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論證東晉玄言文化對士人的觀念影響,得出人們向往“自然”乃是源自“心靈”追求的結論。深入推敲與研究了東晉服飾的相關史學資料,發(fā)現(xiàn)其中有關于“自然”之美的元素,進而探討如何將其靈活運用到當代服飾中,并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與心理追求,且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與市場需要。
關鍵詞:
玄言 自然 服飾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6-0116-04
受玄學影響,東晉文人雅士開始掙脫“}L,’教的思想桎梏,而逐步回歸到追求純真自然的本性上來。他們在思想上提倡老莊的“唯心哲學”,追求退隱避世的理想狀態(tài)。在服裝上,則追求“大袖寬衫”的著衣方式。從古至今,人們總會向往這種鄉(xiāng)村田園的簡單生活,以期實現(xiàn)與自然“相親”。那么,如何令時代生活“返璞歸真”,實現(xiàn)服裝的“回歸自然”,將是本文論證的價值所在。
一“理性”的玄言釋放著“感性”的自然
1 唯心的哲學,體現(xiàn)其感性的爛漫
唯心,謂一切諸法,唯有內(nèi)心,無心外之法。據(jù)《華嚴經(jīng)十地品》言:“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古往今來,儒釋道三家,均倡“唯心”。實踐證明,唯心主義雖有其認識缺陷,但卻是舊時代,人們對于外物的一種感性思考。而這種思考,自西晉“永嘉南渡”后,便深深影響了東晉世人。
孝武帝末年,偏安的局面,令士人恣情于江南的山清水秀、云蒸霞蔚之中。他們漸漸掙脫功名利祿的束縛,轉(zhuǎn)而追求幽雅從容的名士風度。無論在朝在野,但求自適。彼此暢談玄言佛理,詩書畫樂往還,此種安之若素、悠游閑適的情韻深摯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模式。于是,中朝玄談的流風遺韻,新形成的高雅脫俗的情調(diào)與流連山水的審美情趣,加之佛教的般若空觀,便漸漸孕育了東晉獨具一格的“玄言”觀念。
何謂玄言,顧名思義,是指魏晉間崇尚老莊玄理的言論或言談。東晉自偏安江左后,善談玄理與否,便成為士人的雅俗標準。《晉書·王導傳》言:“為政務在清靜”。意思是說縱然對待如同“朝政”一般繁瑣的事與物上,也但求“心隱與適宜”。這種心態(tài)的起源,深受了道家“因循自然”與佛教“萬物皆空”的影響。其旨意便是去表露對美好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的審美愉悅,以此來體現(xiàn)一種豁達與寧靜的心理追求。
2 玄言的“清虛寡欲”與衣著的“大袖寬衫”
古往今來,對于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始終構建在上層建筑與世俗風氣中。譬如盛唐時期,國力繁盛,文化開放,在藝術表達上,呈現(xiàn)出奔放、富麗的感官印象。至宋,儒學的復興,以及程朱理學的觀念影響,世人開始偏重于理性思考,自然,在藝術形式上也顯得深沉雅致,溫婉而柔弱。
魏晉時期的人們崇尚道教和玄學,因為祈望長生不老,所以服石采藥的情況極為普遍。服藥后常使身體發(fā)熱,于是,緊身服裝便顯得頗不適宜。加之人們大多追求“仙風道骨”的風度,故而寬松灑脫的衣服深得人心,世稱為“大袖寬衫”(如圖1)。
實際上,東晉時期,世人善談“老莊”,并將其不拘一格的道德觀念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放達”的心態(tài),也更易令人獲得心靈的慰籍與滿足。人們追求清雅風度與瀟灑個性的融合,希望過著“神仙”般飄搖的生活。這種服裝形態(tài)的產(chǎn)生,既與世人追逐安逸平靜的心態(tài)相關,叉與其自然感發(fā)的審美情態(tài)相吻合。
總而言之,“大袖寬衫”的產(chǎn)生,源于世人感性的認識,是有感而發(fā)的“自然”情馕,是自得其所的逍遙快活,是人們對于“自然”理念真切的表達方式。
3 將感性“放逐”,回歸心中那片“山水田園”
