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虎
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李二虎
目的 觀察同步放、化療在中晚期宮頸癌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90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行單純放射治療, 觀察組行同步放、化療治療, 對比兩組近期臨床療效、不良反應以及3年后生存率、復發(fā)率、轉移率狀況。結果 觀察組近期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3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 復發(fā)率和轉移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療治療, 可取得較好效果, 且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中晚期宮頸癌;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復發(fā)率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 對女性健康危害極大, 由于初期癥狀不明顯, 很容易被忽視, 等到確診時可能已進入中晚期, 使得治療更加困難[1]。臨床上早期宮頸癌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 而中晚期則多采取放射治療, 但單純放療長期生存率較低。本院采取同步放、化療治療方式, 取得顯著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所收治90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年齡29~63歲, 其中Ⅱ期20例, Ⅲ期16例, Ⅳ期9例。疾病類型:鱗癌39例, 腺癌6例, 腫瘤平均長度為(5.54±1.48)cm;觀察組年齡32~66歲, 其中Ⅱ期22例, Ⅲ期15例, Ⅳ期8例。疾病類型:鱗癌41例, 腺癌4例, 腫瘤平均長度為(5.26±1.50)cm。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單純放射治療, 使用6MV-X線直線加速器先進行體外照射, 盆腔大野前后對穿照射, 2 Gy/次,中間擋鉛保護直腸、膀胱;然后改為盆腔四野外照射, 總劑量20~25 Gy;用Co60后裝機進行腔內放射治療, 6 Gy/次, 總劑量65~70 Gy;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化療, 選擇5-氟尿嘧啶和順鉑, 水化3 d后, 確保液體量已超過3500 ml, 治療前取5 mg托烷司瓊溶于10 mg地塞米松中并進行靜脈推注, 以緩解患者胃腸道反應。治療第1~5天取5-氟尿嘧啶750 mg/m2和20 mg/m2順鉑, 靜脈滴注, 每4周1次, 共治療3次。
1.3 觀察指標
1.3.1 近期療效 完全緩解:患者病灶完全消失, 且沒有新病灶生成, 連續(xù)觀察1個月, 無任何癥狀;部分緩解:部分目標病灶最長徑總和至少減少30%;逐步穩(wěn)定:少部分目標病灶最長徑開始有減少趨勢, 但減少程度不及部分緩解,增大也在20%以內;有所好轉:與治療前相比有所改善[2]。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
1.3.2 遠期治療效果 以生存率、復發(fā)率和遠處轉移率3個指標為評價依據(jù)。
1.3.3 不良反應 主要包括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臨床治療效果 經(jīng)對比, 觀察組近期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遠期治療效果 觀察組3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在存活病例中, 復發(fā)率及遠處轉移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
表2 兩種患者3年后生存率、復發(fā)率及遠處轉移率對比[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兩組患者均出現(xiàn)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8.89%(22/45), 對照組為44.44%(20/4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宮頸癌發(fā)病原因有很多, 如病毒感染、性生活不潔、營養(yǎng)不良等, 若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 可選擇手術治療。但該病早期無明顯癥狀, 很容易漏診, 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一旦發(fā)展至中晚期, 宮頸癌治療難度增加, 復發(fā)率和遠處轉移率較高,易導致死亡。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較為常見, 影響到鄰近器官組織, 需引起高度重視。放射治療通過電離輻射對腫瘤細胞發(fā)生作用, 與細胞內分子起反應, 生成自由基損傷DNA,進而破壞腫瘤細胞。從現(xiàn)代醫(yī)學水平來看, 放療技術和設備均有極大的改變, 然而單純的放射治療并未取得理想療效,其長期復發(fā)率和遠處轉移率依然很高[3], 成為治療失敗的障礙。而且, 放射治療照射野和放射劑量之間存在局限性, 放射治療也難以有效控制照射野外的亞臨床浸潤灶, 宮旁浸潤對局部放療不敏感, 使得治療成功率明顯降低?;煹陌l(fā)展和應用使得放射治療復發(fā)率下降、轉移率下降, 治療效果明顯增加。兩者聯(lián)合使用, 對于放射治療造成的腫瘤細胞損傷,化療可對其加以抑制, 使得受損細胞盡快修復。而且化療自身細胞具有毒作用, 可縮小腫瘤體積[4], 減少對放射治療不敏感的乏氧細胞比例。
綜上所述, 兩者互相補充, 使得整體治療效果明顯增加。此次研究結果顯示, 同步放化療治療方式近期和遠期治療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單純放射治療, 雖然其不良反應稍高, 但均能耐受, 并不影響治療結果, 該方式值得推廣。
[1] 高巖.同步放化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及毒副反應.中國腫瘤, 2013, 22(1):73-76.
[2] 陳敬華, 唐暉.中晚期宮頸癌同步放化療的臨床研究.中國性科學, 2012, 21(7):51-53.
[3] 符麗華, 欒峰, 林霞, 等.同步放化療與單純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比較.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2, 14(7):1168.
[4] 譚勇.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0, 10(10):9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09
2015-04-02]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yī)院婦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