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千百年來成為滋養(yǎng)中華民族成長的寶貴精神營養(yǎng)。新的課程標準進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對小學生古詩詞閱讀材料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發(fā)展。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
一、營造氛圍,入境悟情
營造一種感染力及導向力俱佳的氛圍,是師生能否順利完成教與學任務的重要條件。試想,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能夠做到妙語連珠、抑揚頓挫、聲情并茂、而且幽默風趣,學生則一定會為這妙趣橫生的課堂所陶醉并沉浸其中,所謂“傳道、授業(yè)、解惑”和“感知、理解、記憶”也就會在這種氛圍下悄然完成?!稘O歌子》這首詞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在安史之亂后隱居山水時所作。教學時,教師先向同學介紹:張志和是一個年少懷才,深受肅宗皇帝重視的詩人,“志和”的這個名字也是皇帝親賜的,使學生了解張志和的名字由來,在此氛圍下,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和老師的一些適當的講解引導學生進入陽春三月時那美麗的西塞山,跟著那白鷺一起在空中飛翔,在漫天的桃花下散步,聆聽那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江河中那肥美的鱖魚,學生們感覺自己就是作者,戴著青箬笠,穿著綠蓑衣,即使冒著斜風細雨仍留戀這美麗的景色不肯歸家。學生從而領悟到詞中所寄寓的詩人對這閑散生活的留戀和熱愛,最后加上對作者的生平事跡和遭遇的介紹,體會詩人“不須歸”的深層含義,再讓學生配樂朗讀,充分調動他們的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也縮短了學生與這首詞的距離,對這首詞產生美的認識,增強學習效果。
二、整體感知,探究本原
古詩是詩人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作品。探究古詩創(chuàng)作的本原,小學教學古詩要借助詩人的想象,啟迪學生思維,感悟其詩情畫意。如教“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詩句,學生經過看錄像和反復吟讀詩句,悟出:這是詩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種幻覺油然而生,從而吟出這千古佳句。我引導學生借助詩人的豐富聯想,展開想象,領略詩人雄偉的氣魄,以及詩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如教《游子吟》這首詩,有的學生想像的意境是兒子睡在床上,母親在床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著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如果每課都用出示畫面的方式進行教學,那就肯定會影響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揮,就會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必需依照創(chuàng)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的原則,兩個方面各取所長,以補其短,以此取得古詩教學的最佳效果。
三、淡化詩意,渲染意境
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然而,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要讓學生領略到詩歌中那妙不可言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范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
四、重視朗讀,讀中抒情
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通過誦讀能將自己的體會、情感表達出來,通過讀,在課堂上營造教師、學生、作者彼此間心靈相融、情感相通、協(xié)調合拍的良好共鳴體,從而提高學生知識、能力、人格、審美、文化等綜合素養(yǎng)。且古詩詞“麻雀雖小,五臟懼全?!苯處熢谥笇W生誦讀時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韻腳及合適的音調,從而恰當地表現詩中的思想感情。重視朗讀首先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學生讀出不同的感悟,同時教師要成為引領學生朗讀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漸入佳境,讀出層次:筆者在教學陸游的《示兒》時,按照這樣的教學流程進行朗讀指導。①初讀詩文,介紹背景,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②精讀詩文,了解遺憾,弄清詩人的“悲愴”心境。③研讀詩文,理解信念,感受詩人的“悲壯”心愿。在初讀的基礎上,確定悲涼的朗讀基調,精讀詩文引領學生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研讀詩文時引領學生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五、結語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學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