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建,辛東亦
(1.吉林警察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2.吉林省公安廳,吉林 長春 130051)
淺談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
于子建1,辛東亦2
(1.吉林警察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2.吉林省公安廳,吉林 長春 130051)
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工作需要由單純的心理健康維護向全面心理建設轉軌。要從公安工作全方位、公安民警從警的全過程著手開展心理建設,形成研究體系、教育體系、服務體系和研究平臺,為公安機關發(fā)展服務,為民警快樂從警服務。
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心理健康
“心理建設”一詞最早見于中國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孫中山所著的《孫文學說》,又名《知難行易的學說》,后編為《建國方略之一:心理建設》,這是孫中山在1917年至1919年所撰的《建國方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著作中,孫中山把自己的革命經驗和教訓提高到認識論上來加以概括和總結,指出“必須大力倡導知難行易說,以破人們心理上的大敵”,這樣就把心理建設提到革命的首位。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不斷推進,在物質建設日見成效的同時,社會的道德、文明建設滯后的問題不斷顯現(xiàn)。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心理建設又重新被人們提及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視察北京師范大學時特別強調心理學要為社會實踐服務。[1]中國科學院學者指出,心理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國家發(fā)展過程之中。[2]加強心理建設是國家發(fā)展的迫切現(xiàn)實需求。[3]這里所談的心理建設是指國家層面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對社會各階層、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教育指導與管理服務。心理建設主要包括研究體系、教育體系、服務體系和心理學研究平臺的建設。如果心理建設是一棵樹,樹的基礎就是心理科學研究平臺建設,樹干就是心理建設的研究體系,樹冠就是心理建設的教育和服務體系。[4]
國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5]公安機關作為具有武裝性質的國家機器,其心理建設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內在規(guī)律?;鶎庸矙C關主要指承擔執(zhí)法服務職能的市、縣、區(qū)級公安機關,它是構成公安機關的基本戰(zhàn)斗單位,承擔著公安機關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主要職能?;鶎庸矙C關心理建設是指借助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由專業(yè)機構與專業(yè)人員對公安工作進行科學分析與研究,在此基礎上,側重于教育指導和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科學選拔人才,最大限度提高民警心理特質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開展積極有效的教育訓練,培養(yǎng)民警的良好職業(yè)心理素質和積極心態(tài),提升心理承受力和職業(yè)技能;全程關注民警心理發(fā)展,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基于工作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困惑與心理問題;創(chuàng)設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維護民警的心理健康,為廣大公安民警提供戰(zhàn)時心理支持與干預,進而提升公安隊伍戰(zhàn)斗力。其中,既包括一般性的心理服務工作,又要符合公安機關自身的特殊要求;既要開展團體性心理教育訓練,又要注重個體心理咨詢和疏導;既要維護民警平時的心理健康,又要開展戰(zhàn)時心理干預和心理防護。涉及內容廣泛,任務繁重。要做好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必須善于運用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方法,充分考慮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基層公安機關的實際,使心理建設與基層公安機關所擔負的任務、所處環(huán)境相適應,與公安機關優(yōu)勢相結合,增強心理建設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彰顯其應有價值。為了做好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工作,要解決好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的基本內涵等問題,這有助于把握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的特點和規(guī)律,提升層次和水平。以2014年9月黑龍江省發(fā)生的在押嫌犯從看守所脫逃事件為例,制度不可謂不全,設施不可謂不足,但是執(zhí)行制度者的懈怠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研究表明,刑事警察的個性品質在穩(wěn)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自律性、緊張性等因素上的平均值高于監(jiān)管警察,而在樂群性、聰慧性、敏感性、懷疑性、獨立性等因素的平均值低于監(jiān)管警察。刑事警察和監(jiān)管警察在個性方面的共同點是較低的有恒性、較高的懷疑性和實驗性,刑事警察和監(jiān)管警察個性的不同點是刑事警察表現(xiàn)出更大程度的敢為性、幻想性,監(jiān)獄警察則表現(xiàn)出更多的聰慧性、懷疑性。[6]基層公安機關在安排這兩個警種的工作人員時,就必須考慮個性特征與崗位需求的匹配,這樣才能人盡其才,實現(xiàn)工作效率的最大化,避免黑龍江省出現(xiàn)的這類問題。
