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法詞典》(1670)考釋*

      2015-05-15 05:23:38姚小平
      語言科學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法文注音圖說

      姚小平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 100089

      《漢法詞典》(1670)考釋*

      姚小平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 100089

      《漢法詞典》(Dictionaire Chinois&Fran?ois)是歐洲印行的第一部漢外雙語詞典,附于基歇爾《中國圖說》法文版(1670)書后。詞典全篇計44頁,收錄漢語條目約三千,以單音節(jié)詞、雙音節(jié)詞居多,間有詞組、短句、成語。每頁排為兩欄,每欄左側(cè)列出漢語條目,但不寫漢字,均以法文字母轉(zhuǎn)寫,按音序編排;右側(cè)列有法文解釋,或直取對應(yīng)詞,或予以定義,或作詳細的詮說。其注音已成系統(tǒng),區(qū)分送氣與否,采用清平、濁平、上聲、去聲、入聲五個調(diào)號??傮w上看,詞典所收為明末清初的官話詞匯,而雜有南北方言的用詞。探討這部詞典,結(jié)合考察出自早期傳教士之手的類似作品,有助于還原、印證近代漢語的詞匯和語音面貌,同時也可揭示傳教士來華之始對中國名物的體認,以及對漢語同音字詞的處理,對詞義如同義、反義的辨析,對名、形、動諸詞性的判別等等。

      漢法詞典 早期西洋漢語詞典 海外漢語研究史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新文本的發(fā)現(xiàn),學界對海外漢語研究史的了解在逐漸深化。然而,我們對已知文本的考釋還很不夠,對有些重要文本的認識仍停留在著者、版本之類外圍問題上,談不上語言本體層面的研究。比如印行于1670年的《漢法詞典》(Dictionaire Chinois&Fran?ois),漢學界雖然有所披露,但迄今仍缺乏系統(tǒng)的語言學考察。本文的先期工作,是把用法文字母拼寫的漢語詞目悉數(shù)還原為漢字,并逐條譯出法語釋義。這項工作完成于2012年。在此基礎(chǔ)上,遂有本文的研究:歸整語音系統(tǒng),分析詞匯類型,揭示早期西士對漢語同音字詞的處理,以及對詞義、詞性的辨析等。當然,考察一種古代文本,不能不廓清歷史外圍,我們的討論也需要從外圍講起。

      2 《漢法詞典》載于《中國圖說》法譯本

      《中國圖說》(China Illustrata)是西方漢學史上的一部名著,1667年發(fā)表于阿姆斯特丹,作者為羅馬耶穌會學院東方語言教授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著述語言用的是拉丁文?!吨袊鴪D說》是簡稱,漢譯又作《中國記述》、《中國禮俗記》、《附圖中國志》等,完整的書名則可意譯為:《中國記事,包括圣教文獻和世俗事務(wù)、自然萬類和百工技藝,附有各類題材的插圖》。全書分作六個部分,前三部分回顧西教入華史,對“圣教文獻”即景教碑著筆尤多,并介紹周邊國家與中國的交往;后三部分講述中國諸事,談及政治文化、山川地理、動物植物、建筑藝術(shù)、語言文字等。

      《中國圖說》問世三年后,法譯本(Kirchere 1670)在同一地出版,內(nèi)容略有增補,書名也有所擴展:《耶穌會士基歇爾筆下的中國,包括圣教文獻和世俗事務(wù),以及關(guān)于自然和藝術(shù)的大量研究,并且附載若干插圖;另附有尊貴的托斯坎納大公爵出于好奇,新近向到過中華大帝國的教士約翰·白乃心再度提出的一些問題,以及一部從未面世、無比珍稀的漢法詞典》。這位公爵問了十個問題,想知道中國究竟在哪里、赴華路線怎樣走、韃靼人與中國人的關(guān)系如何、長城到底有多長、馬可·波羅旅華所述是否真實等等,對此,耶穌會士、奧地利人白乃心(Jean Grueber 1623—1680)盡己所知一一予以解答。這類問答與語言學的關(guān)系不大,但法譯者所看重的那部漢法詞典的確彌足珍貴,是今人考察早期西洋漢語研究史不可忽略的原始資料。也正是這部詞典,引起了我們的研究興趣。

