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昭瀛+蘇澤琦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需的過程,是機體復(fù)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當(dāng)今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入睡困難、睡眠深度不足、早醒、多夢、睡眠時間短缺或晨起精神不振的問題,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中醫(yī)自古就有“人不得子午覺不能長壽”之說。夜晚陽氣入于陰,得到養(yǎng)護,當(dāng)早上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到人體時,陽氣精神百倍地從陰氣的懷抱中跳出,我們自然地睜開眼睛,神采煥發(fā),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這就是一個陰陽的輪回。睡眠的最好時段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這段時間天地萬物都靜寂安謐,人應(yīng)和自然,也最能放松心神。
而面對睡眠不佳的情況,很多人都以服用安神藥來調(diào)整睡眠,甚至服用安定之類抑制中樞神經(jīng)興奮的藥品,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長久容易對藥物產(chǎn)生依賴。我對平素常見的中國人睡眠不足的三種情況進行了歸納,根據(jù)古方提出了簡便易行的茶飲方,每多獲效。
肝胃不和
癥狀:兩肋脹痛,胃脹,厭食,惡心,飽嗝連連,一不順心就想發(fā)怒,喜歡嘆息。
方法:陳皮30克、竹茹30克、柿餅30克,做成橘茹飲,時時飲用。
中醫(yī)講“肝主疏泄”,“胃主受納”。脾胃的受納、腐熟、運化,需要肝的疏泄功能輔助。如果肝臟的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食物不能迅速地被消化掉,濁氣就無法下降,心神也就得不到濡養(yǎng)。將橘皮、竹茹、柿餅同時放入鍋內(nèi),摻入清水約1000毫升,用文火煎約20分鐘,濾出藥汁,再煎一次,合并煎液,用潔凈的細紗布過濾得澄清的液體。藥液加入白糖,攪勻即成。本方藥味少,性平和。多是藥食兩用之品。寒溫并用,使清中有溫,清而不寒,清胃降逆功效較為顯著,疏肝和胃,以助安眠。
心腎不交
癥狀:失眠伴有頭暈健忘、耳鳴心慌、早泄夢遺、口干潮熱、腰酸腿軟、脫發(fā)等癥狀。
方法:百合30克、淮小麥30克、蓮肉15克、夜交藤15克、大棗10克、甘草6克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鐘,濾汁,存入暖瓶內(nèi),不分次數(shù),代茶飲。
五臟中,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交,才能完成人體的生命活動。在陰陽水火的輪轉(zhuǎn)中,才有白天的精神煥發(fā),才有晚上的安然入睡。如果心腎不交,水火分離,失去了各自克制,也失去了化生,那么醒著時頭暈健忘,耳鳴心慌;睡覺時失眠易醒,盜汗夢遺。水火背道而馳,心火上炎,導(dǎo)致咽干口燥、潮熱舌紅;腎水下行,導(dǎo)致腰酸腿軟,早泄無力。此方可益氣養(yǎng)陰,清熱安神,調(diào)節(jié)心腎。
濕熱中阻
癥狀:口干口苦,胸脘脹痛,面色晦暗,舌體胖,便秘尿黃;愛喝酒。
方法:小麥30克、綠萼梅12克、炒棗仁20克、玉米須30克、豨薟草18克冷水浸泡半小時,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鐘,濾汁,存入暖瓶內(nèi),不分次數(shù),代茶飲用。
濕熱中阻的一個主要病因就是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量。酒屬濕屬熱,最容易導(dǎo)致濕熱內(nèi)蘊。夏天空氣潮濕的時候,人體感覺悶熱,這種悶熱讓人很不舒服。體內(nèi)如果也是這樣悶熱的話,腑臟也就不舒服了。濕熱阻滯隔在中焦,就會導(dǎo)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常,心神也就得不到營養(yǎng),心神失養(yǎng)于是就失眠了。在控制飲酒的同時服用上方,可以起到清熱化濕,和中助眠的功效。
改善睡眠狀況的關(guān)鍵還在于生活習(xí)慣,平時飲食清淡、要注意少吃油膩肥甘的食品,飯吃八分飽,喝酒不要過量。同時常常浴足,做深呼吸等,有助于獲得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