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
在上期,我曾告誡大家,有了椎間盤突出切勿盲目按摩。本期將為大家講解腰突癥的正確按揉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按揉法分“求人”、“不求人”兩類。
“求人”法
(1)按揉法患者取俯臥位,操作者站其一側。先用手指指腹或橈側部,沿腰臀部順行向下至小腿進行揉摩;再沿受累的神經(jīng)路線重點按揉至小腿;然后自腰部開始依次點按腎俞、環(huán)跳、承扶、殷門、風市、委中、陽陵泉、承山、昆侖、涌泉等穴位;最后,手掌伸直,掌面著力,緊貼腰骶部以及患肢一側皮膚,向另一側方向連續(xù)不斷地直線往返式摩擦。時間20分鐘左右。
(2)背法操作者與患者背靠背站立,雙肘分別勾挽住患者兩肘彎部,彎腰將患者反背起,使其雙腳離地,并稍作抖動,使患者腰臀部達到牽伸抖動的效果。動作要領與方法:①兩者的肘彎要互相勾緊;②操作者兩足分開取馬步,以免站立不穩(wěn);③操作者將患者反背起后,患者要周身放松,雙下肢自然下垂,腰背部躺在背者的腰背臀上,頭向后仰,不要打挺;④操作者的骶尾臀部要抵在患者的腰骶部,患者兩足離地后,操作者臀部先輕輕上下顛幾下,左右晃幾下,使患者身體與自己身體緊貼并穩(wěn)住自己的重心,然后雙膝連續(xù)一屈一伸,臀部顫動,兩者動作協(xié)調(diào),膝伸直時發(fā)力,每次發(fā)力顫動3~7次,反復2~3遍。
注:此法對治療腰椎間盤突(脫)出癥有明顯的緩解作用。但如果患者同時又患有骨質(zhì)疏松、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背法一定要輕緩,并注意提防不良反應。孕婦不宜。
(3)牽抖法 具體操作方法:①患者仰臥,下肢放松,兩手抓住床沿以作固定,操作者立其足端前方,面對患者,雙手握住患者的踝部,并將其抬離床面,使臀部不緊貼床面為度,用力做連續(xù)不斷、小幅度、成波浪形的上下牽拽抖動1分鐘左右。②患者俯臥,兩手抓住其頭端床沿以作固定,操作者立其足端之前方,用雙手分別握住患者的兩側踝部上方,用力牽拉做對抗牽引,操作者上身可略向后仰以助牽引力量,同時將兩下肢抬離床面,使下腹部懸空,并微做左右擺動,以幫助患者腰部放松,如此反復操作數(shù)次,再用力做連續(xù)不斷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動數(shù)次。
注:此法可使肌肉、韌帶、關節(jié)有松動感,從而緩解椎間盤突(脫)出引起的癥狀。孕婦不宜。
“不求人”法
(1)揉擦腰骶部 具體操作如下:①兩手握拳,用拇指指掌關節(jié)緊按于兩側腰部凹陷處,用力作旋轉式揉按5~10分鐘。②兩手掌搓熱,按緊腰部,用力上下擦搓,使腰部發(fā)熱為度,反復20~40次,每日1遍。③ 兩腿略微分開,兩手叉在后腰部,以腰為軸心繞圈轉動身體,若疼得厲害,可以動作緩慢一點,先往左邊轉,再往右邊轉。此法可明顯地緩解腰痛。孕婦不宜。
(2)懸吊法 懸吊多采用單杠。最簡單的懸吊法有以下幾種:①放松懸吊。手抓單杠,把身子懸吊起來。②直腿懸吊。吊后將兩腿伸直,然后左右擺動。③轉體懸吊。懸吊后,兩腿并攏,將軀干左右轉動。④后仰懸吊。懸吊后,頭部后仰,同時兩腿并攏也向后展。⑤抬腿懸吊。懸吊后,抬腿時屈膝,將腿貼腹。保持這一姿勢數(shù)秒鐘,然后放下。若沒有單杠懸吊,可就地取材,雙手拉住門框,利用自身重量拔伸牽引腰椎3~5分鐘。
注:此組懸吊法不必面面俱到,患者可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年齡、病情酌情選擇二三鍛煉之。孕婦不宜。
(3)自我牽引法 患者若家中無人幫忙,可將雙腳尖分別勾住床尾部,然后雙手抓住床頭,自身用力往前牽拽,并作身體涌動狀,直到無力為止。稍事休息一會,可繼續(xù)重復以上動作2~3次。
(4)倒(退)步走 兩腿交替向后邁步,最好前腳掌擦地交替后退。在平坦的馬路上或寬敞的院子里倒退著走,步子大小和快慢根據(jù)各人的習慣而定,膝蓋不要彎曲,甩開兩臂作深呼吸,倒退著走的時候,可以隨時轉過頭去望一望,以免碰著阻礙物。每次走15~20分鐘,每天走1次。若腰腿痛以及麻木明顯,不宜行此法。
(5)爬行法 最好選擇空曠的場地,如果在綠茸茸的草地上將更加完美。先做一做準備活動,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爬行一段時間。剛開始時運動量不宜過大,可選擇3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等,一般不超過半小時??梢淮涡酝瓿?,亦可分幾次完成。如果場地雜質(zhì)較多,應佩戴勞保手套加以保護。當然,亦可在家里爬行。
(6)飛燕點水法 睡在床上使身體呈俯臥位,雙下肢伸直,雙上肢置于體側,掌心向上,此時腰肌、上肢肌及下肢肌同時用力收縮,盡量使上胸及下腹部離開床面,保持10~15秒,然后放下休息片刻,連續(xù)做5~10次。
(7)仰臥抬臀法 亦稱拱橋式,即每天早晨或晚上仰臥在床上,雙肘撐于床面,雙膝微屈,頭置于枕上,此時背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大腿后側肌肉用力收縮,挺胸、抬臀,呈拱橋形,保持半分鐘左右,然后復原,如此連續(xù)做5~10次。
注:(6)、(7)兩組操適用于那些腰椎平直及后凸或腰椎側彎或身體健康的人,其目的在于矯正不正常的生理弧度,使腰椎逐步往前凸一點或使脊柱恢復正常的生理曲線。健康人鍛煉可加強腰背肌的力量,同時有助消化、消除疲勞和減肥健美的作用。
(8)滾動操 患者仰臥于床上,盡量屈膝屈髖,用雙手指交叉抱住雙膝于胸前,使腰椎呈屈曲狀,家中人用一手掌托住患者雙足底部,另一手掌托住頸背部,在雙手用力的同時,囑患者配合用力,前后滾動10~30次,然后用力屈伸下肢3~5次。每日這樣鍛煉2~3次。患者也可自行練習這樣的滾動操,練功次數(shù)應從少到多,從輕到重,逐漸加大運動量,切勿急于求成。
注:此操一般適用于正常的腰椎生理弧度(略微前凸),或腰椎明顯前凸同時伴有脊椎滑脫包括大腹便便的肥胖者。腰椎平直及后凸的人不宜。
溫馨提示
以上按摩以及自我按摩法操作時用力要穩(wěn),動作要均勻連續(xù),呼吸自然,不可屏氣。擦揉法頻率每分鐘100~200次。在治療時還要注意涂適量的潤滑油或藥膏,可防止擦破皮膚。嚴重的心、肝、腎病或肺(腰椎)結核、腫瘤(腰椎)、腰椎骨折、流感、流腦、癌癥等以及皮炎、牛皮癬等,均忌用。女性孕期腰骶部和腹部不宜按揉摩擦。月經(jīng)期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