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小明]
我早就預(yù)感到了。那天晚上的煤油燈好像生了一場大病,比平時暗淡好多。風(fēng)從窗縫里鉆進來,把燈苗吹得躁動不安,忽明忽暗的屋子里要有事情發(fā)生。
果不其然,那人來了。
那年我10歲,和同齡人一樣,頑皮、固執(zhí),被父母無限寵著。那時候的鄉(xiāng)下還落后,家家戶戶都掌煤油燈。人們忙完一天的農(nóng)活,吃過晚飯,抽袋煙,然后開始串門。串門的原因無非兩個,一是聊聊一天的收成,二是節(jié)省,少用自家一點煤油。
可是,他不一樣,他來借錢——他又來借錢!他低著頭小聲說道,二哥,我知道你也不寬裕,可是我實在沒有辦法了,二娃的學(xué)費還差好幾十,孩子不能……
沒等他說完,我就繃不住了,起身走到他面前,狠狠地跺了跺腳,然后跑到我家唯一的櫥子旁停了下來。我開始喘著粗氣,挽起袖子,不停地推拉那個抽屜——拉開,推回,拉開,推回,拉開,推回……動靜非常大,以至于旁邊的煤油燈被嚇得左搖右晃,就要滅了。
我沒敢看那個人的臉,但我覺得父親肯定同意我這么做,因為他好不容易才湊齊我的學(xué)費,哪有錢再給他。果然,父親沒有責(zé)備我,對我的行為也沒有說一個字。讓我不解的是,父親還是答應(yīng)了他,毫不猶豫地。母親從我的學(xué)費里拿出一些給了他,他低著頭一口一個“會還你的會還你的”走了。
那人剛走,耳光就結(jié)實地落在我的臉上。我扭著頭,捂著臉,看著那盞昏暗的煤油燈。
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你記住,人都有困難的時候,人家有求于你就是對你的信任,你要義無反顧地幫助他,咱們家也跟別人借過錢,咱們家借錢的時候,人家的孩子沒有像你……
時隔多年,我跟著父親走了更遠的路,幫了更多的人。我早已經(jīng)忘了那一耳光的疼,但我依然記得那個昏暗的晚上,和那盞躁動不安的煤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