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是公安機關心理建設的重點與難點。絕大多數公安民警在基層公安機關工作,其心理建設水平直接影響著公安隊伍建設水平,事關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和公安機關戰(zhàn)斗力的生成,決定公安機關履職盡責的能力。相對于部隊、教育等行業(yè),公安機關心理建設起步相對較晚,對許多基層公安機關來說,心理建設還是一個新事物、新領域。雖然人們已經逐步意識到心理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在多數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還沒有落實。據調查,某省73個市、縣、區(qū)級公安機關,僅有1個正式列入編制的心理機構,專職心理人員只有3人。全省近年來先后招錄100余名心理學專業(yè)人才入警,目前真正從事心理工作的微乎其微。調查問卷顯示,96.5%的民警都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不良反應,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心理不良反應的原因,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不知該向誰求助,也不愿直面現(xiàn)實問題,回避、退縮等消極應對方式占主導地位。各地建立的一些心理咨詢、心理減壓機構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心理健康工作與民警需求脫節(jié)的問題。長期以來,基層公安機關的心理工作多數還是圍繞心理健康做文章,采取開辦講座、發(fā)放宣傳材料等形式,目的是應對已經出現(xiàn)的各類心理問題。作為高壓力、高風險的職業(yè),開展警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毋需置疑。但是,亡羊補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基層公安機關的心理工作不能簡單停留在應對和解決已經出現(xiàn)的問題上,而應該從公安工作的全方位、從公安民警從警的全過程、從基層公安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對民警心理進行研究、規(guī)范、培養(yǎng)、管理、維護,也就是開展心理建設。
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提升廣大民警的職業(yè)心理素質,維護民警心理健康,應對一般問題和突發(fā)事件造成的心理影響,促進民警全面發(fā)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的戰(zhàn)斗力。幾乎所有公安工作需求都與心理建設有關,如崗位設置、職責劃分以及警察的選拔、任用、訓練、教育和績效評估,還有公安工作的心理環(huán)境、執(zhí)法能力、隊伍管理等。
(一)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是公安隊伍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心理學要為社會實踐服務,這為抓好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重視公安機關心理建設,維護民警心理健康,培育民警過硬的心理素質,是公安部長期關注的重大問題。部領導曾指出要深入研究社會、家庭環(huán)境對民警思想、心理和行為方式帶來的影響,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促進思想進步與保持心理健康結合起來,努力營造有利于民警奮發(fā)向上、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要努力促進和實現(xiàn)民警的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公安工作專業(yè)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要大力加強民警的技能、智能、體能、心理和作風紀律等各方面的訓練,在近似實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民警過硬的心理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鶎庸矙C關心理建設要解決民警的現(xiàn)實心理問題,要在分清是非、提高認識的同時,加強心理疏導和行為引導,培養(yǎng)民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強自立的能力。運用積極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增強隊伍建設的科學性?;鶎庸矙C關開展心理建設是促進民警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是提高公安機關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增強公安機關思想政治建設科學性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心理建設,能夠使促進思想進步與保持心理健康結合起來,使解決思想問題、實際問題和心理問題一致起來,使推動公安隊伍建設與促進民警全面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根據形勢需要,在繼承、發(fā)揚公安機關思想政治建設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心理建設,使公安隊伍管理與建設措施符合公安民警的思想規(guī)律和心理需求,能有效增強思想政治建設的科學性。
(二)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是公安機關履行使命的客觀要求
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激烈變革,個體對社會發(fā)展的不適應不可避免,造成心理問題增多,這是所有國家和社會制度都無法回避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人逐年增多。公安機關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和平年代職業(yè)壓力最大的群體。隨著公安機關使命、任務的不斷拓展,公安機關建設標準和要求逐步提高,公安機關的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廣大基層民警要經受艱苦和危險的考驗,經常直面流血犧牲,心理負荷明顯增加,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少民警產生了嚴重的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統(tǒng)計顯示,2006年至2010年,全國共有2 182名警察因公犧牲,首要原因是勞累過度,因勞累過度而在工作中猝死的人數達到1 029人,占犧牲警員總數的47%?!斑^勞死”的警察平均年齡僅有45歲。從警種分布看,派出所民警、交警等基層一線民警猝死人數較多。[7]巨大壓力帶來的職業(yè)倦怠等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民警健康的重要因素,成為公安機關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問題。如果對基層民警面臨心理問題、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礙不能及時疏導和調節(jié),民警很容易陷入苦悶、迷茫的心境,導致心理失調,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下降,直接影響民警身心健康,影響公安機關建設的科學發(fā)展和各項任務的完成。
