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紅 袁靈靈 周玲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感染科的應用效果
楊艷紅 袁靈靈 周玲
目的 探討感染科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感染科臨床護理中運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 采用改革護士排班模式, 分層分組使用護士, 強化護理人員三基三嚴培訓,簡化護理文書書寫, 完善細節(jié)管理等舉措。對比實施前(2012年)與實施后(2013年)全科護理質(zhì)量考評結果。結果 全科護理質(zhì)量考核合格率、護理文書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和出院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均比實施前明顯好轉(zhuǎn)(P<0.05)。結論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是先進的護理模式可以讓患者滿意, 社會滿意, 提高護士的業(yè)務水平, 同時促進護理學科的進步與發(fā)展。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應用效果;責任護士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是指患者入院后, 即有1名專職護理人員為患者做完整的護理評估, 并依評估結果, 提供患者個性化、持續(xù)性及完整性的護理服務與照顧, 體現(xiàn)出更細致的觀察, 更細心的照顧, 更安全保障的一種護理模式[1]。本院實施這種模式以來, 通過改革護理模式, 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 優(yōu)化分工模式, 實施扁平化管理,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yī)院, 感染科共有床位31張, 護士13人, 年齡20~50歲。中專1人, 占7.70%,本科3人, 占23.07%, 大專9人, 占69.23%;主管護師5人,護師7人, 護士1人。除護士長外, 有5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護士11人。
1.2 方法
1.2.1 改進照護模式 ①護士分管床位, 患者責任到人:規(guī)范護理分工模式, 扁平化人人管床。護理單元分為4個護理責任組.1人/組, 管床護士平均分管床位8~10人, 實行8 h在班.24 h負責制。根據(jù)患者病情輕重由不同層級的護士包管, 重患者由層級高的護士包管, 護士長根據(jù)病情動態(tài)調(diào)整。病區(qū)由護士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組成。責任護士人人管床,責任到人, 對所管患者實施全程護理, 負責本組患者的治療、護理、各項檢查、健康教育指導等。對于患者而言, 在住院期間由1名責任護士負責, 對護士而言, 每位護士負責一定數(shù)量的患者。②落實分級護理:規(guī)范分級護理服務標準, 即Ⅰ、Ⅱ、Ⅲ級, 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的需求提供護理, 包括生活照顧、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及健康指導等, 下班前將計劃中必須注意的事項通過書面或口頭及床旁等形式交接給管床護士, 責任護士有責任檢查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 并指出工作缺點,并及時改正。
1.2.2 科學人力配置, 進行彈性排班 根據(jù)護士能力和工作量安排人力, 在高峰時段, 夜班增加護理人力。加強晨、晚、午間護理人員, 為重患者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生活護理;實行責任護士全面落實所管患者的質(zhì)量措施、病情觀察、特殊檢查、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扎扎實實落實患者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工作, 讓患者放心、讓家屬安心;確?;A護理和各項治療、護理措施落到實處。
1.2.3 實行床邊工作制, 減少病房鈴聲 治療室前移, 治療車就是一個小小的治療室, 治療班配好液體后, 分放到兩個治療車上, 護士站及治療室工作包床護士不參與, 保證包床護士在床邊工作時間。落實床邊工作制, 包床到護, 每個護士分管10~14人, 每名責任護士對自己分管的患者實行治療護理全包, 實行護士站前移護理記錄實時記錄, 護士站及治療室工作包床護士不參與, 保證包床護士在床邊工作時間。
1.2.4 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制定和落實護士績效考核制度 根據(jù)護士勤、級、德、能, 工作質(zhì)量、職稱系數(shù), 患者滿意度及存在的護理差錯等要素進行綜合考評, 實現(xiàn)優(yōu)勞優(yōu)酬, 多勞多得, 達到激勵效果, 持續(xù)改進護理質(zhì)量。
1.2.5 簡化護理文書的書寫為了充分體現(xiàn)把護士還給患者
本院在護理文書書寫上實施表格式書寫, 簡化了護理記錄。
1.3 評價指標 新的護理模式實施1年多后對全科臨床護理質(zhì)量考核合格率、護理文書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出院患者滿意度等進行綜合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3年全科臨床護理質(zhì)量合格率、護理文書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出院患者滿意度均高于2012年,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012年與2013年全科護理質(zhì)量考評結果比較(%)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實施, 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 明確了各層級人員崗位職責 , 在明確各崗位職責的基礎上互相配合,相互協(xié)作, 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各級護理人員的作用, 保證護理質(zhì)量。
責任制護理的實施, 有利于增加直接護理時間。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 患者入院到出院都由1位護士擔任整體護理全責, “我的患者 ”的新理念[2,3], 使護士把護士站搬到患者的床邊, 病區(qū)采用多功能護理車, 減少護士來回奔跑的時間。
責任制護理的實施, 加強健康教育, 和諧護患關系。自患者入院開始到出院, 期間的飲食、用藥、治療、護理、檢查等一系列相關知識, 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交流, 把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患者住院的全過程, 并做到出院隨訪的健康教育工作, 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
[1] 許鳳琴, 尼春萍.綜合醫(yī)院門診開展“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實踐.護理研究.2010.24(11):2828-2989.
[2] 符永艷, 李學珍, 孫英哲.普外科病房實施整體護理的體會.中外醫(yī)療.2009.27(12):156.
[3] 何小芳.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外科的應用效果. 中外保健營養(yǎng).2012.5(5):444-44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216
2014-11-28]
467099 河南省平頂山市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