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比較法是指通過觀察和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異同點的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我校這次“同課異構(gòu)”語文教學(xué)展示活動對此做了一定探究,認為比較法在課堂的有效運用能夠使學(xué)生在比中鑒別,于較中深入,把握課文,提高能力。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xué) 比較法 《醉花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101-02
比較法是指通過觀察和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異同點的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鬃又芭e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是要求學(xué)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然而學(xué)生這種知識遷移與運用的能力如何提高呢?我校這次“同課異構(gòu)”語文教學(xué)展示活動對此做了一定探究,認為比較法在課堂中的有效運用,能夠使學(xué)生在比中鑒別,于較中深入,把握課文,提高能力。以下筆者就以《醉花陰》教學(xué)為例,來探究此法。
一 在比較中理解意象
詞中“黃昏”這一意象是飽蘊愁思的,錢鐘書先生就曾說:“蓋死別生離,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然而如果僅僅讓學(xué)生以自己生活體驗來理解恐怕不能深入,于是筆者就展示了以下一組詩句:“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jīng)·君子于役》?!叭臻L簾幕望黃昏。及至黃昏時候,轉(zhuǎn)銷魂。”——蘇軾《虞美人·冰肌自是生來瘦》?!芭曼S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薄鯇嵏Α妒逻^堯民歌·別情》……
黃昏時分,暮色四合,天色黯淡,更容易觸發(fā)人的愁思。這些詩句都敏銳地抓住了“黃昏”這一意象來表達主人公的愁思,通過這一比較,同學(xué)們更理解了,黃昏時分是思念的時分,是因思念而銷魂的時分,更何況詞人所處的黃昏是“冷落清秋節(jié)”的黃昏呢?
對“黃花”這一意象的理解,筆者同樣運用了比較法。賞析這一意象之前,筆者先拋出一組古人用以喻人的花的意象。
古人常以花喻人。林黛玉“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詩經(jīng)·桃夭》中的新嫁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崔護于都護南莊遇見的女子是“人面桃花相映紅”,李白、白居易筆下的楊貴妃就更是“清水出芙蓉”“芙蓉如面柳如眉”,連流淚都是“梨花一枝春帶雨”,這些花多美艷多嬌柔啊,而“黃花”太遜色了,你們覺得呢?
這不禁引發(fā)了學(xué)生對這些意象的比較探究,如此之多美艷嬌柔的花,詞人為何偏偏選擇“黃花”來自喻呢?進而意識到“黃花”更妥貼。外形淡雅清秀,花瓣纖長,枝葉柔弱細瘦,開放于秋季,瑟瑟西風之中,搖曳不已,讓人感到柔弱憔悴,與詞人因相思而消瘦憔悴之形態(tài)相近。且是眼前景,拿來作比,更加自然。
但僅如此理解還不夠深入,筆者于是又拋出《離騷》中“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與《歸去來兮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這兩句,學(xué)生恍然,菊是孤高無塵品格的象征,這里以“黃花”也就是菊自喻,顯示了詞人自我的高潔。這之后,筆者又展示了另一首詠菊詞《多麗·小樓寒》: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蘊藉,不減酴醿。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v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p>
詞中除了贊美白菊的天生麗質(zhì)、純潔高雅的自然美之外,還處處透露出自己對品行高尚的雅士的欽慕。這樣幾番比較,學(xué)生更理解了“黃花”這一意象所寄寓的不僅是思念之愁情了,更是以菊自詠,一語道出自己會像陶淵明那樣輕視鄙俗,不甘隨波自流,要保持自己高風亮節(jié)的志趣。而將之與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中菊之意象比較,讓學(xué)生又進一步理解了“黃花晚節(jié)稥”,以“黃花”作喻,同樣也是在對遠方的丈夫表明,她對丈夫的愛情,也像黃花那樣歷經(jīng)風霜而堅貞不屈,暗香沉郁。
二 在比較中體味情感
對“薄霧濃云愁永晝”句中之“永晝”,學(xué)生容易體味到的是,永晝是漫長的白天,就是說詞人整個白天都在思念丈夫,在愁思中度過的時間很久。但這顯然還有些空洞。于是,筆者將之與王實甫《西廂記》中一片段做了比較:
張生收到鶯鶯小姐晚上約會的柬帖后,非常高興,可是看看太陽,哎呀,怎么還掛在天上?他想著“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輪落”,可是當要和鶯鶯分別時,卻又是“恨不教倩疏林掛住斜暉”。
這樣,學(xué)生在對張生“有美人兮思之如狂”的忍俊不禁中,也更為深刻地理解了詞人對丈夫的思念確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啊。古人說“歡娛嫌日短,苦愁怨更長”,的確如此,思念中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所以,白晝確實太漫長了。
那么,對“半夜涼初透”句,又如何讓學(xué)生更深入地體味詞人的愁思入骨呢?
