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鋒+湯希雁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科)》(以下簡稱考綱)已經公布,如何根據考綱進行有效備考?筆者對其進行了認真研讀。
一、2015年考綱有關化學學科的幾個新觀點
1強調考核目標和要求
考綱提出化學科的考核目標是“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基礎上,全面檢測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要求考生具備如下化學學習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與往年的大綱版考綱相比,2015年的考綱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更具體,針對性更強。對知識內容要求的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對考生的表達能力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學生具備“能夠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并做出解釋的能力”。
2命題以能力測試為主
化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協調發(fā)展。由此可知,試題不僅考查考生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還將考查考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觀察與分析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
3考試范圍有較大變化
考綱將考試范圍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按模塊劃分,必考內容涵蓋必修模塊《化學l》《化學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選考內容涵蓋選修模塊《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的內容,讓考生從中任選一個模塊考試。按專題劃分,必考內容包括: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和化學實驗基礎。從考試范圍我們可以看到,化學科考試與課程改革中化學課程的設置相一致,既要考核考生作為國家高素質公民必備的知識,又尊重考生的志趣、個性發(fā)展的多樣化和潛能的差異,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設置選考內容,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理念。
4試卷結構有較大改變
近三年全國課標理綜卷各學科分值分布為:物理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化學必考部分85分,共10道題:選擇題7道,每題6分,共42分;非選擇題3道,共43分。選考部分3道題,每題15分,主要考查選修2《化學與技術》、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的相關內容。
二、近三年全國課標理綜卷化學試題特點
1近三年課標卷化學試題考試熱點
分析近三年課標卷理綜化學試題可知,其難度系數約為05,考點較分散,選擇題的考點重復率不高,不像大綱卷那樣,熱點重復率高、有規(guī)律。但也有一些知識點為??键c,如化學與生活、有機化學知識中的同分異構體數目判斷、關于NA的分析、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弱電解質的有關知識、電化學知識、離子反應知識、反應熱計算等。在2013年和2014年的高考試題中,第26題為化學實驗、28題為化學反應原理綜合應用(含反應熱計算、弱電解質、速率與平衡知識、電化學知識等);第27題機動性較大,有時考化學反應原理綜合應用,有時為化工流程題。36—38為選做題。
2 2014年課標Ⅱ卷化學試題特點
(1)注重對化學基礎知識、主干知識的考查,試題穩(wěn)定
2014年全國高考課標Ⅱ卷化學試題均為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主干知識,考查的知識點明確、具體。試題雖然在解答思路和思維層次上要求較高,但知識均源于課本,落腳點比較基礎,可謂“高起點、低落點”。例如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元素位-構-性關系、電化學、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方程式(電極反應式)、化學反應類型等考點,基本涵蓋了高中化學的核心內容和主干知識。試題遵循考綱的內容和能力要求,體現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書內,題在書外”的高考命題原則。
(2)突出能力考查,注重知識遷移
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主要體現在能力考查上。
①注重考查計算能力。試題保留了2013年化學試題的題型特點,2013年課標I卷第26、28題,Ⅱ卷必考題第13、26、27、28題和選考題第37題均對考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考查,2014年課標Ⅱ卷必考題第11、26、27、28題和選考題第36題也對考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考查,且加大了考查力度。命題體現了基本化學計算思想和化學計算的實用價值。
②注重考查對圖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中學化學中很多材料和事實都可以通過圖表呈現,如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溶解度、酸堿中和滴定中的pH等。圖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有的是隱性的信息,考生必須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加工,才能發(fā)現其中蘊涵的規(guī)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③注重考查閱讀能力。如2014年課標Ⅱ卷第26題第(1)問,如果考生不能根據試題提供的信息對題中的條件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就無法判斷焓變。
