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現(xiàn)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把提高質(zhì)量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并強調(diào)“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zhì)”。為此,提高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打造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尤為重要。
一、語言交流
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交流能力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的語言也不再是單向的,而是一種雙向的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教師的語言才能發(fā)揮作用,才能調(diào)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如在教學教科版第三冊《識字一(3)》時,我沒有一味地讓學生自主識字,而是通過講故事等語言交流形式,直觀形象地講授漢字的字理,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認讀漢字。
二、教具展示
恰到好處的使用教具,能提高教學效率。板書、標本、掛圖、簡筆畫等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滿足不了課堂的需要,為此,就要適時使用多媒體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課件的使用與制作完成的過程,能體現(xiàn)出教師對教育教學、教材的把握和對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的領悟。因此,制作課件是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
另外一種教具是圖片、音頻、視頻教具的采集和下載。圖片、音頻、視頻教具,使我們的課堂更加自然逼真、多姿多彩,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出示了小興安嶺的一些美麗景物、特產(chǎn)、動物的圖片,播放《高高的興安嶺》歌曲視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在新課程標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師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對象進行考察和判斷的基本功。新課改標準下,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筆試測驗的評價方式,考評學生思想發(fā)生積極變化的過程,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zhì)。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包括很多種,其中以“多樣性評價”為激勵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同時落實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自身存在的價值,促進其更好的發(fā)展。
對學生的評價不應以簡單地看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度為標準,而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因此,培養(yǎng)和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基本功,對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恰到好處的獎勵與懲戒也是一項基本功。二者巧妙的結合,能讓課堂更加高效。在實施時,教師要以因人而異,就事論事,以趣施懲,公平公正為原則,真正達到正面激勵、反面懲戒的目的。
要想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跟上課改的步伐,教師就要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實,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