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已經(jīng)成為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法律觀念的主要手段。利用相關的教育手段,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增強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不斷為社會輸送具有法律意識的人才。本文將重點分析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與法制教育的途徑,以期為規(guī)范大學生的法律行為提供淺見。
【關鍵詞】大學生 法制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146-03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情況下,為了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全面建設,增強高校學生的法制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從宏觀上來說,增強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在當今的新形勢下,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各高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力度還不夠,要建設和諧法制社會,就必須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一 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要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就要對高校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因為在當前的國家基本政策中就要求要依法治國,大學生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為營造這樣的法制環(huán)境塑造了條件。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已經(jīng)成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學任務。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依法治國是我國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方針。只有具備了完善的法律體系與社會成員普遍懂法的條件下,才能更快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更是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的責任。因此,要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要增強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就必須使大學生明白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將法制教育過程中的困難一一排除。讓大學生在知法懂法之后,能夠在社會中履行公民的責任,認真執(zhí)行國家依法治國的方針。
2.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素質(zhì)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人素質(zhì)的高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素質(zhì)是具有可塑性與時代性的。在高校素質(zhì)教育中包含了屬于政治思想素質(zhì)的法律素質(zhì),同時它也是重要的法制教育內(nèi)容之一。根據(j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中的內(nèi)容來看,各個學校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重視學生對法律的了解程度,這是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教育部明確地提出:“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學,培養(yǎng)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是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百年大計”。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大勢所趨。
3.法律知識普及的需要
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為大學生今后在生活中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保障。法律知識的普及能夠全面地增強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加深對法律了解的程度,是我國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法制教育是法律知識普及的主要手段,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利于學生在社會上的發(fā)展。普及法律知識,是當今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性要求,是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的保證。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法律知識普及的需要。
二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1.法治價值觀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觸碰了法律底線而犯罪的現(xiàn)象,這是思想的局限性與沒有樹立正確的法治觀造成的。因此,要讓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法治價值觀,讓法律成為學生今后處事的衡量標準。
第一,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法治觀念是通過了解法律在自身心里產(chǎn)生的客觀意識,是一個具有法律規(guī)范性特點的觀念,能讓人在社會中形成自覺的意識體系。
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權益意識。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地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處理自身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
第三,培養(yǎng)大學生的程序意識。程序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使大學生遵循法定的程序,正確地行走在前進的道路上。
2.公民意識的養(yǎng)成
法律的執(zhí)行對象就是行為,法制行為是實現(xiàn)法制目的的主要立足點,而法律意識就是支撐行為發(fā)生的依據(jù)。社會的正常關系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法律維系的,是對社會利益分割的保障,法律已經(jīng)成為衡量事物正確與否的標準,這整個體系是需要行為去實現(xiàn)的。要將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作為重要切入點,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充分地了解法律的概念,使其逐漸形成法律意識,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也能正確地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履行公民的義務,杜絕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
3.法律知識和法理的教育結合
法制教育人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能夠正確認識法律的人卻是寥寥無幾。有效地將法律知識與法理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極好的教學方式。法律知識對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是衡量公民法律素質(zhì)高低的標準,充分掌握法律知識能夠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因此,要對大學生普及法律知識,進行法制教育,達到增強大學生法律知識的目的。首先,要向大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關于法學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其基本的理論觀點,然后向?qū)W生傳播國家的憲法等基本法律知識,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4.大學生應當了解的法律法規(guī)
根據(jù)當前的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大學生應當及時地了解我國的基本法律法規(guī),正當?shù)鼐S護自己的權益,以自己在學校中遵守校規(guī)校紀的經(jīng)驗去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比如,了解我國的《民法通則》與《婚姻法》,知道作為一個大學生參與民事活動時應遵循的原則;了解我國的婚姻是建立在男女雙方自愿情況下的。從法律中明白自己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切實地使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
三 深化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途徑較多,其有效的策略有:深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師素質(zhì)、優(yōu)化教學材料、實施依法治校。通過這四種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意識。
1.深化課堂教學
學生在課堂中學會的理論知識不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校安排法制教育課時較少,法制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較多,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教學條件下,無法顯現(xiàn)出教學效果。要改善這一現(xiàn)象就必須提煉出法制教育中的精髓,把重點放在重要的知識點上,將難點簡易化。讓學生能在課堂中領會法律精神的本質(zhì)。以讓學生遵紀守法為目標向?qū)W生講述法律的禁區(qū),重點是要向?qū)W生傳達一種為何不能觸碰法律禁區(qū)的原因。利用相關的案例,讓學生能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防止今后犯相同的違法錯誤。
2.提升教師素質(zhì)
對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進行提高是高校法制教育開展的必修課,教師的素質(zhì)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高校必須依照法制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進行合理的配置,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與專業(yè)水平。只有建設一支綜合素質(zhì)普遍較高的師資隊伍,才能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做出切實的貢獻。
3.優(yōu)化教學材料
要對高校的法制教育教材質(zhì)量進行提高是因為法制教育的教材具有強烈的政治性,是一般的法律教材無法比擬的。教材必須突顯出思政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要進行準確的定位,制訂出能體現(xiàn)法制基礎功能的教材。在今后的法制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對之前的教材進行改善,根據(jù)發(fā)展的需要,對教學大綱、相關案例、參考資料等做進一步的調(diào)整優(yōu)化,最終達到從主觀上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的教育目的。
4.實施依法治校
我國當前的治國策略就是依法治國,高校必須采用法律的手段來治理學校。實施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戰(zhàn)略思想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體現(xiàn),踐行依法治校能讓學生更加明確法律的重要性。在依法治校的過程中,首先要規(guī)范學校的校規(guī)校紀,并對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調(diào)整,使其充分地適應“法”的存在。在當前的各大高校規(guī)范性文件中,很多都缺乏維護學生權利的規(guī)定,要及時地進行改善,保證學生享有法律保護的權利。其次要增強學校相關負責人與領導的法律意識,從上級命令中將學校管理和學生利益相結合,一切以法律為基準,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嚴格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辦事。
四 結束語
隨著現(xiàn)代社會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加強社會公民的法律意識越顯重要。大學生是一個即將邁向社會的群體,所以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是有必要性的。綜上所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法制理論教育,
要適當?shù)貙嵺`與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起來。最終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使其為社會和諧作貢獻。
參考文獻
[1]于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
[2]徐濤.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2
[3]李峻.大學生法制教育研究[D].渤海大學,2012
[4]遲會禮.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6)
[5]吳濤、鄒洪偉.強化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9):97~99、10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