(3)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考查更注重實用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考查在近幾年的課標卷化學試題中更體現為實用。以往每年的大綱版化學試題中都有一至兩道大題專門考核元素化合物知識,而近三年的課標卷化學試題中此類題型比較少出現,只是將元素化合物知識與物質制備、工業(yè)生產、化學反應原理融合在一起,考查考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如2014年課標Ⅱ卷第27題將元素化合物知識與電化學原理、物質的量計算融合在一起進行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是解答化學問題必不可少的知識,復習時應要求學生扎實掌握,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2015年高考備考策略
通過對考綱的研讀以及對近三年全國課標卷化學試題的分析,我們對2015年高考提出如下備考策略。
1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目前學生的情況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教師有必要安排時間讓學生將幾本化學教材通讀,著重理解平時容易忽視的內容,反復記憶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所涉及的反應方程式及其實驗現象,以便考試時能快速、準確地提取基礎知識靈活應用。
2理清主干知識,抓住熱點專題突破
很多重要的主干知識中的重要考點都會在每年的考卷中反復出現,如常見的無機反應、阿伏伽德羅常數、離子共存和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離子濃度大小比較、氧化還原反應、元素位-構-性關系、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電化學、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等,這些知識仍是高考的熱點。教師指導學生復習時不要偏離方向,也不要草木皆兵,切記以主干知識為線索才能提高復習效率。
3強化計算能力訓練
鑒于近幾年課標卷化學試題對于化學計算能力考查的重視,且列出計算式計算已經被固定為一種考查形式,平時練習或模擬考試都應該重視計算問題。
4重視實驗能力提升
近年來的化學高考試題都加大了對實驗的考查力度,在考查實驗基礎知識的同時重點考查對實驗的評價和分析能力、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試題設置的情境新穎,設問靈活,思維力度加大,因此提高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是提高實驗題得分率的有效途徑。
5提高知識遷移能力,有效解答陌生情景試題
陌生情景試題是近年化學高考題中常出現的題型,考生對此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平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從心理上適應該題型,學會分析試題考查的知識點,運用遷移的思維方法,聯系原有基本概念和原理,依據物質的內在組成和結構、元素周期律知識、化學反應原理、電化學原理等知識進行類比遷移。從近三年的課標卷化學試題可以發(fā)現,陌生情景試題多出現在新型燃料電池(如2014年課標Ⅰ卷第27題、Ⅱ卷第12題,2013年課標Ⅰ卷第27題、Ⅱ卷第11題)以及實驗題、化工流程題中,題目設置的陌生情景多與電化學、化學學科前沿、社會熱點、生態(tài)環(huán)境有關。但是題目都能夠讓考生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解答,教師要指導考生注意排除材料中無關信息的影響,從容解答。如2014年課標Ⅱ卷第12題只要具備電化學基礎知識就能夠做出正確判斷。
6及時反思,提高答題準確度
為什么有時不難的考試,學生的得分依然并不高?結合日常教學筆者發(fā)現,學生的表達能力欠缺是一個主要原因。他們往往理解題目,也知道解題方法,但在表達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時,不能正確運用化學術語。例如化學方程式不配平,離子方程式寫成化學方程式,物質名稱、儀器名稱寫錯別字,化學符號寫錯,原理解釋不準確、不到位等都是造成丟分的原因。備考過程中的每次檢測,教師都要及時批閱和講評,及時讓學生進行反思,找出失分的原因,避免下次考試再次出現類似的失誤,以便提高得分率。
7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選做題
據筆者了解,由于課時緊、經驗不足以及多年的教學習慣等原因,在6個選修模塊中,多數學校的理科學生統(tǒng)一選修了《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兩個模塊,少數學生選修了《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且所有的選修模塊都是學校統(tǒng)一安排,學生沒能真正按照自己的興趣與特長選課,這就造成了學生在考試中選擇面較小,備考時只能主攻某一模塊(主要是有機模塊)。因此,建議從第37題(物質結構和性質)或第38題(有機化學基礎)中任選一題作答。據以往經驗,第37題常考查的內容為晶體類型或化學鍵判斷、原子或離子的電子排布式或電子排布圖、第一電離能或電負性判斷、分子或離子空間結構、晶胞的有關計算等;第38題??疾榈膬热菔怯袡C物的分子式、結構簡式的推斷、官能團的名稱、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方程式的書寫、同分異構體的判斷及書寫等。
四、2015年高考命題趨勢分析
1選擇題基本以專題知識考查為主,追求內容的高覆蓋面。7道選擇題中,一般至少有1道有機題,考查的內容為必修內容。另外5道題一般是對物質的量、化學用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電化學、離子平衡、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反應熱、速率平衡、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無機實驗)等知識點進行考查。命題時4個選項盡可能分布于不同的知識點,以加大知識點的覆蓋面。
2非選擇題基本以元素知識、化學原理、化學實驗為考查方向,不追求覆蓋所有專題,但強調專題內容的深度和綜合,突出能力立意。試題情景陌生化(第27、28兩道題尤為明顯)、文字敘述圖表化、定性問題定量化、化學問題綜合化明顯。
3新課程增加的內容在試題中會得到充分體現。如蓋斯定律、化學平衡常數、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帶鹽橋的原電池;銅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烯烴的順反異構、二烯烴的加成反應;核磁共振氫譜法、紅外光譜法、質譜法、縮聚反應等。
4重視工業(yè)生產流程圖、實驗流程圖形式的命題。加強實驗考查力度,注重對教材典型實驗包括有機實驗的綜合、拓展和延伸。沒有單獨的計算題,但計算量加大,且分散在各種題型中,今年的計算量較之去年會有所減少,應該為一個合理區(qū)間。
5在陌生情景內實現學科內知識點的綜合考查,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