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
在險惡的恐龍時代,巨大兇猛的肉食性恐龍永遠是植食性恐龍的噩夢,它們會用嘴中的利齒和前肢上的鉤爪殺死獵物。為了生存,植食性恐龍進化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防御手段,而三角龍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腦袋上的三根大角和腦袋后面的寬大頭盾,巧妙地結(jié)合了攻與守的技能。
距今6700萬年前的北美洲,一群恐龍正分散在平原上進食,它們身體強壯,四足行走,就像超大號的犀牛。與犀牛不同的是,這些恐龍的腦袋巨大,幾乎占了體長的三分之一,腦袋上的三根大角表明了它們的身份,它們就是著名的三角龍。
就在三角龍們正忙著專心找東西吃時,突然傳來一陣咆哮聲,原來是兩只年輕的雄性三角龍因為一點小事兒準備進行決斗!雄性三角龍在青年時期總是躁動不安,它們時不時就想與同伴比試一下,這樣可以很好地鍛煉自己的戰(zhàn)斗技能。
年輕的三角龍來到空地上,它們一邊吼叫著一邊搖晃著巨大的腦袋,想要從氣勢上壓倒對手。在體形展示上,兩只三角龍都沒有后退,看來一場硬碰硬的較量是在所難免了。只見三角龍壓低腦袋將大角向前,然后朝對方靠近。只聽到“咔咔”的響聲,兩只三角龍的大角卡在了一起,巨大的身體使出全身力氣向前推著對方。三角龍之間的決斗實際是力量的對抗,它們會壓低身體將重心前移,保證力量上的最大限度發(fā)揮。
大約過了十多分鐘,年輕的三角龍們開始喘粗氣啦,現(xiàn)在就看誰能夠堅持到底。一只三角龍終于頂不住了,它后退了幾步,然后立即扭頭躲開對方向前的大角。在較量中敗下陣來的三角龍跑開了,得勝的三角龍則仰起腦袋大聲叫著,以表明自己是較量的勝利者。其實并不是每一場較量都能這么文明地結(jié)束,許多三角龍都曾被同類的大角刺傷,但是危險的比試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在面對可怕的暴龍時知道如何反擊。
三角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者約翰·貝爾·哈徹。
發(fā)現(xiàn)三角龍
1887年,美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奧塞內(nèi)爾·查利斯·馬什收到了一對巨大的角化石,他認為這對大角來自某種已經(jīng)滅絕的牛,于是將其命名為長角北美野牛。第二年,更多的化石顯示這些角實際上屬于一種恐龍,不過,馬什認為之前命名的長角北美野牛也是存在的。
就在馬什堅持己見的時候,他手下的工作人員哈徹來到懷俄明州。在這里,哈徹遇到幾個牛仔并從他們手中買到了兩根長長的角化石。牛仔們告訴哈徹,角是從一個巨大的頭骨上敲下來的,然后就帶著他前往發(fā)現(xiàn)化石的山谷。到了化石發(fā)現(xiàn)地,牛仔們卻找不到化石了,他們看了看巖層,認為化石因為松動已經(jīng)滾到山谷下面去了。聽到牛仔們這么說,哈徹立即收拾工具向山谷下面奔去,他決心一定要找到化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搜尋,哈徹終于看到了那塊巨大的頭骨化石,他最終將這些化石打包寄給了馬什。
馬什在看到哈徹發(fā)現(xiàn)的化石之后馬上意識到之前得到的角化石的確是屬于恐龍的,他在1889年正式命名了三角龍(Triceratops),意思是“長有三只角的臉”。
三角龍是非常著名的恐龍,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就出現(xiàn)過。
馬什繪制的三角龍的骨骼圖,其姿態(tài)有一些錯誤。
這是三角龍的骨架,其身體較胖,四肢強壯。
在北美洲對抗暴龍
三角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它曾經(jīng)與許多著名的恐龍生活在一起,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暴龍、鴨嘴龍、埃德蒙頓龍、腫頭龍、甲龍、似鴕龍、傷齒龍、冥河盜龍、風神翼龍等。成群結(jié)隊出沒的三角龍成為當時最常見的景象,其數(shù)量甚至占去了當時動物總量的70%,光是在一個化石層中,古生物學家就發(fā)現(xiàn)了超過200具的三角龍化石。
數(shù)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證明了三角龍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恐龍,但是它們卻面對著來自暴龍的威脅。由于生活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三角龍成為暴龍的主要食物。古生物學家在許多三角龍化石上都發(fā)現(xiàn)過暴龍的咬痕,其中一個頭骨被暴龍咬穿后有愈合跡象,表明被攻擊的三角龍成功地擺脫了暴龍的追殺并且又活了很久。在與暴龍的抗爭中,三角龍總結(jié)出了一套防御手段,它們會以腦袋向外組成一個圈,將未成年的小恐龍圍在中間加以保護。在面對這道由長角組成的盾墻時,暴龍也是無計可施。就在三角龍的大家族蒸蒸日上之時,地球卻遭遇了一場大滅絕,三角龍作為中生代最后一批恐龍就這樣從地球上消失了。
博物館中的三角龍骨架與人相比還是很大的。
三角龍與暴龍是一對死對頭,它們之間經(jīng)常爆發(fā)驚天動地的搏斗。
古生物學家正在發(fā)掘三角龍的化石。
頭上長角我怕誰
三角龍是體格強壯的植食性恐龍,其體長8米,身高3米,體重約6噸。三角龍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巨大的腦袋以及長在上面的三根大長角,這正是其得名的原因。三角龍最短的一根鼻角長在腦袋前面的鼻子上方,長度可達1米的兩根額角則長在眼睛上方。三角龍的前臉較窄,前面長有類似鸚鵡嘴一樣的角質(zhì)喙,額角后面長有一個實心的大頭盾,頭盾可以保護其脖子不被肉食性恐龍攻擊。
三角龍的身體如同一個大桶,大肚子里是用來消化食物的器官。與其他恐龍相比,三角龍身體后面長有一條較短的尾巴,近期的研究表明在它的臀部至尾巴前部長有類似豪豬的剛毛,這些剛毛起到保護作用。三角龍是四足行走的動物,它的四條腿粗壯有力,前肢長有5個趾頭,后肢長有4個趾頭。古生物學家曾經(jīng)利用電腦技術(shù)重建了三角龍的身體并模擬了它的運動方式,結(jié)果證明這些大家伙在奔跑時最高時速能夠達到30公里。
跑得很快又長著大角,人們因此認為,當三角龍發(fā)怒的時候會橫著大角朝敵人沖過去,但是英國廣播公司和古生物學家聯(lián)合進行的實驗卻推翻了這一觀點:技術(shù)人員用類似骨骼的材料重建了三角龍的頭骨,然后將頭骨裝在滑道上進行模擬沖擊,結(jié)果當頭骨與目標物接觸的一瞬間,鼻骨發(fā)生了斷裂。實驗證明了三角龍其實并不像犀牛那樣主動沖撞敵人,它們更喜歡站在原地進行防御。
三角龍的頭骨上的兩根長長的額角殺氣十足。
(責任編輯 何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