古人向往“自然”,向往“自然”中的風土民情,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一種美好的人與物的和諧關系,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升華。比如陶淵明(如圖2)在《桃花源記》中寫道劉子驥對于可望而不可即的桃花源的憧憬之情。人們希望在那個階級壓迫的年代里,尋求一方樂土,正如文中所載:“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p>
在繁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自我“放逐”于青山淥水之間,尋求真正的自由世界,向來是文人雅士自標高潔的象征。事實上,這種看似桀驁清高、不與世俗同流的氣質(zhì),去口恰恰是對放縱暢懷、閑適無拘生活的無限向往。
當理性認識轉(zhuǎn)變?yōu)楦行运伎?,當繁華雕飾回歸到自然平實。士人在追求精神上的灑脫與靈透之時,將兩漢服裝的中規(guī)中矩變?yōu)樽匀涣鲿车膶捙鄞笮浔泔@得合情合理,追根究底,也皆為人的天性使然。
于是,當理性的“玄言佛理”寄情于感性的“山水田園”,道家所追求的“物我一體”的觀念,便深深影響著世人的審美情懷。玄言,是一種哲學觀念,是世人的理性思考。然而,這種“理性”卻來自于山水田園中的“感性”?!拔镉尚纳保眯娜ジ兄茉獾囊磺?,不拘泥于刻板的形式,不因循著既定的概念。追求心靈的“自然”之美,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便是產(chǎn)生此種文化理念的緣由。
二“回歸自然”源自“性靈所鐘”
1 人有“性情”,故有“性靈”
性情,指人的稟性和氣質(zhì)。而性靈,本意則是指人的心靈。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中說:“人之所以是‘有心之器’,而不同于自然界的‘無識之物’,即在于人是‘性靈所鐘’,有人的靈性?!?/p>
事實上,自陶潛起,隨其本性、率性而為的性情,便為歷代文人所推祟。正如其《庾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云:“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碑敯藏殬返赖男膽B(tài)接洽了崇尚自然的理念,便泯去了后天經(jīng)過世俗熏染的“偽我”,而達到回歸本性質(zhì)樸的“真我”的一種思想高度。于是,玄學沖淡恬適、超然物外的旨意,便成為他崇尚自然的根本思想?!讹嬀啤菲湮逵性娫疲骸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睕]有慷慨激越的陳詞和濃墨重彩的渲染,而將這種水墨淡彩般的意境,幻化得如同國畫中的“留白”,虛實相間而情思無限,展示了詩人追求‘(人性”之美的思想境界。
而這,便皆為“性靈”所至。
2“性靈”灑脫,方為“道法自然”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何為“自然”,戰(zhàn)國時莊子以及十八世紀法國人盧梭各有較深的闡述。簡單來說,就是追求人性的絕對自由,向往無拘無束的逍遙生活,以一種“自然”的態(tài)度來面對人生。從客觀上講,這是一種文明的進步,也順應了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眾所周知,在古代史上,向來是‘分久必合’。戰(zhàn)國時期是先秦歷史上政局混亂的年代。莊子的消極避世態(tài)度也體現(xiàn)了部分民眾的“求安”心理。而盧梭身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qū),在反對封建壓迫的同時,提出了“天賦人權說”,從理論上引導著人民對于“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正因為人是“性靈”之物,故而聽任自然、放任自然,才是“人性”的回歸。
