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杰
2014年11月上旬,就在國內舉辦APEC峰會的那幾天,我臨時接到任務,要去倫敦出差一周。
接下來就是匆匆忙忙的去辦簽證。之前好歹也去過幾個國家,但從未有一個國家的簽證中心令我印象如此之深。首先要網上預約,填寫一頁頁的護照信息,然后繳納888元的預約費。其次,到了預約那天,要去英國簽證中心辦理簽證。而英國簽證中心偏偏不在英國駐華使館內部,而是在另外一棟寫字樓里辦公。進去之后,清一色的中國工作人員,毫無語言障礙,但卻有服務障礙,沒有一個人是客客氣氣,都是板著面孔,讓你規(guī)規(guī)矩矩的辦事。
雖然如此,但人在屋檐下,只好恭恭敬敬的遞上去資料,說要辦理加急簽證,結果服務臺的姑娘朱唇輕啟,讓先繳納約7000元的簽證費。陪我前去辦理簽證的,是英國女孩伊娜,見狀,她便跟我討論這里的服務態(tài)度和簽證價格太貴的問題,并且反復跟我保證,英國人和英國都不是這樣的。
與時空對望的城市
到得出發(fā)那天,總算上了飛機,一切不快也就拋在了腦后。因為我一直以來,旅行中的一件賞心樂事,就是從飛機熒幕上去看路過的每一個地方:從北京向著西北方向起飛,穿過內蒙草原,進入蒙古烏蘭巴托,然后穿越西伯利亞、俄羅斯、柏林,然后經阿姆斯特丹,飛躍英吉利海峽,就到達了目的地,也就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在這段長達11個小時的旅程中,隨意打開遮光板,望著1萬多米的高空,窗外是云與藍的世界,窗戶上則是冰花點點。
到了夜晚,當飛機在倫敦希斯羅機場緩緩降落的時候,向外看去,整個城市燈火通明,一排排建筑整齊而又古老。不過這種好感只維持了不到一個小時,從希斯羅機場出來坐上車,就覺得不妙:堵車!那狀況不比北京差,開車的黑人司機多少有些不耐煩,不時低聲罵著前面超車的人,一個多小時后才到了泰晤士河岸邊的Park Plaza酒店,說是四星級,但卻和國內的快捷酒店差不多。但里面的裝修,設施比國內商務要好很多,有浴缸、熨斗、液晶電視、吹風機等,衛(wèi)生間除了沒有牙膏牙刷和拖鞋外,其他設備齊全,與國內相同。電插頭要用國內帶來的轉換頭,有燒開水的水杯??偹惴諉T都很認真,連門衛(wèi)都是帥到沒朋友的貝克漢姆式的帥哥,西裝革履,人高馬大。
入住酒店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倒時差,而是四處走走。首先,雖然倫敦和北京差了8個時區(qū),但你根本感覺不出來,倫敦帶來的新鮮感和興奮感占據(jù)了整個大腦。其次,雖然坐了11個小時飛機,但你并不會覺得累,而是想出去走走,也不必管走到哪里,只要隨便走走,你就會得到驚喜。
不過,雖然入住的是敦倫市中心,滿以為大街上會人來人往,但臨近午夜,我眼前卻是冷冷清清,行人和車輛都很稀少,許多店鋪都已經關門了。向酒店門口英俊的“貝克漢姆”打聽,才知道英國人極其懂得生活與工作的區(qū)別。比如英國很多商店都要到中午10點才開門,等到下午下班后,即便有再大的生意過來,店員也會按時關門回家。因此簡單走了幾條街,我就折回酒店休息。
等到白天再去看周圍建筑時,已經和晚上大不相同。泰晤士河遠沒想象中的宏偉壯觀,看上去只不過是一條普通至極的河流,但河流兩岸的眾多建筑卻不容小覷。有著150余年歷史的大本鐘魏然聳立,無論遠觀是近看,它都足夠宏偉壯觀。
順著泰晤士河舉目望去,但見各棟建筑都是舊的,卻也正是因為舊,而使得倫敦整個城市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英國人喜歡修繕,遠勝于喜歡重建。比如一座舊建筑,已經幾百年了,重新修繕的話,要花費上百萬英鎊。即便如此,建筑的主人也絕對不會將之拆掉重建。因此,漫步倫敦街頭,你必然會對時光肅然起敬,傳承數(shù)百年的建筑帶著無數(shù)的故事默默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當你身處其中時,神圣感油然而生,在這里,你身處歷史之中,與時光對望。
原來,倫敦很“色”
倫敦是個很“色”的城市,建筑的深冷、天空透徹的藍、植物蔥郁的綠、巴士和郵筒明亮的紅……各種顏色,看上去十分舒適。
