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獼猴:啾啾先生,說實話,上期《成語電臺》說什么“無友不如己者”,我想了很久,把腦瓜子都想破了,還是不明白到底應該如何交友,總感覺孔子的思想有什么地方不對勁!
啾啾先生:講“見賢思齊”似乎講清了道理的。如果再去了解下“不恥下問”這個成語,就能辯證地理解“孔子思想”了。
小獼猴:那請你講講“不恥下問”!
啾啾先生:這個成語會在以后的課文里出現的哦,老師會講到的,沒什么好講的!
小獼猴:好久沒聽故事了,就請你添油加醋地講個故事。
啾啾先生:既然小獼猴要求,那本期《成語電臺》講的故事就加些虛構情節(jié),請各位同學對照《論語》自行考證。
原文重現: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衛(wèi)國的大夫孔圉(yǔ)死后被衛(wèi)國的國君封為“文”,人稱“孔文子”。如果我們不細心,可能還會以為是《成語電臺》里常常談論的萬世師表孔子呢!要注意哦,不是的,孔子叫孔丘呢!孔子的學生們對衛(wèi)國的大夫被封為“文”也不太理解,所以在孔丘老師來上課前他們就此事展開了一番熱烈的討論。
有位同學說:“古代‘文的意思就是文身,這也是‘文這個字的來源,所以,我非常懷疑孔文子是因為文了身被人看到了,才被封為‘文的?!?/p>
一位同學反駁說:“可笑!知道嗎?后人看,我們都是古人!可我們這些孔門弟子,有誰文身?常常被表揚文學好的子游、子夏,他們文身了嗎?子游、子夏的優(yōu)勢是什么,年紀小小的,可是看的古典文獻不少,文章和學問很好。所以在本人看來,孔文子也是因為看的文獻多,文章和學問好才被封為‘文的?!?/p>
另一位同學說:“文身的說法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如果孔文子是南方人,比如是越人,有這個可能,可是衛(wèi)國也屬于中原。我們中原的優(yōu)勢是什么,就是重禮節(jié)?!囊灿卸Y樂法度的意思。所以我認為孔文子是因為特別懂禮儀才被封為‘文的?!?/p>
這時,孔子的得意門生、資深弟子子貢對師弟們講:“雖然孔文子是我的老鄉(xiāng),但我并不認為他的文章多好、對禮儀有多了解,他比我們的老師還是差很多的。我不明白孔文子為什么被封為‘文,要不我們還是等孔老師來上課的時候再請教下他?!?/p>
孔子已經在教室門口了,聽到子貢說要請教問題,就問子貢有什么問題。
子貢就問:“我們正在討論孔文子憑什么被封為‘文?!?/p>
孔子說:“賜(子貢的另一個名字)啊,你跟我跟了這么久了,你要謙虛啊,為師身體狀況也不是太好了,你以后就不要說‘憑什么了,這樣顯得盛氣凌人。孔文子被封為‘文是有道理的。他這個人呢,人聰明靈活,而且愛好學問,甚至常常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也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也不以為恥,所以被封為‘文沒有什么不妥的。這是我們都要學習的?!?/p>
在場的同學都說老師說得好,以后一定不恥下問。又有人提問:“老師,我們向您請教,是不能稱為‘不恥下問的吧?”
孔子笑了笑,沒立即回答。子貢回答說:“我們要尊敬老師,老師的學問和地位比我們高,向老師請教是‘上問不是‘下問,要懂禮貌!”
孔子說:“什么問題都可以交流,不懂就問,無所謂‘上問‘下問,問問題不可恥,不懂裝懂就不太好了?!?/p>
于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又討論起了什么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