例如晉時王羲之等人的蘭亭唱和,更是縱情于山水之間,而在此中體悟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典范。這就決定了其在表達藝術上的清淡、隨性與縹緲。延伸至服裝特色,便是一種寬袖翩翻、敞領開懷的灑脫之氣。從尊崇孔孟之道的封建禮法轉(zhuǎn)而尋求自適自得的人生理想,并將之付諸于現(xiàn)實。這種理念,便是遵循“性靈”之說,化解了人與自然的矛盾,并將這種“自然”的審美情趣延伸至方方面面。
據(jù)《晉書·五行志》載:“晉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風行相放,輿臺成俗?!贝笮渖兰却┲憷帜荏w現(xiàn)人的灑脫與閑雅之氣,故而相習成風。值得一提的是,士人向往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簡潔爽利而無凝滯的線條感,自然備后推崇。當然,這種影響力,追根究底,與魏正始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偟膩碚f,就是深受與世隔絕、退隱山林的避世態(tài)度渲染,進而成為一種時代潮流。
3“性靈”是“人性”的亙古傳承
自魏晉大袖衫,到唐時女著男裝與胡服,甚至于近代旗袍的“開衩”設計,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xiàn)出世人灑脫隨意、追求自然美感的意識形態(tài)。元人馬致遠有詞云:“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边@種細水流長的意境,從字面看來只是一種詩情畫意。但追根究底,卻充滿了人們對于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過往歷史中,服裝的變革始終需要“人性”,而“人性”的表達卻往往依托著“性靈”。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塑造了國人含蓄、內(nèi)斂的形象。那么,尋求簡潔的款式、舒適的面料以及淡雅的色彩,從而營造一種山水田園般的感受,才更為順應服飾的發(fā)展變化,達到“性靈”與“自然”的回歸。
“性靈”是心靈的情真意切,是自然的表露與情懷。而“自然”,則是不變的格律。人們追逐著“直抒胸臆”式的生活,瀟瀟灑灑,自然爽利。因為人的“靈性”,故而在服飾上,便會去追求“性靈”的清新自然。而這,便是“自然”風格亙古流傳的依據(jù)與可能。
三 讓時代“返璞歸真”
據(jù)史料記載,道家的思維模式,在歷朝歷代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部分人群的審美需求。這種與物我合一的哲學觀念,也早已滲透到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
1 將生硬的線條幻化為流水般的空靈
東晉時期,女子衣著的明顯特征,上小而下大,有交領上襦,而裙裳合一。裙外露部分上及腰部,束腰較緊。頭部多加假發(fā),比例因之加大加垂,頭上近似孝巾部分當時名“帕頭”,是和絡帶、禮袴口同時流行,用毛織物作成。正如干寶《晉紀》中言:“泰始初,衣服上簡下豐,著衣者皆厭腰。”厭腰,即束腰也。這種上衣簡潔合身而下裙博大舒展的款式,加上豐富多變的配飾,更能表達出女子的瀟灑俊美。
女裝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一款名為“雜裾垂髯”(如圖3)的服裝。即在深衣的下擺部分接上重重疊疊的三角形裝飾布,又在腰上系以圍裳,再自圍裳下伸出許多纖長的飄帶。因使用了輕柔飄逸的絲綢材料,故這種裝飾在走動時,如燕飛舞。值得借鑒的是,飄逸的裙擺和寬博的衣袖,巧妙地烘托出女子的氣韻與優(yōu)雅,并暗含一番風度。
再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如圖4),此畫卷寄情于曹子建的《洛神賦》,將“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仙女,穿插在山川景物之上。用意便是要再現(xiàn)“絕世而獨立”的美感。一如賦中所言:“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東晉名士的服裝講究的是寬袍大袖、飄忽若飛,并常常給人以羽化而登仙的奇妙想象。
