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江
摘要:在金磚國家發(fā)展過程中,俄羅斯對其由概念到現(xiàn)實的推動作用尤為突出;同時俄對金磚國家也有特殊的外交定位,將其放在國家戰(zhàn)略利益當中,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工具性。但是,金磚國家作為一種合作機制,其成員間還要緊密磋商,求同存異,共同推動金磚國家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金磚國家;俄羅斯;外交
中圖分類號:D8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961(2014)06-0037-04
無論是從全球經濟發(fā)展的視角來看,還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觀察,金磚國家都是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金磚國家既是南南合作的一部分,也是南北合作的通道,其成員國的歷史文化背景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十分關注國際金融、全球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局勢等問題。金磚國家既體現(xiàn)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與交流,也表達了國際政治經濟發(fā)展的變化趨勢,更蘊藏了國際組織發(fā)生、發(fā)展及變化的內在規(guī)律。
一、金磚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
2001年,國際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特別注意到,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積極參與世界舞臺的愿望似乎越來越強烈;這四國之所以引起關注,也是因為其自身特殊的經濟因素。因此,高盛從投資的角度出發(fā)對此四國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將其經濟發(fā)展趨勢與投資可行性等方面進行了全球性的歸納與梳理。
2001年11月20日,吉姆·奧尼爾在一份題為《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的高盛全球經濟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金磚四國”的概念,“金磚(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與英文的“磚(Brick)”類似,故有此稱謂。高盛將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作為一個整體,想出“金磚四國”的概念,這的確是一個大膽和天才的想法。但是,遠在吉姆·奧尼爾提出“金磚四國”的概念之前,這四個國家就已經被一些國際組織或國家密切關注,并提出明確的研究報告,如1997年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就已經在研究報告中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另外,在2000年美國情報委員會發(fā)布的全球形勢研究報告——《2015年的全球趨勢:與非政府專家關于未來的對話》中也將這四個國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了分析?!敖鸫u四國”早就被各方關注,這是其自身在發(fā)展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的巨大潛力和良好勢頭所致。
可是,“金磚國家”這一概念在2001年被提出后,并未立即引起轟動,只是到了2003年,高盛公司發(fā)布后續(xù)研究報告《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通往2050之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之后,這一概念才開始受到極大關注并成為具有世界性認知的熱門詞匯。2005年12月1日,高盛集團又發(fā)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金磚有多穩(wěn)固》(How Solid Are the BRICs),該報告中再次對“金磚四國”的經濟發(fā)展進行了分析研究。此后,世界各地針對“金磚四國”的研究迅速增多起來,如日本、巴西和中國紛紛成立專門研究“金磚四國”的研究機構,發(fā)布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001年,吉姆·奧尼爾“制造”出“金磚四國”一詞,其原意是指在未來最具投資機會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術概念。2009年6月,第一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在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舉行,此后,“金磚國家”這個術語開始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一個新名詞,至第二次和第三次峰會召開之后,金磚國家的某種機制形成了?!敖鸫u國家”逐漸由一個學術概念演化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合作機制,并已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0年,中國以輪值主席身份集合四國意見向南非提出邀請,這是“金磚四國”的首次擴員。2011年4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峰會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第五塊“金磚”——南非正式成為該合作機制的成員國,“金磚四國”也成為了歷史,代之以全新的、完整的“金磚國家”。
歷經多年的發(fā)展,金磚國家的合作模式主要有領導人會晤、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議、常駐多邊組織使節(jié)會議等,并且有智庫、工商界、銀行界等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形成了由政府到工商和由雙邊到多邊的多種互動平臺。
二、俄羅斯的金磚國家外交
(一)加強與金磚國家的經貿合作
“金磚國家”從高盛集團的學術概念到國際政治的現(xiàn)實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俄羅斯所起的推動作用最為突出,正是俄羅斯把高盛集團的“金磚國家”概念通過外交智慧和行動演繹成一個政治現(xiàn)實。俄羅斯外交部門對金磚國家的通常說法是:金磚國家是俄羅斯推行多邊外交、實現(xiàn)多極世界構想的重要途徑和工具。在俄羅斯看來,金磚國家不是南南合作,也不是南北之間的橋梁,而是獨立的、不被意識形態(tài)和經濟地位所束縛的新型國際組織。
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盧卡舍維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金磚國家間的合作機制是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新興國家、經濟體間的全新合作模式。他指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廣闊前景是基于兩大基礎:一是發(fā)展經濟合作,二是在國際政治領域的協(xié)作。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面積的29.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2.6%,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全球21.3%,過去10年金磚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這些數(shù)字充分說明,金磚國家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投資市場和消費群體。此外,金磚國家間也需要加強在國際經貿領域的協(xié)作,針對全球經濟問題和金融熱點問題協(xié)調彼此立場,尊重彼此利益,加強組織內的溝通合作等等。