      3 早期相類的西洋漢語詞典

      從16世紀末到17世紀后期,歐洲傳教士為學習中文而編寫的漢語詞典相當多,比較完整并且保存至今的至少有四種。這里討論的《漢法詞典》是其中之一,另外三種是:

      《葡漢詞典》(Dicionário Português-Chinês),手稿今藏羅馬耶穌會檔案館,編號Jap Sin I,198。據(jù)筆者所知,此稿沒有抄本,最早的影印本發(fā)表于本世紀初(Witek 2001)。過去多認為,《葡漢詞典》出自意大利耶穌會士羅明堅(Michel Ruggier,1543-1607)與利瑪竇(Matteo Ricc,1552-1610),編寫于1583-1588年間。近年始有人質(zhì)疑,猜測編撰者有可能是葡萄牙俗士,譬如商人或航海家(康華倫2011)。

      《漢西詞典》(Dictionarium Sino Hispanicum),完好的一部寫本收藏于羅馬的安吉利卡圖書館,編號Mss.Fondo Antico 60;署名編撰者為耶穌會士齊瑞諾(Petrus Chirin,1557-1635),落款于1604年4月30日。此人并未到過中國,在南洋學的漢語;據(jù)他說,那時旅居菲律賓的華僑達四萬之多。

      《官話詞匯》(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Mandarina),實為一部西班牙語-漢語詞典,始撰于1677 年,兩年后完稿,署名者是道明會士萬濟國(Francisco Varo,1627-1687)。萬濟國,西文名字譯為“瓦羅”,在華播教長達三十八年,主要生活在閩北,另著有《華語官話語法》(Arte de la lengua Mandarina),1703年梓刻于廣州?!豆僭捲~匯》有若干寫本,分藏于柏林德國國家圖書館、倫敦大英圖書館、巴黎外方布道會檔案館等處。2006年始有整理后的印本,以西班牙文-英譯文對照的形式發(fā)表(Varo 1679)。

      《漢法詞典》雖不是第一部西洋漢語詞典,但在已知的歐洲漢學著述中,它是迄今所見最早的漢語詞典印本。至于其手稿藏于何處、是否已佚,有沒有過抄本,反不得而知。從譯釋的路徑來看,《漢法詞典》與《漢西詞典》為一類,都以漢語詞目立條,配備歐語釋義,屬于漢歐詞典;反之,《葡漢詞典》和《官話詞匯》是以歐語詞目立條,配備漢語釋義,屬于歐漢詞典。就文字的載體來看,《漢法詞典》與《官話詞匯》為同一類,設(shè)立的漢語詞目不寫漢字,只用拉丁字母轉(zhuǎn)寫;《葡漢詞典》和《漢西詞典》為另一類,其上漢字與注音并現(xiàn)。

      4 《漢法詞典》印本的出處和編排

      《中國圖說》已有中譯本(基歇爾2010),系根據(jù)英文版(1987)轉(zhuǎn)譯,書后收錄了《漢法詞典》(426-521頁)。這一附錄只是照錄原文,未將漢語詞目的注音還原為漢字,未作任何解讀或注釋,法文釋義也未譯出,而且在轉(zhuǎn)錄中出現(xiàn)的注音訛誤相當多(如全篇的第一個字頭?a,便誤為Ca),故難以直接用作研究材料。

      2012 年底,我在一家法國網(wǎng)站“數(shù)字醫(yī)學圖書館”(Bibliothèque numérique Medic@)上發(fā)現(xiàn)了《中國圖說》法文版的掃描本,其上第324-367頁便是《漢法詞典》。整書下載需要授權(quán),但逐頁下載不受限制,這樣,我們獲取材料就有了既方便又可靠的渠道。為便同行參考,特附上網(wǎng)址,〔1〕http://www2.biusante.parisdescartes.fr/livanc/?p=392&cote=00989&do=page期盼更多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研究。

