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 莊番 徐敬端
肺癌化療患者實施疼痛護理的效果分析
王嵐 莊番 徐敬端
目的 探討肺癌化療患者實施疼痛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84例進行化療的肺癌伴疼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療, 對照組在化療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在化療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疼痛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疼痛護理能夠明顯減輕肺癌化療伴疼痛患者的疼痛,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肺癌;疼痛;化療;疼痛護理;效果
肺癌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 近年來其發(fā)病年齡有明顯降低的趨勢[1,2]。肺癌晚期常引起劇烈的疼痛, 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研究顯示慢性癌痛會引起高血壓、失眠和精神障礙等后果,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因此, 對于接受化療的肺癌患者要同時關注其癌性疼痛的治療。本研究旨在探討肺癌化療患者實施疼痛護理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接受化療的84例肺癌伴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2例。對照組男25例, 女17例;年齡36~74歲, 平均年齡(59.4±6.7)歲;TNM分期為Ⅰ期2例,Ⅱ期13例, Ⅲ期14例, Ⅳ期13例;疼痛程度(根據WHO制定的疼痛分級標準[3]分為4級:0級為無痛;1級為輕微疼痛可忍受, 基本不影響生活和睡眠;2級為中度疼痛不能忍受, 需要服用鎮(zhèn)痛藥物;3級為劇烈疼痛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 需要服用鎮(zhèn)痛藥物)為1級6例, 2級27例, 3級9例。研究組男27例, 女15例;年齡34~78歲, 平均年齡(59.2±6.5)歲;TNM分期為Ⅰ期3例, Ⅱ期12例, Ⅲ期15例, Ⅳ期12例;疼痛程度為1級5例, 2級26例, 3級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TNM分期和疼痛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療, 對照組在化療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化療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疼痛護理。疼痛護理內容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肺癌患者伴有生理上劇烈疼痛的同時往往伴有嚴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創(chuàng)傷, 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和孤獨。在對其進行護理時要多和其進行溝通交流, 給予心理疏導, 幫助患者建立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此外還要調動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其中。②使用鎮(zhèn)痛藥物的護理:使用鎮(zhèn)痛藥物是緩解癌性疼痛的重要方法, 作為護理人員要詳細向患者解釋用藥目的和效果。大多數患者認為持續(xù)服用鎮(zhèn)痛藥物會引起對藥物的依賴, 因此對于這類藥物存在排斥心理。要對患者耐心解釋服用適量的鎮(zhèn)痛藥物不會產生依賴, 即使產生成癮性也是可以治療的。同時要詳細告知鎮(zhèn)痛藥物的作用特點和注意事項, 嚴格遵循用藥時間和劑量, 密切觀察服藥期間的不良反應。③技術性止痛:a.創(chuàng)造舒適環(huán)境:要盡量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 注意保持病房內安靜和整潔, 保持空氣良好的流通, 盡量減少人員探視, 避免對患者產生不良刺激;b.適量運動:協助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使患者達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降低肌肉和精神緊張, 有助于緩解疼痛;c.轉移注意力:當患者疼痛發(fā)作時, 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 如協助患者聽音樂、讀書、看報、看電視等方式, 從而提高患者的痛閾, 減輕疼痛;d.物理止痛法:護理人員可以借助于其他物理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疼痛,如冰片、樟腦酊、薄荷油等涂抹疼痛處周圍的皮膚以阻斷痛覺纖維的傳輸, 或者借助于針刺、按摩和理療的方法來進行鎮(zhèn)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護理效果。
1.4 疼痛護理效果判斷標準 根據文獻[4]中提供的方法分為完全緩解、明顯緩解、基本緩解和無效四個等級。完全緩解:疼痛完全消失;明顯緩解:疼痛較護理前明顯減輕, 基本不影響睡眠;基本緩解:疼痛較護理前明顯減輕,但是仍影響睡眠;無效:疼痛較護理前無明顯減輕甚至加重。總有效率=(完全緩解+明顯緩解+基本緩解)/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
疼痛是機體產生的一種身心不適感, 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和情緒反應。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疼痛的研究逐漸深入, 對于癌癥患者的疼痛治療也逐漸引起廣泛的關注,疼痛已經被當做人體的“第五生命體征”來評估和對待[5]。癌性疼痛是影響癌癥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持續(xù)性慢性疼痛會對全身各器官系統(tǒng)產生不良影響。從護理學的角度來說, 對患者實施疼痛護理是必要的。本研究中所實施的疼痛護理從各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 協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并配合其他物理和技術性護理方法來減輕疼痛, 結果發(fā)現其對于疼痛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P<0.05), 與國內劉俠等[6]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疼痛護理能夠明顯減輕肺癌化療伴疼痛患者的疼痛, 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林雙蘭, 周建榮, 趙良輝, 等.肺癌患者常見癥狀群及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3, 38(7):683-686.
[2] 張煥, 蒲潔娜, 孫搖.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護理.中外醫(yī)療, 2011, 2(11):157.
[3] 王曉文, 王朝霞.56例癌性疼痛病人的護理.全科護理, 2011, 9(25):2300.
[4] 胡敏.肺癌晚期疼痛護理及心理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13):161-162.
[5] 黎一雄.肺癌疼痛護理干預的研究.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5(24):3709-3710.
[6] 劉俠, 張鳳英.肺癌化療患者疼痛護理效果觀察.吉林醫(yī)學, 2013, 34(20):4178-41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140
2015-03-30]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