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誠
我很喜歡與人分享一個關于陶土練習的故事。
有一次,我讓餐廳里所有的廚師都坐下來,給他們每人發(fā)一塊陶土,說:“不要看實物,就憑記憶捏出一個自己最熟悉的東西,隨便什么都可以!”我的要求很簡單。剛開始,大家都興高采烈,有的人捏洋蔥,有的人捏魚,有的人捏蘆筍、蒜頭、馬鈴薯……然而捏著捏著,大家的動作都慢了下來。
“喂,你記不記得蒜頭有幾瓣???它有葉子嗎?”
“誰知道洋蔥到底有沒有根呢?”
“誰記得鱸魚的尾巴長什么樣?”
求救的聲音紛紛冒了出來。
原本自信滿滿、認為自己對食材足夠了解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大家開始對自己的記憶產生懷疑。
繼續(xù)捏,大家的問題越來越多:“洋蔥里面是什么樣子?洋蔥的根又是什么樣子?”或是:“蒜瓣到底是三角形的還是圓形的?蒜葉是尖的還是彎的?”以往自認以為很熟悉的東西,其實對它一點兒也不了解,甚至感覺很陌生。
這就是我給廚師們上的一節(jié)震撼教育課,或許他們每天都要接觸這些食材,但極可能熟視無睹。做了這個陶土練習,他們才會了解,自己是多么忽視以往覺得習以為常的東西。自以為非常熟悉關于食材的知識和制作料理的技巧,但真的發(fā)自內心深入地探索過嗎?就好像我們周圍的人,雖然每天都能見到他們,每天都和他們一起工作,但我們可能并不知道他們的相貌特征,或者他們到底喜歡什么、討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