回到當代,且看馬德琳,維奧內(nèi)的希臘風格服裝(如圖5),面料依照身體的自然曲線斜裁而出,便得到一種近乎流水般的效果?,F(xiàn)代人在尋求都市與自然的平衡時,常??粗赜谝环N愜意的氛圍。而這種流線式的裙裳,既適宜人體穿著,又引導了時裝潮流,給人以寧靜、悠遠、淡泊的審美印象。
如同森英惠這款絲質(zhì)薄紗長衫(如圖6),模特兒走在靜修木亭中,節(jié)制的優(yōu)雅和以及日式情趣便躍然眼前。羽毛般輕盈的作品,不受控于流行,正是一種對于自然審美意向的直觀認識。而荷葉般的長袖,尤為揮灑自如。
從古至今,上衣強調(diào)修身,加之高腰的設計,既體現(xiàn)了女性的輕柔溫婉之美,又是一種不朽的流行。同樣的,裙裳博大,則是一種不受束縛,自然流暢的感官體會。如同圖示兩款紗裙,只一眼,便令人心生向往。好似整個人都飄飄然,而這也正是自然線條所帶來的影響力與震撼力。
2把自然清新認作是色澤的感官體會
據(jù)后人研究,唐人王維以善于捕捉事物的“光”與“色”著稱,如《終南山>詩云:“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鼻囔\指云氣,因其色紫,故稱。從中可知,色彩柔和、貼近自然,更能表達出人們對于自然的留戀情懷。
(1)因有“純白”,故有“純粹”
晉以來,兩漢經(jīng)學崩潰,個性解放,故而玄學盛行。如詩言:“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人們講究風度氣質(zhì),講究“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韻味。服裝固然是輕薄飄逸,但在顏色的選擇上也別有一番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意識。俗語道:“女要俏,一身孝”。所謂“孝”即為縞素,意為白色喪服。白色,在中國的山水田園中,向來是重中之重。山水畫中有“留白”的意境,文章中又有言簡意賅而含蘊不盡的寫法。白色,向來是清澈的代名詞。史書《吳志.呂蒙傳》記載:“使白衣?lián)u櫓作商賈人服”。由此可知白色為平民服色。晉《東宮舊事》稱:“太子納妃,有白榖、白紗、白絹衫,并紫結纓。”晉《修復山林故事》又稱:“梓宮有練單衫、復衫、白紗衫、白榖衫?!卑咨涝诓馁|(zhì)上多為薄質(zhì)絲綢,不僅作為常服,甚至在禮服中也頻頻出現(xiàn)。
白色的風行,故然與世人追求清雅風度有關,但如《晉書五行志>稱:“魏武帝以天下兇荒,資財匱乏,始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白蛤,以易舊服?!笨芍迨〉囊铝喜粌H便于行動,也利于節(jié)儉開支。而且白色絲織物,不必經(jīng)水漂染,對當代服飾而言,更是一種天然與環(huán)保的體現(xiàn)。
且看圖中模特兒身著阿歷克斯·格瑞斯的棉質(zhì)罩袍(如圖7),寬大的衣身,與爽利的色彩相得益彰,在異國情調(diào)中顯得異常高貴。令人似乎暫且遺忘了開羅上空強烈的光線,只留下陰涼。
白色,是不朽的風尚標,是“自然”風格的重中之重。當內(nèi)心的樸實無華與外表的淡雅低調(diào)融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一種簡約、時尚的新時代生活。而這種毫無雜質(zhì)的視覺感受,向來被認作是“純粹”的代名詞。白色,象征著干凈明亮,象征著暢快、樸素與貞潔。晉人_反傳統(tǒng)地崇尚白色,更是將白色清雅的內(nèi)涵發(fā)揮到極致。當今,白色的風行,一來與人們追求個性獨特有關,二來更是一種類似于“玄言”的理性審美,并將這種自然氣息,上升為一種優(yōu)雅與風致。
(2)因有“清淺”,故有“自然”
想到自然的色澤,必定會令人心馳神往。如同孤山上“梅妻鶴子”的林逋,在他的《山園小梅》中寫道:“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看似淺淡的梅花,卻是占盡風流。而這,便是“清淺”色澤的魅力所在??此坡唤?jīng)心的“一抹”,卻總能撩起重重漣漪。
