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
大腦不會閑置90%
很多人被告知,人的大腦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開發(fā)。在科學上,到底有沒有“只用到10%的大腦,還有90%的潛能可以開發(fā)”這回事呢?
有人追蹤到這句話的來源,原來這是一句來自20世紀初美國世界博覽會上一個攤位的廣告詞,并非科學實證。于是大家以訛傳訛,就像滾雪球一樣,騙得父母成天馬不停蹄地送孩子到各種培訓班,去“開發(fā)大腦的90%”。
現(xiàn)在要質疑這個謬論非常簡單,因為腦造影的研究與技術已經發(fā)展到可以直接看到這個人在思考、記憶、說話、聽音樂時大腦的工作情形了。實驗發(fā)現(xiàn),盲人在摸讀盲文點字時,他的視覺皮質被觸覺召喚過去用了。如果把正常人的眼睛蒙住五天,他的視覺皮質就會開始改變,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所以,大腦怎么可能放任其余90%不做事呢?
大腦的神經是“用進廢退”的,常用的區(qū)塊也會因此而增大,長久不用的地方會被挪作他用。最重要的是,大腦不是“頤養(yǎng)冗員”的地方,所以,絕對沒有“只用到10%的大腦”這回事。
美國心理學家丹倪斯頓曾經撰文批評這個謬論,他說:“凡那些告訴你大腦只用了10%的人,他們才是只用到自己大腦的10%!”
起跑早晚都能贏
現(xiàn)在的家長十分熱衷于一些幼兒開發(fā)、早教之類的宣傳和活動,并產生一種普遍的共識:學習上的事越早越好。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已“領先”一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起跑晚了輸掉人生。
其實,在神經學上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
曾經,有一個重要的生物教條,就是大腦的神經元死了后不會再生,不像皮膚的細胞會不停地代謝。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研究鳥類的比較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公鳥唱歌的神經元在秋天生育季節(jié)結束后就萎縮了,但到第二年的春天又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如果鳥是如此,那么,人的神經元有再生的可能嗎?
因為這個假設跟神經學的祖師爺——卡哈的教條相違背,所以很多年沒有人敢去想。后來,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看到成年老鼠大腦中有干細胞,老鼠是哺乳一類,跟人類的關系又更近了一層。但是,還是沒有人敢公開質疑卡哈的教條。直到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在猴子的大腦中看到了神經元再生后,才開始公開討論。
1998年,瑞典醫(yī)生艾瑞克森在鼻咽癌病人的大腦中,看到掌管記憶的海馬回的齒回神經細胞在顯微鏡底下發(fā)亮,表示是病人在注射了放射性的水BrdU(這是一種蛋白質,如果要長新的神經元需要用到它)之后才生出的,顯示人類大腦中也有神經元再生,原來的教條這才被推翻。
雖然目前并不知道人類大腦的海馬回每天有多少新細胞誕生,但是從對成年老鼠的實驗中知道,每天有5000—10000個新細胞生成。所以我們不必擔心“老狗不能學新把戲”,我們終身都可以學習。很重要的一點是,假如這只成年老鼠努力學習新的東西,那么它大腦中新生神經元的壽命就比較長,存留的細胞就越多。所以,越是要求思考的作業(yè),越能產生新細胞。
現(xiàn)在看來,過去以為大腦過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變的觀念是錯的。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不停地重塑他的大腦。
右腦開發(fā)是謊言
“右腦開發(fā)”近些年很是時髦,可科學上根本沒有“右腦開發(fā)”這個事情。
有一種說法,似乎也得到了廣泛認同,那就是:左腦指揮右邊的肢體,右腦指揮左邊的肢體;反過來,左邊的肢體活動帶動右腦,右邊的肢體活動能強化左腦。因為人們通常較少使用左手,所以會造成右腦不夠發(fā)達。
幼兒的腦是同步發(fā)展的,沒有右腦先啟動再帶動左腦的任何證據。
在解剖學上,兩只眼睛的左半部投射出去是右視野,右視野到左腦;兩只眼睛的右半部投射出去是左視野,左視野到右腦。并非右眼到左腦,左眼到右腦。所以叫孩子遮蓋一只眼去啟發(fā)另一邊腦完全是無稽之談。但是,直到現(xiàn)在還有人叫孩子用左手寫字、蓋住右眼來啟發(fā)右腦,完全不了解大腦是個合作無間的腦,只要中間的橋——胼胝體沒有被剪斷,信息的交換就是快速無礙的。
盡管研究證據歷歷在目,坊間卻仍然充斥著右腦開發(fā)、潛能開發(fā)的謬論。真相是,左手只能鍛煉左手,無法鍛煉右腦。
(摘自《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 ?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