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對于有的外國作家來說,稿費是非常重要的。
19世紀的美國作家愛倫·坡窮得連鞋子都買不起。有一次,一家雜志發(fā)表了他的一首詩,愛倫·坡才有錢買鞋子了。還有一次,愛倫·坡急等著吃飯的錢,他把自己寫的《烏鴉》一詩的手稿送到雜志社,編輯讀完這首詩后,決定不予采用,這時的愛倫·坡面有窘色,看著他面容憔悴的樣子,編輯湊了一點錢給他。后來,這首詩終于在報紙上發(fā)表了,半年后,他得到了10美元的稿費。
19世紀的英國作家波艾斯得到的稿費也非常少,因此,他非常貧窮,為了掙到更多的稿費,他經(jīng)常身上只裹著一條毯子寫作。
有的外國作家辛勤地寫出了很優(yōu)秀的作品,但往往得不到應得的稿費。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大作家莎士比亞寫一個劇本的稿費不超過8英鎊,有人算了一下,莎士比亞生前得到的稿費加在一起,不超過200英鎊。
19世紀的美國大作家麥爾維爾寫的《白鯨》的稿費還不到200美元。
當然,也有些外國作家的稿費非常高。按字數(shù)計算,拿稿費最多的作家是海明威。1960年,海明威為某雜志寫了一篇2000字的短文,得到稿費3萬美元,平均每個字的稿費是15美元。1977年去世的美國小說家詹姆斯生前曾為一部電影改過一句臺詞,總共刪掉了兩個詞,改動了6個詞,竟得到了1.5萬美元的稿費,平均每個詞的稿費是2500美元。
19世紀的英國女小說家愛戈薩一生寫了80部偵探小說,發(fā)行量已超過3億冊,作品被譯成103種文字,她將自己寫的一個話劇劇本的稿費作為禮物送給外甥,這一筆稿費是幾百萬美元。
可以說,外國作家對于稿費的態(tài)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根本不把稿費看在眼里。
19世紀初期的英國大詩人拜倫,他發(fā)表作品總是不要一分錢的稿費。
19世紀的美國詩人朗費羅把稿費看得也很無所謂,他覺得發(fā)表作品只是圖個心里高興,至于稿費,要不要都行。
要說起來,拜倫發(fā)表作品不要一分錢的稿費是可以理解的,他出身于貴族家庭,不要稿費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好。朗費羅也生活在富豪之家,他結(jié)婚時,他的老丈人送給他一座豪華大別墅。朗費羅的住宅猶如宮殿一樣豪華,還雇用了許多仆人,吃喝更是奢靡,所以朗費羅根本就不把稿費看在眼里。
不過,如果拜倫和朗費羅窮得連肚子都填不飽,他們肯定就不會那么大方不要稿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