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力
(賀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西 賀州 542899)
廣西高校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現狀調查及分析
呂力
(賀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西 賀州 542899)
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與世界各國的經貿交往日益增多,廣西的經濟呈現出外向型的特征,外向型經濟發(fā)展對外向型人才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解廣西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及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現狀,通過對廣西10所本科院校的20名英語教師和1000名學生分別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發(fā)現大學生所具備的英語應用能力遠不能滿足廣西對外經濟快速發(fā)展對外向型人才英語技能的需求,諸多問題成了阻礙廣西對外經濟發(fā)展的絆腳石。
外向型人才;英語技能;教學評估
培養(yǎng)大批專業(yè)水平高、英語應用能力強的具有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外向型人才,可提升廣西對外經濟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加快推進廣西對外開放,有利于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然而,目前廣西高校培養(yǎng)的外向型人才所具備的英語能力是否能滿足廣西對外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廣西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是否以地方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人才培養(yǎng)目標,大力加強大學英語應用技能教學?為此,筆者展開了此次調查。
(一)問卷設計
為了解廣西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情況,筆者編制了《廣西高校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現狀問卷》(學生卷),設計了《廣西高校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現狀訪談提綱》(教師),于2014年期間對廣西部分高校進行了實地調查,旨在通過科學的方法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從教學體系、課程設置、課程資源開發(fā)、教學模式、教學評估等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建議。
1.學生調查問卷
學生調查問卷主要從“英語應用能力、教學體系、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模式和課程評估”六個緯度進行編制,從學生的角度了解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現狀,以及學生目前的英語應用能力情況。問卷參考了國內多個高校的大學英語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設置,綜合考慮了廣西外向型人才需求的總體情況設計而成。
2.教師訪談提綱
教師訪談提綱的內容主要涉及“廣西經濟發(fā)展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與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相銜接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模式和教學評估”,總計10個問題。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廣西10所本科院校,包括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醫(yī)科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玉林師范學院、賀州學院、梧州學院、欽州學院。對這10所院校中的20位英語教師(每所院校2位)進行訪談調查。訪談對象主要針對擔任非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大學英語》課程的公共英語教學部的教師,以大學英語教研室主任、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多年的教授或副教授為主。同時,對這10所院校中的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每所院校發(fā)放100份問卷)進行問卷調查。由于廣西大部分本科院校只進行兩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并考慮到大一的學生對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整體情況還未完全了解。所以主要以大二非英語專業(yè)的本科生為調查對象,既面向理科學生,也包括文科學生,盡量涉及各個不同學科專業(yè)的學生。
(三)調查方法
為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問卷調查以定額取樣方法進行。鑒于男生和女生,以及文科和理科等不同學科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故依據這兩個標準在10所院校的大二學生中分別抽取一個規(guī)模為100人的樣本,男女生中文科、理科各為25人。
(四)問卷信度及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中,學生問卷共發(fā)放1000份,回收問卷968份,回收率為96.8%。剔除3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965份,有效率為99.7%。同時,也圓滿地對20名英語教師(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講師5人)進行了訪談。
本次調查屬于大樣本調查,符合統(tǒng)計分析基本要求,調查對象有代表性,能有效地反映廣西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以及當前本科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現狀。把調查得來的數據輸入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英語應用能力
針對“你認為目前廣西外向型經濟發(fā)展對以下哪種人才的需求量更大?”的問題,100%的英語教師和86.4%的學生認為,英語與外貿、科技、新聞、法律等其他學科結合的復合外向型人才的需求量比單一的知識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或語言類人才更大。
圖2 英語應用能力
70%的英語教師和72.6%的學生認為(表1),相對于純粹的聽說、讀寫和翻譯能力而言,涉外企事業(yè)單位更看重外向型人才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可見,教師和學生都意識到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和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接受訪談的教師認為,非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學生應達到的英語水平不僅是能應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還應掌握本學科的專業(yè)英語詞匯、專業(yè)術語,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取本專業(yè)領域內最新的國際信息,能應用英語處理本行業(yè)內的涉外業(yè)務。
表1 涉外企事業(yè)單位對外向型人才英語技能需求