      《漢法詞典》是由哪位來華教士編寫的,目前尚難定論。一說出自耶穌會士卜彌格(Michel Borm, 1612—1659)之手,一說可能為利瑪竇、郭居靜(Lazare Cattaneo,1560—1640)所編(Masini 2003;基歇爾2010:2-3)。但卜彌格是波蘭人,利瑪竇、郭居靜是意大利人,他們的母語都不是法語,編寫漢語詞典何以要用法文釋義,而不用當時更為通行的拉丁文?這是一大疑竇。須知,在早期傳教士中間,法文甚至不及葡萄牙文通用。若從出版者的角度考慮,既然推出的是法文版《中國圖說》,附載一部用法文釋義的漢語詞典不僅是合適的,而且能為譯本增色,獲得勝過拉丁文原本的新奇效果。所以,會不會還有這樣一種可能:這部漢法詞典是因《中國圖說》法文版編者的要求,從某一種漢歐詞典的稿本譯出的?釋義的原語,也許是葡萄牙文、西班牙文或意大利文,也許是拉丁文。然而這些都屬猜測,在此著者的問題可以放過不究。我們考察的重點是文本本身。

      整部《漢法詞典》計44頁,頁面相當整潔,排次大體有序(見影頁)。每頁排為兩欄,每欄的左側(cè)給出漢語條目,右側(cè)列出法文解釋。體例前后一致,這肯定是撰寫者、編輯者、出版者共同追求的目標,而編輯者和出版者除此還負有一項任務(wù),即要充分利用原稿,排印出一部清晰可讀的詞典。撰寫者可以在稿面上隨時添筆或涂改(如《葡漢詞典》),編輯出版者則不可以,必須讓讀者看到一批前后連貫、整次定型的頁張。在把手稿轉(zhuǎn)換為印本的過程中,不免出現(xiàn)差忒,錯拼、訛脫、誤植等時有發(fā)生。尤其注音方面的問題,其中哪些須歸咎于原稿,哪些系排印過程中所致,除非能找出手稿來勘對,否則很難分清責任。這類問題也不屬于我們的考察范圍,本文將只就印本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展開討論。

      詞條的排列,按注音所用法文字母的音序,始于?ǎ(雜)而止于Xun'(順)。聲、韻相同的字音,按聲調(diào)排序;聲、韻、調(diào)皆同的字音,如果有送氣與否之分,則先列不送氣之音,再列送氣之音。

      5 注音系統(tǒng)

      在這部《漢法詞典》上,我們看不到漢字,所有的漢語條目都用法文字母轉(zhuǎn)寫。泛言之,也即拉丁注音,但個別的字母為拉丁語所無,如?。對注音加以整理后,得到的聲母、韻母系統(tǒng)如下(可對比Masini 2003):

      表1 聲母系統(tǒng)表

      (續(xù)上表)

      以上第二欄給出的例字,均取自有把握判定并還原的漢語詞目(所用方法見下文)。不難觀察到:1)送氣符為上標的單引號('),用法相當一致,只是其位置漂移不定,這也許是誤排引起的,但也許在手稿中原標就比較隨意。2)一個聲母有可能對應(yīng)于普通話的兩三個聲母,或反之,兩三個聲母對應(yīng)于普通話的一個聲母,這多半是語音分化、融合的結(jié)果,有規(guī)律可循。3)q、q'的出現(xiàn)環(huán)境有別于c、c',構(gòu)成互補;偶爾如“官”,有quōn和cuōn兩拼,而以前者居多,后者可忽略。4)“礙、我、恩、硬、藕”諸字,其聲母記為ng、ngh,而據(jù)普通話拼音則為零聲母;其中“礙、我、硬、藕”均為疑母字,在吳方言里聲母記為[?]。5)“況”為曉母字,所標聲母h不誤。再來看韻母系統(tǒng),見表2。

