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蓓
《反對本本主義》的精神實質與當代價值
楊蓓
今日之中國,實現中國夢的曙光在前。全力推進“四個全面”的偉大實踐,機遇前所未有,挑戰(zhàn)也異常嚴峻。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溫毛澤東85年前撰寫的《反對本本主義》(原題為《調查工作》),深刻領會其內涵與精神實質,仍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與指導意義。
《反對本本主義》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和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該文從認識論的高度闡明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傳之后世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著名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蘊含著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雛形。
(一)《反對本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共產國際錯誤指導導致中國革命的挫折。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盛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此種傾向自然會影響到共產國際內部。中國共產黨幼年時期,作為共產國際領導下的支部之一,接受其理論上的指導和組織上的領導。共產國際不了解中國革命具體的情況,以不切實際的所謂“科學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實踐,使中國革命屢遭挫折,損失巨大。
紅軍內部思想觀念的分歧引發(fā)了激烈的政治斗爭,增加了中國革命的艱辛。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實踐中,圍繞著紅軍的建設和發(fā)展,紅四軍黨內出現分歧,發(fā)生了激烈的政治斗爭。斗爭實質上反映的是兩種思想意識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的原則性分歧。紅四軍黨內一些領導人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作風嚴重,唯共產國際指示是從,提出的錯誤路線方針對中國革命造成了嚴重危害。對此,毛澤東有著深切的體會與擔憂。
毛澤東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作風是該文產生的重要原因。毛澤東一生重視調查研究。早在1920年,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就談到:“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于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農村,作了一系列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寫出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重要著作和一系列農村調查報告。就在撰寫《反對本本主義》期間,毛澤東正在贛南小城尋烏縣搞社會調查,撰寫的《尋烏調查》被譽為中國共產黨人調查研究的樣板。
正如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所說:“這是一篇老文章,是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這篇文章是經過一番大斗爭以后寫出來的……”這篇文章“總結了那個時期的經驗”。
(二)《反對本本主義》的精神實質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首次提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毛澤東85年前寫就的《反對本本主義》,明確表達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觀點,闡明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
關于實事求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將其運用在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斗磳Ρ颈局髁x》旗幟鮮明地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等著名論斷。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線問題,提出應“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體現了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思想,標志著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初步形成。
關于群眾路線——“正確的斗爭策略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產生”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根本的組織路線。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強調共產黨正確的斗爭策略,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要到群眾中作調查研究,“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斗磳Ρ颈局髁x》所闡述的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到群眾中作調查研究,向群眾尋求真理,可以說是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的雛形。
關于獨立自主——“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毛澤東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提出了一個重大的命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边@是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的“獨立自主”思想的最早表述。20世紀30年代,尚處于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沒有革命斗爭經驗,黨內又缺乏獨立自主精神,處處事事受制于共產國際。毛澤東不唯上、不唯書,敢于打破對共產國際及馬克思主義本本的迷信,明確指出“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斗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絲毫不存什么‘先哲’一類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頭在里面”。文章清晰闡明若想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只能靠了解中國革命斗爭實踐的中國同志,經過實事求是地調查研究,制定出正確的方針和策略。獨立自主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上意義重大。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倡導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精神,對于今日中國落實“四個全面”仍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落實“四個全面”需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八膫€全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而其中每一個“全面”又具有自身的內在規(guī)律,若想真正落實,就要研究其內在規(guī)律,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即實事求是。如何能做到實事求是?別無他法,唯一的途徑就是毛澤東提倡的“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痹谡w推進“四個全面”的關鍵時期,“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我們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所面臨矛盾和問題的規(guī)模和復雜性世所罕見;我們在前進中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也世所罕見”,這就更加需要腳踏實地搞調查研究,摸清經濟社會發(fā)展脈絡,把握深化改革規(guī)律、依法治國規(guī)律、黨的建設規(guī)律,做到有的放矢,每戰(zhàn)必勝。
落實“四個全面”需要走群眾路線。中華民族正進行著光榮而偉大的事業(y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是億萬群眾的事業(yè)和福祉。落實“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就是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執(zhí)政黨和政府若想與時俱進地制定出符合實際、反映時代發(fā)展和群眾訴求的正確的方針政策,就必須要“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因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毛澤東的這些擲地有聲的論斷,是指導共產黨人集中群眾的智慧、了解群眾的疾苦、傾聽群眾的呼聲,從而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行動指南,唯如此,才能最終實現一切為了人民,造福百姓。
落實“四個全面”需要獨立自主精神。今日之世界,風云變幻波詭云譎,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中華民族的崛起引來喝彩也招致非議。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既要全方位與國際接軌,又要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既要展現負責任的大國風范,又要捍衛(wèi)國家民族的核心利益,做到“三個自信”。這就需要我們牢記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的闡述:“不能照搬照抄十月革命的經驗,而必須根據中國自己的特點,開辟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必須把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希望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部主任)
責任編輯/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