(三)做好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工作能有效解決民警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基層公安機關民警的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往往相互交叉、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很難把它們完全、絕對地分割開來。例如,一名民警因為職務晉升緩慢而存在著嚴重的煩惱。這種煩惱作為一種情緒反應是心理問題,因而需要心理疏導。但他的煩惱與不能正確對待個人利益有關,屬于思想認識問題,還應當著力解決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使其能夠正確對待個人的職級待遇。這個例子說明,人的思想與心理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思想必定伴有一定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卻不都是受思想支配。人的行為受政治觀點、道德觀念支配,同時受性格、情緒等心理因素影響。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yī),基層公安機關開展心理建設,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能夠從更深層次了解民警的認識、情感、氣質、性格等方面的情況,能夠把教育深入民警的內心世界,解決深層次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把心理科學運用于公安機關思想工作中,是增強思想工作科學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鶎用窬霈F(xiàn)的一些認識、情緒和行為不正?,F(xiàn)象,有許多是心理問題造成的。如果單純從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上找原因,把依靠心理疏導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當成思想問題來處理,忽視心理疏導和矯治,用行政手段進行干預,進行訓斥甚至處分,這本身就是不良刺激,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加重基層民警的心理壓力,極易導致抵觸情緒或心理疾病,甚至釀成惡性案件。
(四)做好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工作是增強公安機關戰(zhàn)斗力的有效措施
公安機關是具有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這支隊伍的戰(zhàn)斗力有賴于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質和職業(yè)能力。公安隊伍戰(zhàn)斗力的生成關鍵是警察的綜合素質,心理素質則是警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是構成公安機關戰(zhàn)斗力的重要因素。在沒有政治問題的情況下,心理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戰(zhàn)斗力,心理建設出戰(zhàn)斗力。在突發(fā)緊急警務活動中,個別民警出現(xiàn)驚慌、緊張和恐懼情緒,判斷失誤,處置失當,都與心理素質不過硬有關。某地派出所所長在出警時遇到戰(zhàn)友被歹徒襲擊致死的突發(fā)狀況,持槍在手的他雖然意識到要向歹徒開槍還擊,但是由于瞬間產生嚴重的應激反應,陷入意識狹窄狀態(tài),他忘記了槍膛已經上好子彈,連續(xù)拉動套筒,意圖上子彈。結果槍膛中的子彈接連跳出,錯失擊斃歹徒的良機。究其根本原因,是該所長職業(yè)心理素質存在問題,沒有突發(fā)緊急情況下使用槍支的經驗,日常又缺少有針對性的實戰(zhàn)訓練,在實戰(zhàn)狀態(tài)下運用槍支的能力太差,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此類問題不是民警個人能夠解決的,有效手段是通過實戰(zhàn)化警務技能訓練,提升民警的職業(yè)心理素質,加強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的培養(yǎng),使民警具備應對和控制各種突發(fā)的復雜局面的能力。民警日常的執(zhí)法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有效的心理建設,基層公安機關的心理建設對保持高昂士氣、增加凝聚力和提高戰(zhàn)斗力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與效率
基層公安機關業(yè)務繁忙,人員眾多,隊伍管理難度大,用規(guī)章制度進行管理是最有效、最實用的方法,其中,規(guī)章制度的落實是關鍵。在基層公安機關,作為執(zhí)行者的公安民警對制度的理解、認同、遵從、實施狀況決定著規(guī)章制度落實的程度,也直接影響公安機關的管理水平。強化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體現(xiàn)在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實施過程中,就是要考慮執(zhí)行者的心理特點,從執(zhí)行者角度思考問題,能使規(guī)章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具備可操作性,執(zhí)行者也就更加樂于主動落實規(guī)章制度,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基層公安機關的日常管理過程中,許多問題的發(fā)生都與民警心理素質不高或不良情緒逐步郁積、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和化解有關?;鶎庸矙C關心理建設水平直接關系到公安機關的安全、穩(wěn)定。2006年3月17日凌晨,香港尖沙嘴警署兩名巡邏警察遭到一名持槍男子襲擊。兩名巡警一死一傷,襲警者也被犧牲的巡警在死前擊斃。經調查,襲警者徐某某也是一名香港在職警察,時年36歲。事后調查證實,徐某某還涉及另外兩起殺害警察和保安的案件。徐某某個性張揚,非常樂于顯示自我,服從性不佳。他曾多次參加晉升考試,偶爾還名列前茅,但是他被香港警察心理服務機構判定有“性格缺陷”,不宜晉升,因而失去自認為勢在必得的高級警職。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疏導與干預,徐某某把失敗歸咎于香港警察體制不公平,先后三次殺死兩名警察和一名保安,殺傷一名警察,釀成香港歷史上最慘重的警察殺害同事的慘案。
綜上所述,基層公安機關心理建設對于公安機關科學發(fā)展,履行神圣使命,提高公安民警心理素質,提升隊伍戰(zhàn)斗力,提高管理水平與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彭波.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人民日報,2014-09-10(1).
[2][3]傅小蘭.加強心理建設是國家發(fā)展的需求[N].科技日報,2014-09-07.
[4]周恩來.在公安部成立大會上的講話,1949-11-05.
[5]羅非.促進心理建設的布局與舉措[N].科技日報,2014-09-07.
[6]王飛,鄒舒.刑警與監(jiān)管民警的個性心理特質比較研究[J].四川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
[7]BBC.“過勞死”成中國警察犧牲主因[N].新華國際,2011-04-05.
(責任編輯:孫秀娟)
D631
A
1671-0541(2015)01-0041-04
2014-10-08
于子建(1965-),男,吉林九臺人,吉林警察學院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警察心理學;辛東亦(198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公安廳高速公路交警支隊副主任科員,主要研究方向:警察心理學。
本文系吉林省公安廳2014年度科研項目《吉林省公安民警心理管理模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1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