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
在科舉考試出現之前,寒門學子想要咸魚翻身躋身上流社會,比登天還難。文青們想要成為大V,又不能擠科舉的獨木橋,就要找各種關系門路,那時候叫干謁。新人拜碼頭、求關注,大V一句話,勝讀10年書。
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會顧況,一開始大佬還拿他的名字開玩笑,“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直到看了那首著名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大佬才改口說:“得道個語,居亦易矣?!碑斀袢舨皇且驗榘拙右?,沒有幾個人曉得顧況是誰,但在當時,確是因了顧況的贊譽,小白才名聲大噪。
最奇葩的是唐代詩人朱慶余寫的《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把大佬比成公婆,而自己就是那即將拜見公婆的小媳婦,“畫眉深淺入時無”的忐忑,真是一千個龔琳娜也唱不出。還好,大佬很快就回了信:“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睂⑿≈毂茸鳌霸脚?,其詩比作“菱歌”,“一曲菱歌敵萬金”的點贊讓朱慶余的一番苦心總算沒有白費。
和小白、小朱比起來,李白求關注一直求得很辛苦。他找的第一個大V是道士司馬承禎,這個文藝老道是皇帝跟前的紅人,老中青三代領導人都對他尊崇備至,唐玄宗曾向他請教經法,玉真公主曾隨他學道。李白獻寶,司馬道士對這個文青也很器重,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李白找的第二個大V是荊州長史韓朝宗。一封《與韓荊州書》洋洋灑灑,開篇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隨后透露自己“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氣魄。
可惜李白這一力作卻沒回音,無人點贊的關鍵是:第一次是李白找的人不太靠譜,第二次是被找的人覺得李白太不靠譜。
后來,李白結識了衛(wèi)尉張卿等文藝圈的人;后來,向玉真公主獻了詩;后來……就在即將沒有后來時,李白遇見了時任皇家圖書館館長的賀知章。賀館長看了李白的《蜀道難》,當即金龜換酒,成為鐵桿粉絲,甚至直呼“謫仙人”。在賀知章的提攜下,文青李白爆紅長安。唐玄宗任命其為翰林待詔,李白終于如愿以償成為盛唐大V。可惜成了大V的李白一直沒能“直掛云帆濟滄?!保F妃磨墨也好,力士脫靴也罷,恩寵禮遇再甚,都只是貌似開明的帝王,扮演禮賢下士的戲碼時的群眾演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