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和+韋曉黎
由自治區(qū)教育廳組織、廣西教育雜志社承辦的廣西首屆中小學民族團結知識競賽活動,歷時半年,于2015年1月圓滿結束。本屆競賽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教師、家長等對民族知識、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民族理論有了更廣泛和深入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意識,促進了廣西民族團結示范區(qū)建設。
本次競賽分為網絡競賽和現場大賽兩種形式,以全區(qū)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含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為主體,同時鼓勵教師、家長參與。采用網絡和電視等新載體開展競賽,大大提高了本次競賽的實效性,達到了學練賽相結合、寓學于樂的效果。據統(tǒng)計,在網絡競賽中,全區(qū)共有2 685所學校、920 109人(其中學生620 373人、教師197 90人、家長279 946人)參賽,社會關注達500萬人次。其中柳州市、賀州市、桂林市參賽學生比例分別為28.8%、18.4%、14.8%,在全區(qū)14個市中位列前三名。最終,網絡競賽共評出個人一等獎400名、二等獎800名、三等獎1 200名,優(yōu)秀班主任獎400名,優(yōu)秀校長獎200名,學校組織獎200個,競賽管理獎200個。
現場大賽采用“參賽隊員現場必答,逐個逐隊淘汰”的規(guī)則,形式較為新穎,對選手的知識與能力進行了充分的考查,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現場大賽結果,賀州市代表隊榮獲第一名,防城港市、貴港市、來賓市、區(qū)直中職和柳州市代表隊分別獲得第二至第六名,南寧、桂林、梧州、北海、欽州、玉林、百色、河池、崇左等市代表隊獲得鼓勵獎,羅積通等12名學生獲得優(yōu)秀隊員獎,秦鵬芬等6名教師獲得優(yōu)秀領隊獎,韋勝山等48名學生獲得個人鼓勵獎。決賽階段由廣西電視臺現場錄播,受眾面廣,影響力強,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本次競賽活動,是自治區(qū)教育廳在教育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積極探索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新途徑、新方法的一次成功嘗試,為今后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是精心組織,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不斷拓寬參與面。本次競賽活動成立了以自治區(qū)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秦斌,自治區(qū)民委主任盧獻匾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自治區(qū)教育廳、民委各有關處室與民族學相關專家密切配合,對活動方案、比賽規(guī)則、評判辦法和試題內容進行了反復研究;各市、縣教育局和學校認真部署,結合實際制定參賽方案,落實專人負責,組織學生積極參賽。通過廣泛宣傳動員,全區(qū)中小學掀起了新一輪學習民族團結知識的熱潮。
二是創(chuàng)新形式,依托新媒介,提高吸引力,擴大影響力。網絡和電視具有高效便捷、互動性強、受眾面廣等特點,在我區(qū)課堂數字化建設初見成效的今日,利用新科技手段開展競賽活動,可以較好地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并將影響力輻射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
三是學練賽結合,以練促賽,以賽促學,使民族團結觀念深入人心。本次競賽活動的開展,使課本上的知識活性化、具象化,有利于青少年記憶與傳播,從而帶動全社會進一步提高民族團結意識。
我區(qū)率先在全區(qū)范圍內開展民族團結知識競賽,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廣泛深入開展,極大地提高了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效性,在全區(qū)中小學中形成了濃厚的民族團結教育良好氛圍。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