better,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ef?fectively.Moreover,it contributes to promot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learning effects,and improves the loneliness of on?line learner.
blended learning;learning activities;learning cell;instructional design
G 40-03
:A
:1674-4942(2015)01-0105-05
2014-09-03
海南師范大學第二批院級重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