由圖1、圖2、圖3可見,30.6 %和51.2%的學生也分別意識到英語水平肯定或可能是限制畢業(yè)時擇業(yè)的一個重要因素。58.1%的學生也敢于承認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還較差,無法流利地用英語進行真實的情景交流,對國外先進的英文科技資料或機器設備的英文說明看不太明白。其中,51.4%的學生認為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中,自己的最薄弱項是聽說技能。
圖1 英語水平對擇業(yè)影響
圖3 英語能力最薄弱項
此外,訪談中75%的英語教師反映,本校多數非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僅為一般。與坐落在我國南部邊境城市崇左市的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的英語教師訪談時得知:該校85%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qū)的農村,他們的英語高考成績分數低,有些人的分數甚至低至50分以下,英語聽力和口語普遍讓人頭疼,雖然經過幾年大學階段的學習,英語應用能力還是不容樂觀。
2.教學體系
經調查了解,目前廣西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只進行兩年,每周英語課一般為4節(jié)。而56.1%的學生對只開設兩年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體系很不滿意,希望能連續(xù)學習四年的英語。50.4%的學生希望每周的英語課能達到6節(jié)。100%的教師和80.1%的學生認為“兩年綜合基礎英語課程+一年拓展類英語課程+一年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體系更有利于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表2 適合外向型人才培養(yǎng)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
3.課程設置
開設英語技能類、應用類和文化類等拓展課程有益于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這是接受訪談的教師們普遍認可的。調查中60%的高校在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修完《大學英語》課程后開設了部分拓展類英語選修課課程,如:廣西師范大學開設了“中西文化賞析、英文電影賞析”等選修課程;玉林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專門成立了第五教研室,負責該校教育科學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和高職院的專業(yè)英語和選修課程。
在進行拓展類英語選修課程需求調查(可多選)中,學生多趨向于英語技能類和英語應用類,分別占了85.6%和82.4%,而英語國家文化類和日常交際用語類只分別占了30.2%和26.7%。由此可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huán)境下,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學生逐漸變得更加成熟、理性,已意識到英語在各行各業(yè)對外交往、商務活動、獲取最新信息中的工具性作用。選擇英語國家文化類選修課程的多數為文科生,顯然,這些學生認識到了文化在英語學習和應用中的重要性,渴望通過對西方文化的了解開拓其國際文化視野。此外,在空白建議處,還有95人填上了旅游英語、計算機英語和醫(yī)學英語等課程的名稱,說明學生對這些課程感興趣,意識到了專業(yè)英語的重要性,希望通過選修課程的學習來提高專業(yè)英語能力。
鑒于基礎英語教學的重點將由高校轉向中學,大學英語教學的中心將逐漸轉向專門用途英語[1]23-28。英語教學將會越來越多地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起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成為2l世紀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2]1-8。本次調查專門針對ESP課程(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圖4):調查中25.6%的學生非常想學習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ESP課程;36.7%的學生有點想學;25.3%的學生認為ESP課程太難了,不想學;而12.4%的學生不想學,認為學了也沒用。
圖4 ESP課程需求
通過訪談廣西10所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后得知,這些學校都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了《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但沒有單獨開設英語閱讀、寫作和翻譯方面的必修課程,只是把讀寫譯等英語技能融合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進行訓練或者只是在大三時開設此方面內容的選修課。單獨開設《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來專門培訓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技能的只有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梧州學院等少數高校中的部分二級學院。在調查中, 70.1 %的學生希望除了聽力課外,還能開設口語課來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在開放題的建議處,有135位學生建議,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也應向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那樣,能有外籍教師親自上口語課,讓他們也能身臨其境地進行真實的情景交際,從而更好地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4.課程資源
對大學英語授課教材實用度的調查顯示:受調查的廣西高校近五年來,《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的更新次數在1-2次,60%的高校沒有根據不同學科、專業(yè)的學生選擇使用不同的《大學英語》系列教材。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他們目前使用的大學英語系列教材對培養(yǎng)外向型人才的英語應用能力非常不實用,大學英語教材中文學類文章比例太大,與實際應用存在較大的差距,希望能增加科技類、新聞類、英語國家文化類等方面的教學內容。
表3 大學英語教材實用度
5.教學模式
調查得知,廣西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已采用了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而在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賀州學院等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域和資源缺乏等因素的制約,擴招后的教學資源不能及時滿足大批學生的需求,雖然購買了藍鴿教學平臺,但只能滿足英語專業(yè)學生所用,沒能提供充足的計算機供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課程還未正常進行。大多數英語教師常使用的教學模式還是以傳統(tǒng)的翻譯法和句型操練法為主,側重訓練閱讀、寫作和翻譯技能,課堂教學主要講解語法、詞匯、句型,以及進行一些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技能訓練,很少會結合學生的專業(yè)傳授相關的專業(yè)英語知識或者傳授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
圖5、表4顯示,受調查中35.7%的學生反映其英語教師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對此,80%以上的學生并不滿意,認為使用計算機、網絡等教學輔助手段進行教學更能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有156名學生還在空欄處增添了英文歌曲、英文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說明學生希望教師能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輔助手段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圖5 多媒體教學設施使用情況
表4 教學輔助手段使用情況