(二)期盼得到金磚國家的政治支持
俄羅斯對金磚國家的期盼,除了經濟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獲得政治支持。政治方面的支持,包括在國際政治中對俄羅斯地位與立場的支持以及在某種程度上對俄羅斯國內政治體制和主權的認同。俄羅斯通過與金磚國家合作,將這些國家“納入”與自己利益比較一致的軌道上來,可以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俄羅斯積極倡導金磚國家的合作,在一定層面上具有吸引世界眼球、實現(xiàn)外交突圍的戰(zhàn)略意義。俄羅斯與金磚國家的合作在促進世界格局變化上存在共同利益。近期,金磚國家在政治領域內合作的鮮明事例之一便是“克里米亞問題”。2014年4月2日,《參考消息》報道了日本《外交學者》雜志在3月31日刊發(fā)的題為《為什么“金磚國家”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支持俄羅斯》的文章。該文作者扎卡里·凱克指出,金磚國家一致、并且在許多方面是強有力地支持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立場,金磚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也都支持克里姆林宮,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與另外54個國家)都對聯(lián)大批評克里米亞公投的決議案投了棄權票。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世良曾指出,俄羅斯欲通過金磚國家這一機制擴大本國的政治和經濟影響,提升自身國際地位,助推國家振興。俄羅斯外交部把金磚國家列為俄羅斯參與的最重要的國際機構,認為它有助于建立全球性網絡架構。俄羅斯期望借助金磚國家機制,把國內經濟潛力轉化為國際政治實力,增強本國在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分量,加重同發(fā)達國家打交道的籌碼,充當發(fā)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因此,俄羅斯與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四國不同,它最關注的不是金磚國家機制的經濟價值,而是其政治作用。
2014年9月1日,《環(huán)球時報》刊發(fā)“透視俄羅斯”專刊,其中提到,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阿納托利·伊塞金于8月12日對媒體表示,俄羅斯、巴西和南非將于今年年底前舉行談判,討論在金磚國家框架下聯(lián)合研發(fā)武器和軍事裝備事宜。這表明俄羅斯不是將金磚國家機制局限于普通的經貿領域合作,而是將其向更具戰(zhàn)略意義的合作框架內延伸。對此問題,俄羅斯戰(zhàn)略局勢中心伊萬·科諾瓦洛夫認為,在西方打壓俄羅斯與外界共同研發(fā)武器的可能性背景下,俄羅斯、巴西和南非在金磚國家框架下聯(lián)合研制武器和軍事裝備是合乎邏輯的。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研究院院長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指出,從軍事政治角度來看,在金磚國家框架下聯(lián)合研發(fā)武器和軍事裝備的決定至關重要,因為這會使我們與最親密的盟友共同打造統(tǒng)一的軍事技術空間。這表明“金磚集團”已開始從單純的經濟聯(lián)盟轉向政治聯(lián)盟,更確切地說是軍事政治聯(lián)盟,這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在巴西福塔萊薩市舉行的金磚國家第六次峰會期間,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對此接受采訪時卻有另一番表示,他說,莫斯科沒有以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在內的“金磚五國”為依托建立軍事政治聯(lián)盟的計劃。由此來看,俄羅斯在其外交戰(zhàn)略中針對金磚國家或許有著不能言說的目標,那就是希望借金磚合作提高同西方打交道回旋的余地,想搞成牽制美國和西方的“安全平臺”。俄羅斯通過金磚國家外交實現(xiàn)彼此間的緊密合作,既可以促進自身經濟的發(fā)展,也可以減少對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外部依賴,同時更有利于實現(xiàn)其內部的政治自信,從而為其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奠定物質基礎并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這也是俄羅斯金磚國家外交的目標和現(xiàn)實的動機。
三、對金磚國家組織形式的預期
金磚國家合作的逐步深化有助于協(xié)商一致地解決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和矛盾,應對各種新的挑戰(zhàn),采取協(xié)商一致的決定和行動,確定相互合作的前景方向。但目前,金磚國家的合作只能建立議題性連線(Coalition oflssue),在性質上屬于合作伙伴,而非盟友或國際組織。金磚國家在這樣的定性內,無法完成或部分承擔起俄羅斯對它的期望與戰(zhàn)略預期。但是,這并不代表金磚國家沒有機會發(fā)展成具有國際同盟性質的國際組織和能夠實現(xiàn)俄羅斯戰(zhàn)略利益的國際組織平臺,未來的金磚國家仍然可能承擔起俄羅斯的外交實踐任務??v觀國際組織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要發(fā)揮作用,組織內主導國家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是前提,這是其運行的基本前提條件,如果各國間的分歧無法消除、共同利益無法確認,那么國際組織便面臨職能空置的危機??傊诋斍暗膰H環(huán)境下,幾乎所有的國際組織都是在各主權國家的接受范圍內運行,是各主權國家利益的延伸與保障,若背離這一主旨,當國際組織內出現(xiàn)一國以國際組織名義脅迫他國并觸及他國利益時,被動國家必然會拿起退出條款來進行自我保護,如此,國際組織的運行將面臨陷入僵局的尷尬境地。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國際組織的運行不堪一擊,這僅僅是國際組織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而已。當各國的利益分歧與其權力責任能夠彌合時,國際組織便能夠發(fā)揮其作用。同時,國際組織還是一個絕好的國際接觸平臺,它可以傳遞各國釋放的信息,收集各方的反饋。在國際環(huán)境緩和的情況下,國際組織內各方可以利用國際組織解決共同的問題,如環(huán)保、跨國犯罪、恐怖威脅等。
2011年4月13日,香港《文匯報》曾刊文提到,金磚國家是群體崛起的發(fā)展中國家自發(fā)組建的、協(xié)調解決全球問題的機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變革和發(fā)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與日俱增,不僅是發(fā)展中國家合作的重要平臺,而且已經成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橋梁。因此,金磚國家的運行和發(fā)展也必然遵守所有國際組織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俄羅斯要實現(xiàn)其自身對金磚國家的期望,就必須要協(xié)調與其他國家的共同利益,擴大共識,而不能僅僅將金磚國家作為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這也同樣適合其他成員國。金磚國家是否能夠為其成員國帶來收益,并且實現(xiàn)其參與此機制的目標,這不僅取決于成員國自身,更取決于成員國間戰(zhàn)略交集的確認與發(fā)展,還要參考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與發(fā)展。
[責任編輯:白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