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
生活中我們常??吹缴磉叺娜擞信宕饔袷骤C的習慣,佩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語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品德高尚的人,沒有特殊情況,身上一定要有佩玉。玉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中國人崇玉尚玉,賦予玉諸多美好的情感,這在我們的語言中就有很好的體現(xiàn)。我們形容一個男子長得帥氣,說“玉樹臨風”;形容一個女孩兒長得漂亮,說“亭亭玉立”;贊美華麗的建筑,用“瓊樓玉宇”;比喻寶貴的勸告,叫“金玉良言”。因為對玉的崇尚,人們用玉石制作了很多器物,有敬天禮神的玉璧,有戴在身上的玉佩,有喝酒用的玉杯,有書房中使用的玉水盂、鎮(zhèn)紙……種類之多,數(shù)不勝數(shù)。今天,我們一起認識兩種特殊的玉器:玉43476.jpg和玉握。
玉 一般做成蟬形,就是“知了”的形狀,玉握一般做成豬的形狀。為什么說這是兩種特殊的玉器呢?因為它們不是給活人用的,而是喪葬用玉,是給死去的人陪葬用的玉器。玉43482.jpg顧名思義就是含在逝者的口中,古人為什么把含在死者口中的玉做成蟬狀呢?原來古人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蟬的幼蟲從土中鉆出來爬到樹上,褪去一層殼才能變成成蟲展翅飛行。這在古人看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過程,就好像一個生命經過蛻變得到重生一樣。在逝者的口中放進玉蟬,就是希望生命得以脫胎換骨,重生再造。同時,古人也認為蟬在樹上只飲露水不食它物,是一種高潔的生命,是高尚品格的象征。玉握就是握在逝者手里的玉器,為什么做成豬的形狀呢?因為古時候豬是財富的象征,我們看漢字“家”,寶蓋頭下是個“豕”字,“豕”就是豬,家里一定要有豬。古人視死如生,以玉豬殉葬,寄望在另外一個世界依然過著富足的生活。
玉蟬 和玉豬握是漢代的玉器,這兩種玉器在制作工藝上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名稱叫“漢八刀”。所謂“漢八刀”,并不是說每種玉器只雕琢八刀,而是指玉器紋飾的走向呈漢字“八”的態(tài)勢。“漢八刀”的玉器紋飾簡練,刻畫有力,寥寥數(shù)下,就給玉器注入了飽滿的生命力。我們看玉蟬43512.jpg,雙眼突出,雙翅并攏,似乎正伏在樹上引吭高歌;再看玉豬握,臥伏于地,屏氣休息,形神具備,意蘊生動。中國古代工匠在玉器制作技巧上達到了極為高超水平。
玉器制作有一個專有名詞叫“琢玉”,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常常說“琢磨琢磨”,意思是仔細想一想,慢慢思考思考,就是從這兒來的。為什么制作玉器叫“琢玉”而不叫“刻玉”呢?這是因為玉石的硬度非常高,我們用一般的刻刀是很難在玉石上直接刻出紋飾的,必須用專門的“砣子”,就是一種鐵制的圓盤工具,在高速旋轉的狀態(tài)下,以水和解玉砂為介質,一點一點地研磨而成,所以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玉器的制作大概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一是開料,根據設計的作品,將玉料切割成大小適合的形狀;二是畫樣,在切割好的玉料上描繪出作品的圖樣;三是粗胚,根據圖樣琢出作品的大致輪廓;四是細作,琢制出作品的細部紋飾;五是拋光,對制作好的紋飾進行拋光處理。
玉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物質載體,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玉有“仁、義、智、勇、潔”五種德行,我們常常用玉來形容最美好的事物,用玉來比喻君子的德行。古人到底給我們留下多少玉器精品,恐怕數(shù)也數(shù)不清。在首都博物館有一個“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廳”,在那里你不僅能看到本文中提到的漢代的玉蟬43508.jpg、玉豬握,還有更為久遠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和離我們較近的明清時期的玉器,它們或用來祭祀上天神明,或用來顯示身份和地位,或用以標明品格與志向……流連其中,你不僅能感受到古人的精神世界,也能被古代良工巧匠的精湛技藝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