倫敦的“色”,還體現(xiàn)在高速上。英國的高速著實值得一提,首先,這里沒有高速費,一路暢通,看不到一個個的收費站。其次,高速兩旁與國內完全不同。國內高速兩邊基本都是農田和破舊的村落,但在這里,在倫敦,在英國,高速兩邊都是蔥綠的樹林和草原,再加上那藍的如同寶石一樣的天空,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
不過,倫敦的咖啡和茶,卻委實讓人喝不習慣,喝了就覺得頭暈目眩,胃里翻江倒海的難受,也許是咖啡濃度太重的原因。
機緣巧合,我趕上了有英國的將士陣亡紀念日,于是你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著舊式軍裝的老兵,身上掛滿了勛章,教堂中也都在舉行陣亡將士紀念儀式。倫敦塔前更是鋪滿了血紅色的罌粟花,前來觀光駐足的游人絡繹不絕,頗為壯觀。
每次出國,總少不了到當?shù)氐奶迫私秩プ咭辉?,在倫敦也不例外。倫敦的唐人街?guī)模不大,入口處立著一座牌樓,掛著紅色的燈籠,刻著“倫敦華埠”四個大字。這里林立著中國餐館、中國商品店和紀念品店。如果你對倫敦的飲食不習慣,大可到這里來解解饞。
與帕丁頓熊相遇唐寧街
再來說說倫敦的地鐵,第一次乘坐倫敦地鐵,你會覺得很好笑:狹窄陳舊的車廂與人高馬大的歐洲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過再怎么說,倫敦的地鐵線路也有著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積累,十幾條地鐵加上一些地上快速鐵路系統(tǒng),多數(shù)線路都很長,平均每條線在30-40個站點之間。所以總體站點規(guī)模還是很大的。加上各條線之間換乘站點很多,不少線路還不是一線到底,同一條線路中途往往還有往不同方向去的支線車次。因此,倫敦地鐵還是很方便的,只要是你想去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地鐵站點。不過空氣卻比較悶,如果不怕堵車,你可以去乘坐英國特有的紅色巴士,造型十分漂亮,大多為兩層。上車之后,車尾門旁就是通往二層的旋梯,大多數(shù)人會偏愛二層,特別是前排的座位,因為可以飽覽前方的街景。巴士內部并沒有添加任何現(xiàn)代的儀器和裝飾,兩排雙人座位還鋪著老式的紅黃方格的包布。坐下不久便會有檢票員禮貌地請你出示車票。他們身穿制服,腰挎小包,舉止融洽地配合著老式的巴士和窗外古典的建筑,讓人感覺自己是在一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電影里。 對,倫敦給你的感覺,就像是一部電影,無論是人,還是建筑。
在唐寧街附近,我看到街邊站著一只身穿連帽厚呢大衣、頭戴舊帽子、身穿一雙威靈頓長筒靴、隨身帶著裝有私人物品的舊皮箱的小熊雕塑,模樣可愛至極。
不過,這可不是一般的熊,而是大名鼎鼎的帕丁頓熊,一共50只,被安放在倫敦各處,在2014年12月30日之后,它們就被慈善拍賣,為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xié)會NSPCC籌款。
在帕丁熊的背后,有一個十分美麗的故事。
1956年12月24日,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邁克爾·邦德在倫敦帕丁頓車站附近的一家店內看到一只玩具熊。當時貨架上僅剩這最后一只,孤零零的樣子很可憐。所以邦德就買了下來送給妻子作為禮物。同時,這只小熊激發(fā)了邦德的靈感。他用10天時間創(chuàng)作了一本故事書《一只叫帕丁頓的熊》,并于1958年10月13日出版。
邦德說他曾經在新聞紀錄片中看到過很多戰(zhàn)爭時期離開倫敦的孩子,他們在車站時脖子上掛著牌子,隨身物品放在小行李箱中。所以他把這樣的形象用在了帕丁頓熊身上。在此之后,邦德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故事書,被翻譯成30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總銷量達3000多萬本。另外,帕丁頓熊的故事還被改編成電視、電影,深受大家的喜愛。
英國王室一直是英國文化的重要標志,那么,英國人是如何看待英國王室的呢?
我問了幾個新認識的英國朋友,他們告訴我,英國人很喜歡王室成員,因為他們“人好、有修養(yǎng)、令我們感到驕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