清淺,意為清澈不深。延伸至服裝上,“清澈”,便是自然而不造作?!安簧睢眲t是流于淡雅而不惡俗?;蛟S,對古人而言,“清淺”二字是梅花的稟性,但對于服裝而言,便成為一種簡單的生活理念。
例如,將米色、煙灰等雅致的色彩過渡在流暢的線條中,以此來構成視覺上的和諧,便令人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舒適與安逸的感受。
不言而喻,因為只有“清淺”,才能再現(xiàn)“自然”。
3天然的質(zhì)地,才是真正的田園牧歌
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卷——《治家》中云:“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奔徔棙I(yè)的發(fā)展,在服裝史及至文化史上向來至關重要。至當代,當工業(yè)漸漸取代手工業(yè),人們在享受物質(zhì)文明的同時,卻忽略了“自然”所帶來的健康。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服裝的天然質(zhì)感。
細細探究,人們之所以將“自然”視為心靈的向往,其實,周遭的一切是否“天然”便顯得極為關鍵。
東晉世人在選擇棉、麻等織物時,除了考量衣料的清省爽利外,更重要的是在美學上追求“仙風道骨”的飄逸和脫俗。當然,選擇此種天然的面料,更是對于“回歸自然”這一主題的最根本體現(xiàn)。
如圖,松田光弘用幾種亞麻織物做成的“衣服”(如圖8),實則是由面料本身構成。紡織經(jīng)緯松散,形成半透明效果,好像布店里走來的頑皮姑娘,面料的隨意圍裹,讓人感到輕松。也令一種想象中的居家生活,變得格外簡單。天然而無拘束感的圍裹,正如流水般的線條,輕松隨意中帶著自然的灑脫。那么,面料質(zhì)地的舒適與否,便顯得尤為重要。
4 配飾的穿搭,迎合著自然的主題
(1)尋找“自然”的皈依
陶詩《飲酒》其二云:“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睅?,即以繩索為衣帶。眾所周知,繩索,是為“草繩”?;蛟S對于古人而言,這是一種貧寒清苦的生活,但對于當今而言,卻是一種著裝風格。類似于波西米亞式瀟灑不羈的民族風情,并將這種“自然”情愫,流淌在人文情懷里。
北宋詞人蘇軾在《念奴嬌》中提到“羽扇綸巾”。所謂綸巾,即諸葛巾,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chuàng)。自然,孔明風雅閑散的氣度,也影響著東晉的名士風流。據(jù)史料記載,時人謝安乃是頭戴青葛巾,手握蒲葵扇?!稌x書.謝萬傳》中載道:“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笔廊藢⒋朔N閑散的風情,表達在衣著外貌上,雖有些刻意為之之嫌,但其實質(zhì)卻是對于“自然”的皈依之情。
(2)用細節(jié)表現(xiàn)“自然”
如圖,伊曼紐爾·安卡羅設計的迷你裙(如圖9),生動地將自然中的花朵運用在面料上,便產(chǎn)生了豐富的機理效果。他的“花之力量”將花朵理性剪裁,并適度地點綴在服裝上。自然獨特,卻又內(nèi)涵豐富。
正如前文所說,人乃是“性靈”之物。故而細節(jié)的搭配,自古以來,便與服裝聯(lián)系緊密。在當代,無論是草編的麻繩,亦或是大沿的涼帽,人們對于“自然”的向往始終不曾局限。如何將自然形態(tài)的藝術合理穿插在服裝中而不顯得突兀與繁瑣,則需要設計師們更深的考量。
四 將設計“空想”變?yōu)椤罢鎸崱睜I銷
對傳統(tǒng)的借鑒,無外乎是對現(xiàn)實的可行性運用。自前文的種種論證推究,我們發(fā)現(xiàn),“自然”這一主題,不僅僅是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更是一種“人性”化的體現(xiàn)。人們在對自然的向往中,始終期盼著如何在繁瑣的事物中尋求簡單。那么“自然風格”便怡恰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達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
1浪漫的田園氣息,是自然風格的永恒主題