首先,筆者將之與杜牧的《秋夕》作比較:記得杜牧《秋夕》中有“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其中也有“涼”字,此處的“涼”是否僅僅是夜色之涼呢?學(xué)生比較探究之后,明白此兩句皆“一語雙關(guān)”,有同工之妙。杜詩中之“涼”,不僅是夜色之涼,更是君情之涼,孤寂宮女們的內(nèi)心之涼。同時也深入體味了詞中之“涼”,這不僅僅是身體所感受到的秋之涼,更是心理之涼。詞人直至半夜都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眠,只覺秋涼透骨,心中也倍感孤寂凄涼。
其次,對“初透”兩字,筆者又將之與白居易《夜雪》作了比較: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白居易《夜雪》(PPT展示: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fù)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李清照和白居易感覺到“冷”或“涼”的時間相同嗎?
比較探究后,學(xué)生發(fā)現(xiàn)了兩者的不同。白居易是冷意已經(jīng)入侵很久才被凍醒,而詞人是一直未睡,在孤寂中感受到夜晚的時光一點一滴地流逝,并用最敏感的心捕捉到隨時光的流逝,物候的哪怕最細微的變化。顯然,詞人作為女性,心思更為細膩,愁情更為刻骨。
詩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歷來為人稱賞,而“瘦”字尤其被人稱誦,但學(xué)生對其中的妙處能賞析到幾分呢?筆者同樣通過比較法來激發(fā)學(xué)生的思考探究。
首先,筆者對學(xué)生說道:剛才被同學(xué)們反駁了,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淺陋,可是還有一點我認為的不妥處,你們未必能反駁我,哪一點呢?“瘦”字,很多文人墨客在詩詞中都用。
之后,展示了以下含“瘦”字的詩句:“別離滋味濃于酒,著人瘦。”——張耒《秋芯香·簾幕疏疏》。“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薄赜^《水龍吟·小樓連遠橫空》?!叭杖栈ㄇ俺2【?,不辭鏡里朱顏瘦。”——馮延已《蝶戀花》?!跋輷p,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薄n元吉《六州歌頭·桃花》?!靶聛硎?,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薄钋逭铡而P凰臺上憶吹簫》?!爸瘢恐??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
之后,筆者激發(fā)學(xué)生:你們看,這“瘦”字是否用得太濫了?李清照《漱玉詞》也用了四次。王灼《碧雞漫志》說李詞“輕巧尖新”,我看,這“瘦”字不過是陳詞。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語一出,立即激發(fā)了學(xué)生反駁之心。有學(xué)生馬上指出雖然用“瘦”字的很多,但獨李清照因用“瘦”字而獲“李三瘦”的雅號。就本詞而言,“瘦”字與“愁”字相照應(yīng),“愁”是因,“瘦”是果,刻骨的離愁,才使詞人“衣帶漸寬”“腰肢瘦損”。
學(xué)生能有此思考,筆者暗自欣喜,但仍不以為然地刺激:有道理,但這還不能令我信服,這和“不辭鏡里朱顏瘦”相比,無非含蓄一點而已,似乎無甚區(qū)別。
這一比較,讓學(xué)生陷入了更深的思考。經(jīng)過比較探究,學(xué)生更深入地感悟到,這“瘦”字還形象地描繪出了茂盛的菊花在“力可卷簾”的西風中的凋零之態(tài)。因而,“人比黃花瘦”也就道出了人生的一種哀嘆:如同這黃花在秋風中易凋零一樣,人之美貌,人之青春,甚至于人之生命是多么容易在愁思、寂寞、等待中凋零、逝去啊。這一“瘦”字讓我們似乎聽見了詞人在向丈夫吐露這樣的心聲:“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边@“瘦”實在是千年來孤寂中老去的女子們的一聲長嘆啊,它讓詞人之“愁”擺脫了“為賦新詞而強說”之輕,而平添了幾分“而今識盡愁滋味”的生命之思,生命之重!如果說全詩是龍,此“瘦”即為此龍點睛,龍畫得妙,睛點得更巧。
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xué)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jié)果?!惫P者和同事們探究比較法教學(xué)時就深刻地意識到這點。課堂之上,教師旁征博引,在豐富的比較中,或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這樣更能激發(fā)學(xué)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讓課堂真正成為學(xué)生思考的過程,而非僅僅得出知識的某個結(jié)果,從而拓展學(xué)生思維的空間,提升他們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對生活的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文強.學(xué)生主動參與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關(guān)鍵[J].陜西教育(科學(xué)版),2009(Z2)
[2]黃娟.高中語文比較法探究[J].珠江教育論壇,2013(2)
[3]王健.淺議高中語文教學(xué)中的比較法教學(xué)[J].教育學(xué)理論,2012(S3)
[4]於亞東.比較法在高中語文教學(xué)中的運用[J].語數(shù)外學(xué)習(高中語文教學(xué)),2014(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