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感到非常滿意的學生僅為21.5%;較滿意的為26.5%;不滿意的36.1%;非常不滿意的15.9%。這說明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模式有更高的期待,大部分學生不希望在課堂上學到的只是一些英語基礎知識,他們更希望教師除了訓練他們的讀寫譯技能外,還能加強他們的聽說技能訓練。而教師們都抱怨大學英語課程的班級規(guī)模太大(基本在50人以上),不利于開展聽說訓練。
此外,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活動調查的結果也不容樂觀,接受調查的學生反映:在英語課堂上,教師開展情景會話等互動教學活動的頻率不是很高(經常開展:36.7%;偶爾開展:49.8%;不開展: 13.5%)。非常積極參與、較積極參與互動教學活動的學生只是少數,分別占10.6%和29.8%(多數為女生);偶爾參與、不想參與的學生分別占32.4%和27.2%(表5)。
表5 課堂互動教學活動
6.課程評估
本次調查的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評估形式主要有:作業(yè)成績+期考成績;課堂表現+作業(yè)成績+期考成績;平時成績+口語成績+期考成績。然而,對大學英語教學評估方式感到非常滿意的學生僅為22.4%,較滿意的30.5%;不滿意的38.4%;非常不滿意的8.7%。
由表6可見,大部分學生認為不應該僅僅以平時成績、期考成績或課堂表現等來評估其英語總體水平,他們更希望通過包括作業(yè)、期考、課堂表現、課外活動和網上自主學習等方式在內的,對他們的學習進行全面、綜合的評估。在開放題的建議處,有42位學生提出了學生自我評估、學生間相互評估、教師對學生評估等多種形式的評估方式建議,說明這些學生對教學評估方式改革充滿了期望。
表6 教學評估形式
在訪談中,80%的教師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應重點考察學生的“聽、讀、寫、譯”等方面的英語能力, 20%的教師認為也應該重點考查學生應用英語進行“說”的能力。
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到了當前廣西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及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現狀,結果發(fā)現大學生所具備的英語能力遠不能滿足廣西快速發(fā)展對外向型人才英語能力的需求,尤其體現在口語、聽力及專業(yè)英語技能等方面。針對外向型經濟發(fā)展對外向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廣西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必須主動適應人才培養(yǎng)目標,結合英語教學要求和專業(yè)教育實際,在教學體系、課程設置、課程資源開發(fā)、教學模式和課程評估等方面采取相應的改革對策。
建議在大學四年學習期間,英語教學不斷線,將綜合英語類、英語技能類、英語應用類、英語文化類和專業(yè)英語類等必修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構建一個完整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例如,為了讓學生順利通過語言基礎關,為進一步進行專業(yè)英語學習做好準備,可在第一和第二學年開設綜合基礎英語課程(大學英語精讀、大學英語視聽說等);為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其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第三學年可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語言技能訓練,開設包括英語技能類(英語閱讀技巧與實踐、英語應用文寫作等)、英語應用類(外貿函電、實用法律英語、經貿英語等)、英語文化類(英語國家文化概況、中西文化對比等)的拓展類英語課程;為強化學生的專業(yè)英語實踐應用能力,使其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具備較高的業(yè)務英語能力,第四學年可根據學生的專業(yè)及就業(yè)導向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ESP課程),如“文秘英語、財會英語、會展英語、計算機英語”等。此外,各高校還應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大學英語教學的硬件設施,配足交互式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積極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手段多媒體化、教學內容數字化,使原來單一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有機結合。同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開展討論式、情景模擬式、辯論式、任務型活動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積極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注重實施科學、全面、客觀的教學評估體系,擯棄傳統(tǒng)的以“書本知識”作為唯一的考核內容,推崇以“應用能力”為主要考核內容,重點考核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實際語言交際、以及有效地應用英語處理專業(yè)領域內涉外事務的實踐能力??己说男问讲粌H只是在期末進行一次考試的終結性評估,還應包括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的形成性評估,如課堂表現、課外參加英語活動及網上自學情況等。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2]劉潤清.2l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2).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Export-oriented Talents in Guangx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V L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
As the quickening of opening paces to the outside world,Guangxi has strengthened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ntacts with other countries,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ic.As a result,it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exportoriented talents who are proficient in English.In order to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the author interviews 20 English teachers and makes a questionnaire on 1000 students in ten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of Guangxi.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an'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export-oriented economic development.Many problems have become stumbling blocks to block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export-oriented talents;English skills;teaching evaluation
H319
A
1673—8861(2015)03—0131—06
[責任編輯]張琴芳
2015-05-26
呂力(1972-),女,廣西玉林人,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4JGB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