正如勞拉.阿什莉這件白色的維多利亞風格長裙(如圖10),一件印有花卉圖案的圍裙裝看似隨意地罩在裙上,卻使得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浪漫,清晰地表達出了女子的高貴與脫俗的氣質(zhì)。
在款式上,優(yōu)雅的荷葉邊,寬松的蝙蝠袖,甚至于一件版型絕佳的斗篷外衣,都著意去打造浪漫的意境。其基調(diào)以灰白等清淺色系為主,調(diào)配少許自然色澤過渡。而在衣料上,無論是純棉紗線制成的蟬翼紗,還是質(zhì)地優(yōu)良的桑蠶絲,都本著與自然“相親”的原則。
2透過原野,探索其中的創(chuàng)意元素
無論是青藤、蒲公英、蘆葦、麥秸還是枯草,這些自然中的植物,不但體現(xiàn)了原生態(tài)獨有的美感,也是這種“自然”風格服裝的靈感來源。
例如,擷取蒲公英流浪、飄泊與不確定的花語為主題,以其白色為主打色彩,重點打造空靈質(zhì)感為方向,而展開一系列設計。此“自然”格調(diào),既不同于以往簡單的追求形式質(zhì)樸,而更多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韻味。雖是著衣,卻更像是讀一本寓意深刻的書,令人回味無窮。當然,這種看似延續(xù)前人,實則獨具一格的概念,也更能滿足當代消費者追求個性獨立的心理。
3讓時尚品味去表現(xiàn)服裝文化
服裝的生存,在于時尚的引導。而“自然風”之所以能在歷史浪潮中長盛不衰,更多的在于一種客觀的審美。很少有人向往真正的鄉(xiāng)村生活,但卻希望生活中多幾分“鄉(xiāng)村”的意味。換句話說,就是一種對于舒適、放松生活的不斷追求。
譬如家居設計中的地中海風格、法式田園風格??此浦皇呛唵蔚臅r尚潮流,但卻在一定方面體現(xiàn)了其獨有的文化品味。理所當然,藝術是相通的,這種“自然”風情同樣也影響了服裝的方方面面。
4“自然”風格的氛圍表達,是“靈魂”的思考
在調(diào)查中,不少人贊同與家紡等搭配銷售的服裝策略。這種既能體現(xiàn)其產(chǎn)業(yè)文化,又能更好地烘托出此種“自然”氛圍的銷售方式,實則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其實,無論是學生、上班族亦或是老人、孩童。在每個人的心底,總會保留一份純真。于是,不管他們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始終都有著簡單與自然的情結?;蛟S,僅僅是為了能夠讓生活變得輕松愉悅。但值得肯定的是,卻是一生中堅持不懈得追求。而這也正是“自然”風格研究的價值體現(xiàn),更是對人們“靈魂深處”的重度解析。
5銷售的不僅是服裝,更是一種理念
自然就是一場回歸,一場理想與現(xiàn)實的合理碰撞。設計師巧妙地將矛盾合二為一,是化解后的合理性表達。當然,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得到的,不僅是一件時裝,更是對于此種風格的肯定。并且,他們愿意去嘗試、去理解,然后將這種理念傳達給更多的人。
因為,只要這世上還有人向往著“自然”,這種風格的服裝就永遠存在著銷售的可能。
結語
通過本文對史學資料的相關研究,我們不難看出,追求簡單自然的生活,從古至今,都是人類的重要課題。東晉是中國思想史上的自由時代,文人放蕩不羈,追求“大袖寬衫”。這是一種拋棄束縛,崇尚自然的文化理念。正如唐娜·卡侖的堅持,“我怎樣才能將生活變得更容易,如何才能穿得更簡單些做回原來的自己?!倍白匀弧憋L格的服裝,便恰恰說明了這句話的含義。在不少當代人的審美觀念中,他們希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即用簡潔的款式、天然的面料以及清淡的色彩來表達他們對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梢?,“自然”風格的服裝具有其存在的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當然,也就具備了廣泛的市場前景與發(fā)展?jié)摿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