      表2 韻母系統(tǒng)表

      (續(xù)上表)

      (續(xù)上表)

      最后來看聲調(diào)。上引例字的注音,除極個別外都帶調(diào)號,所標也都得當。實則聲調(diào)經(jīng)常漏標,錯標尤其頻見;并且,因油墨湮漫,紙質(zhì)褪變,致使許多調(diào)號模糊不清,無法準確判別。好在清晰的例字足夠多,不難歸納出五個調(diào)號,表示五個聲調(diào):從利瑪竇到萬濟國,所記都是同樣的五聲系統(tǒng),所用的調(diào)號也基本相同。一如送氣符,調(diào)號的著落很自由,或標于韻頭,或落于韻腹,或挪至韻尾。即便是同一字音,也會不一樣,如Hoai lí(懷里)、H?ai nién(懷念)。當韻尾為n、m時,調(diào)號經(jīng)常標于其上(綱領(lǐng))。

      6 還原注音,釋讀法文

      研究這本《漢法詞典》,面臨的首要工作是把注音還原為漢字,而能否恰當?shù)剡€原注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法文釋義的理解。如開篇的第一條,原本的面貌是:這里,一個字音對應(yīng)于一串法語詞(標點悉從原文)。雖然近古法語的拼法經(jīng)常異于現(xiàn)代,這五個詞的意思并不難確定。逐個譯成中文,可知它們都表示混雜,注音所指的漢字因此也就能夠斷定,即:

      (混合,摻雜,弄亂,擾亂,攪亂。)

      釋義所用的五個法語詞均為動詞,意味著“雜”在詞典編者的眼里是一個動詞。不妨比較緊接其下的一條,四個釋義詞一律用的形容詞: (混雜的,雜亂,混亂一團,紛亂蕪雜。)

      對詞性的判別,便這樣體現(xiàn)在釋義詞的擇取上。值得注意的不是詞類歸分的恰當性,而是西方人對漢語詞性的某種初始的認識。這種認識暗含于釋義過程,體現(xiàn)于詞目內(nèi)部自我一致的處理手法。上面兩個詞條所呈現(xiàn)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表面看來復雜,是以一對多,實則相當簡單。復雜的情況如下,一個字音對應(yīng)于兩三個意思毫不相干的法語詞:

      由于只給注音不寫漢字,如何處理同音字便成為棘手的問題。我們看前兩例,會覺得法語詞之間的句點起著隔斷詞義的作用。據(jù)此推斷,第三例中valée(山谷)和os(骨頭)之間的逗點似屬訛誤,本該使用句點。但更多的例子顯示,與一個字音對應(yīng)的若干法語詞排成一組,其間并未用句點作適當?shù)姆謹?

      同音現(xiàn)象偶或也見于雙音節(jié)詞,如下面兩例:早期傳教士和歐洲漢學家往往把同音現(xiàn)象視為漢語嚴重的缺陷,這種看法固然是由于對漢語結(jié)構(gòu)的認識尚欠完整,同時與偏重記音、忽視漢字也不無關(guān)系。像《漢法詞典》這樣純以拉丁字母拼讀漢語字詞,釋義時又將截然有別的意思混為一堆,不免給西方讀者留下負面印象。

      7 詞目構(gòu)成

      《漢法詞典》收有漢語條目約三千,以單音節(jié)詞、雙音節(jié)詞居多,間有詞組、短句、成語。

      一方面,一個條目可能含帶兩個詞,一個字音經(jīng)常對應(yīng)于幾個單音詞;另一方面,有些條目只列出字音而未及譯釋,有些條目屬于兩見(如Chǒsùn“竹筍”,在chǒ和sùn兩個字音下分別出現(xiàn)),所以,除非逐條排查,否則難以準確得知這部詞典究竟處理了多少漢語詞。

