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沒有這樣一種牲畜?它們不用人們喂養(yǎng),只靠喝“西北風”就能正常成長。而且,它們的肉質還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這就是科學家們設想的“綠色牧場”里的動物們。
每當春暖花開時,一些池塘就染上了鮮綠的色彩。原來,這是因為池水中繁殖出了大量的眼蟲。
眼蟲是一種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小生物。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它的形狀有點像眼睛。在晴朗的日子里,只要有足夠的水分、二氧化碳和礦物質,眼蟲的細胞中含有的葉綠體就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合成充足的養(yǎng)分。這時它就像植物那樣健康生長。而如果長期處于黑暗之中,那么眼蟲的身體就會失去綠色,像其他動物那樣,開始靠外界的食物來維持生命。
這小小的生命,給科學家出了一個大難題:它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呢?說它是動物吧,它卻長著植物才有的葉綠體;說它是植物吧,它又能像動物那樣活潑地運動。這讓人們無所適從,只好把它稱為一種“綠色動物”。
在海洋中,有一種叫綠海天牛的軟體動物也和眼蟲差不多。在它的消化細胞中有許多葉綠體。只要有陽光照射,這些葉綠體就能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有人曾試驗過,如果將綠海天牛放到黑暗中挨餓,它們只能活14~39天。但如果把它們拿到陽光下,在餓了93天后,只有5只綠海天牛死去??梢姡~綠體的確是為綠海天牛供應營養(yǎng)的“功臣”。
科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很早很早以前,葉綠體其實是一種藍藻。由于偶然的機會,它進入了植物的原始細胞內,與植物共生生活。但是,葉綠體仍然有自己獨立的遺傳系統(tǒng)。它和藍藻中的DNA系統(tǒng)很相似,卻和植物的細胞核完全不同。
除了眼蟲和綠海天牛,高等動物也可以讓葉綠體進入自己的細胞。有人從菠菜的葉子中分離出葉綠體,放在小鼠細胞的培養(yǎng)液中。只用了30分鐘,它們就進入了細胞質。兩天之后,這些被移植到小鼠細胞中的葉綠體仍然保持著正常的活力。還有人把從一種藻類中分離出的葉綠體放到雞蛋的蛋白中培養(yǎng),每天給予15小時的光照。過了27天,這些葉綠體仍然保持著光合能力。
最有意思的是,葉綠體在其他的細胞中仍然能進行DNA復制和分裂繁殖!因此科學家們相信,只要有恰當?shù)呐囵B(yǎng)基,人類就將可以實現(xiàn)葉綠體的長期體外培養(yǎng)。
既然葉綠體在綠海天牛的細胞中能夠正常存活,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把它移植到別的動物身上呢?這些身體里含有葉綠體的動物,就可以依靠陽光和水為自己合成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完全做到自給自足,再也不用人們給它們喂飼料啦!
科學家們相信,有朝一日,人們會培養(yǎng)出這種新型的“綠色牲畜”。到了那個時候,傳統(tǒng)的畜牧業(yè)將會被徹底改變:未來的牧場只要有充足的陽光和水源,就能出產(chǎn)肥美的“綠色牛羊”;未來的“綠色魚蝦”可以在江河湖海里到處游弋(yì),而不再受到食物來源的限制。
這一切在今天看起來還只是夢想,可是,科學不正在不斷地把夢想變成現(xiàn)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