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彥
前不久,聽了一節(jié)寫作公開課,引發(fā)了我對“寫作觀察”真實性的思考。
這節(jié)寫作公開課的主題是:人物動作、神態(tài)描寫。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創(chuàng)設(shè)了真實的情景:找兩個學生來現(xiàn)場表演掰腕子。學生們屏息凝視,觀察入微,而后奮筆疾書。到了交流階段,一生說:“小羽同學臉上流下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仍然堅持著……”一生起來評論道:“老師,我覺得他觀察得不對,不真實,因為當時我臉上沒有流汗?!倍嗝粗锌系脑u價,多么坦誠的評價。然而,這番評價并沒有得到教師的表揚——“這樣寫可以,他這是想象!”
真的可以嗎?我想這個問題不僅留在了我這個聽課者的心中,也一定留在了那個孩子的心中。
學生寫作的靈感來自于他們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然而,鼓勵學生去寫那些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是否意味著“可以子虛烏有地隨心所欲”?如果允許學生這樣“失真”地觀察,觀察的意義又何在?學生會不會對觀察一頭霧水呢?我們的觀察是否能夠真正給予學生寫作的靈感呢?學生觀察到的客觀事實是否能夠真正地觸動他們的心呢?筆者認為,寫作觀察必須以真實的生活為原型,可以去刻畫那些我們表面看不到的東西,如:心理、情感等,也可以采用適當?shù)目鋸?,但是絕不能違背客觀事實。學生觀察到的只是客觀事物的表象,而我們需要引導的絕不是讓學生去想象生活中不曾存在的事,而是引導學生去揣摩表象之下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如果能夠借助表象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的觀察目的便真正地達到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乳山市第一實驗小學?搖責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