      就普通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指代詞等而言,漢語和法語大都有語義相等或接近的表達,故對漢語詞條的釋義,多數(shù)情況下能提供對應(yīng)的法語詞。有時除了對應(yīng)詞,還作相關(guān)的解說;有時則只作解釋,不給對應(yīng)詞:

      極少一部分詞目,只列出注音,未見法文釋義。

      8 詞匯類型

      Páo chám(爆仗)〔4〕“爆仗”,今稱pétard(焰火則叫feu d’artifice,直譯為“人造火”),當時似乎尚缺專名。petits feux.(星星小火。)歷法、節(jié)慶、禮俗等方面的詞匯頻頻出現(xiàn),似能說明著者并非乍來,已在中國生活了一些年頭: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抽象概念,涉及哲學、倫理、宗教諸方面,顯示了著者關(guān)注的不止是世俗事物,對漢語的把握也已超出了日常生活:

      這些譯法可能不是最早的,也未必都合適,但無疑包含著著者自己的體悟?!瓣庩枴币辉~含意頗廣,理解為物質(zhì)與形式的對立統(tǒng)一似不多見?!疤炀簟?出自《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钡疵?樂善好施,本是儒家與西教的共通之點,甚或是一種普世的價值取向。此外,涉及機構(gòu)、體制的詞語也不少,有關(guān)科舉的詞目尤其多。早期傳教士頗為欣賞這種國家考試制度,以為能夠公平取士,或說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便是借鑒中國科舉制的結(jié)果。

      “會魁”,即鄉(xiāng)試的頭一名;明清以五經(jīng)取士,考得每一經(jīng)的頭名者便是“經(jīng)魁”。公文信件之類,以跑馬遞送稱“驛”,中途休息之地為“驛站”;以步走遞送稱“郵”,夜宿之所也即“郵站”。按正常而略緊的步行速度,每小時約走10里,日行60—80里顯然指步走?!梆B(yǎng)濟院”,簡稱“濟院”,是一種慈善機構(gòu),多為官辦。

      相當一部分詞語屬于歷史詞匯,如今已不再使用,或意義已起變化。如“小價”(Siáo kiái),指童仆,或跑腿的仆從;“下程”),指行前贈送的禮物;“家長”(Kiācham`),指船主;“剪綹指剪斷錢包、偷盜?!败嚱场?,法文譯成tournier ou tourneur(車工、鏇工)。但“車匠”不是造車或修車的工匠。近人汪曾祺在雜文《戴車匠》中,描述那是“在木制的車床上用旋刀車旋小件圓形木器”的匠人?!版浗场迸c“車匠”同義,而明代所謂“鏇匠”,又戲指卑微的雜役太監(jiān),因日日背菜筐、扛雜物,往還于街市與宮廷之間而得名。晚明沈德符所著《野獲編》,卷六“內(nèi)監(jiān)”便有“旋匠”一條。

      覽讀這部《漢法詞典》,我們不時會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

      Castellazzi,Valentino(康華倫).2011.Luomingjian he Limadou bianji de suowei Puhan Cidian zhong de yixie buyizhi羅明堅和利瑪竇編輯的所謂《葡漢辭典》(Dicionário Português-Chinês)中的一些不一致[Some discrepancies about the so-called Portuguese-Chinese Dictionary of Matteo Ricciand Antonio Ruggieri].Furen Daxue Diliujie Hanxue Guoji Yantaohui“Xifang Zaoqi(1552-1814 nianjian)Hanyu Xuexi he Yanjiu”Lunwenji輔仁大學第六屆漢學國際研討會“西方早期(1552—1814年間)漢語學習和研究”論文集[The 6thFu Je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inological Symposium:“Early European(1552-1814)Acquisition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anguage”Symposium Papers], 153-212.Xinbei:Furen Daxue Chubanshe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Xinbei:Fu Jen University Press].

      Chirino,Petrus.1604.Dictionarium Sino Hispanicum.Roma:Bibliotheca Angelica.Mss.Fondo Antico 60.

