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峰
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的天氣越來越冷了,你的起床是不是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因為你舍不得溫暖的被窩。不過你不用害羞,不是只有你不愿意起床。事實上,有一些動物也不愿意起床。不管如何響亮地“吼”它們快起床,這些動物也不愿意起床,因為它們打算一直睡,睡著度過整個冬季。
對于動物來說,當(dāng)環(huán)境變得非常不利的時候,它們需要想辦法來應(yīng)對。有的動物遷徙離開,有的動物則減少活動,進入一種非活躍狀態(tài),一直等到環(huán)境又重新變好。如果這種非活躍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整個冬季,那么就是冬眠了。如果不利的環(huán)境是炎熱的氣候,那么就叫作夏眠。哪些動物冬眠呢?它們又是如何依靠冬眠度過冬季的呢?
弱夜鷹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鳥類通過睡眠來度過氣候惡劣的季節(jié),這是因為弱夜鷹是少數(shù)幾種冬眠鳥之一。弱夜鷹選擇在巖石下或腐爛的原木堆中冬眠,在冬眠地待著不動長達5個月。在冬眠時,弱夜鷹的日常身體能量消耗下降93%,一睡就是100多天。一旦冬眠結(jié)束,弱夜鷹僅需要7個小時就能讓它的體溫恢復(fù)正常。
土撥鼠
當(dāng)氣溫長時間低于10℃以下時,土撥鼠的冬眠時間可長達3至6個月!在它們清醒的幾個月里,它們忙著生兒育女、為下一次冬眠做準備。在冬眠時,土撥鼠的呼吸每分鐘只需要2至3次,同時,心跳也變得非常慢,從正常的每分鐘120次變?yōu)槊糠昼?至4次。
大棕蝠
在人們的印象中,蝙蝠在夜間活動,是少數(shù)會飛的哺乳動物。然而,有些種類的蝙蝠還有另外一種不廣為人知的本領(lǐng)——冬眠。生活在較高緯度地區(qū)的某些種類的蝙蝠,因為寒冷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不得不學(xué)會了冬眠的本領(lǐng)。冬眠時,它們會蜷縮在某個地方,看起來就像一個毛茸茸的圓球.在北美洲生活著一種叫大棕蝠的蝙蝠,在野外時,它們的冬眠時間是64—66天;而當(dāng)環(huán)境變得非常惡劣的時候,它們的冬眠時間可以長達6個月。大棕蝠冬眠時不吃食物。在冬眠時,它們的心跳會降為每分鐘10次,而有一些大棕蝠甚至兩小時才呼吸1次。
大黃蜂蜂后
當(dāng)氣溫下降時,蜂群中的雄蜂和工蜂都會死去,只有蜂后依靠冬眠活了下來。蜂后在土壤的洞穴里、腐爛的樹樁中和落葉層的下面冬眠。在6—8月后,蜂后完成冬眠。醒來后,蜂后開始忙碌,先找到一個好地方建立蜂巢,接著蜂后繁殖出后代,這些后代組成一個全新的大黃蜂蜂群。大黃蜂蜂群就又開始了一年忙忙碌碌的生活。
卡羅萊納箱龜
在美國東部、加拿大和墨西哥,有一種外殼像箱子的龜,這就是卡羅萊納箱龜??_萊納箱龜在冬季會冬眠,冬眠時間取決于當(dāng)?shù)氐臍夂颍憾虝r為77天,長時達154天。冬眠時,卡羅萊納箱龜?shù)男呐K每5—10分鐘才跳一次而且不必呼吸;對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如果在冬眠結(jié)束時醒來太早,卡羅萊納箱龜可能存活不下去。
脂尾倭狐猴
脂尾倭狐猴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那里的氣溫全年都很高,只有在六、七月稍低一些,大約30℃。30℃的氣溫對于人類來說是相當(dāng)溫暖甚至是有點熱的,但對于脂尾倭狐猴來說是很冷的。六七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在這段“寒冷”期,脂尾倭狐猴會在樹洞里待上大約7個月,直到雨季再次來臨、食物重新豐富起來。在脂尾倭狐猴的“冬眠”期,它們靠儲存在尾巴里的脂肪維持身體的消耗。在冬眠結(jié)束時,它們的體重會減少到原來的一半。
黑熊
很多小朋友都知道熊是會冬眠的,可是不是所有的熊都冬眠。在地球上,只有四種熊冬眠,它們分別是:美洲黑熊、亞洲黑熊、棕熊和北極熊。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毛茸茸、體形龐大的哺乳動物實際上沒有冬眠——它們只是體溫稍稍降低了一點,而且能隨時醒來。實際上,懷孕的母熊是在冬眠時產(chǎn)下寶寶的。像真正的冬眠動物一樣,熊在冬眠的時候,心跳也會減慢而且長時間不吃食物。在冬眠時,它們可以長達3個月不吃不喝。
束帶蛇
與大多數(shù)的冬眠動物不同,束帶蛇不會獨自冬眠,而是成群結(jié)隊地聚在一起集體進入冬眠。加拿大的冬天格外寒冷,有數(shù)百條甚至上千條的束帶蛇聚在一起集體冬眠。集體冬眠的好處是可以抱團取暖,不致于落單冬眠時被凍死。當(dāng)春天到來,冰雪融化,集體冬眠的束帶蛇把頭從它們擠在一起形成的“家”中探出來曬太陽,那場面蔚為壯觀,非常值得一看!
刺猬
刺猬是我們熟悉的冬眠動物之一,有一些刺猬甚至能睡一整個冬天。刺猬冬眠時,它們的心跳和體溫都會降低,呼吸的頻率也會降低,有時候幾乎難以察覺。刺猬的體內(nèi)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組織——褐色脂肪組織。褐色脂肪組織的體積比白色脂肪組織的大,含有更多的脂肪滴,釋放熱量的速度是白色脂肪組織的20倍。當(dāng)外界溫度快速下降時,刺猬身體內(nèi)的褐色脂肪組織就會迅速釋放熱量,以保持體溫。褐色脂肪組織就像是刺猬的一個恒溫控制的電熱毯。在冬眠過程中,如果氣溫暫時升高,刺猬也會醒來,但很快又會沉睡進入冬眠狀態(tài)。
蝸牛
蝸牛自己有現(xiàn)成的冬眠“床”,它們把自己縮進殼里,然后把入口處用混有石灰的黏膜封起來就可以了。黏膜硬化后就成了保護軀體的一層膜,這層膜可以防止外物侵入,也具有輕微的透氣性,使蝸牛能夠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時,蝸牛殼內(nèi)的水分也很難通過黏膜而散失,從而保證了蝸牛冬眠時所需的水分。在冬眠期間,蝸牛幾乎不消耗能量,所以它們什么都不吃。蝸牛不僅在冬季冬眠,而且在天氣太熱的時候會夏眠。在有些地區(qū),如果久旱無雨,蝸牛也會進入睡眠狀態(tài),這被稱為“旱眠”。這種“旱眠”有時候會持續(xù)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