      Kircher,Athanasius.1667.China Monumentis qua Sacris quàProfanis,Nec non Variis Naturae&Arts Spectaculis, Aliarumque Rerum Memorabilium Argumentis Illustrata.Amstelodami:Apud Joannem JanssoniumàWaesberge &Elizeum Weyerstraet.

      Kirchere,Athanase(基歇爾).2010[1667].Zhongguo Tushuo中國圖說[China Illustrata].Zhengzhou:Daxiang Chubanshe鄭州:大象出版社[Zhengzhou:Daxiang Press].

      Kirchere,Athanase.1670.La Chine de la Compagne de Jesus,Illustrée de plusieurs Monuments tant Sacrés que Profanes,et de quantitéde Recherchés de la Nature&de l’Art.Aquoy onàadjoustéde nouveau les questions curieuses que le Serenissime Grand Duc de Toscane a fait dépuis peu au P.Jean Grubere touchant ce grand Empire.Avecun Dictionaire Chinois&Fran?ois,lequel est tres-rare,&qui n’a pas encores paru au jour.Traduit par F.S. Dalquié.Amsterdam:Ches Jean JanssonàWaesberge,&les Heritiers d’Elizée Weyerstraet.

      Masini,Federico.2003.Notes on the first Chinese Dictionary published in Europe(1670).Monumenta Serica 51 (2003):283-308.

      Varo,Francisco.1679.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Mandarina.(Francisco Varo’s Glossary of the Mandarin Language. 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 LIII/1-2,annotated by W.South Coblin.Sankt Augustin: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2006.)

      Witek,John W.2001(ed.).Matteo Ricci&Michele Ruggieri,Dicionário Português-Chinês.San Francisco:Ricci Institute for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History,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姚小平,男,1953年生,上海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語言學史研究。

      An Explanation of the Chinese-French Dictionary(1670)

      Yao Xiaoping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

      The anonymous Dictionaire Chinois&Fran?ois attached to the French version(1670) of Athanasius Kircher’s China Monumentis(1667)is the first Chinese dictionary published in Europe.With 44 pages containing around 3000 Romanized Chinese entries,the dictionary shows the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marks for aspiration and tones,as well as the conscious attempts to establish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French ones from both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per-spectives.Being a missionary Chinese wordbook,it is also a precious piece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which recorded terms and expressions peculiar to the Mandarin Chines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ier Qing dynasties.

      Chinese-French dictionary;earlier European Chinese dictionaries;history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H164

      A

      1671-9484(2015)03-0294-12

      2013年10月10日 [定稿日期]2014年11月19日

      10.7509/j.linsci.201411.028896*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BYY003)的階段成果。感謝《語言科學》匿名評審專家,所提的三點意見均為修訂稿采納。

      附錄 《漢法詞典》首頁掃描件

      猜你喜歡
      法文注音圖說
      法文摘要
      法文摘要
      用語文方法為數(shù)字分組
      法文摘要
      法文摘要
      《說文解字》注音釋義識略
      圖說
      南風窗(2016年25期)2016-12-05 20:44:23
      圖說反腐
      方圓(2016年18期)2016-10-11 20:56:49
      圖說
      南風窗(2016年18期)2016-09-02 19:04:56
      圖說
      南風窗(2016年9期)2016-05-27 20:50:42
      安塞县| 固安县| 凭祥市| 磐安县| 淅川县| 开原市| 南部县| 顺平县| 阳新县| 灌阳县| 腾冲县| 屏东县| 嘉义市| 宜君县| 拜城县| 庆阳市| 郓城县| 当雄县| 峨眉山市| 渝中区| 昌宁县| 汪清县| 夏邑县| 广东省| 新田县| 金塔县| 雷州市| 普定县| 宽甸| 武义县| 桃江县| 二连浩特市| 松阳县| 邯郸县| 临桂县| 枣阳市| 焉耆| 乃东县| 柳林县| 凤凰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