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茂芳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二甲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321)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以結腸黏膜、黏膜下層反復出現(xiàn)炎性反應,以腹痛、腹瀉和黏液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原因不明的結腸難治性疾病。我院消化科從2012 年1 月~2014 年4 月開始探討采用雙歧桿菌活菌制劑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腸治療UC,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4 月期間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49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訂的UC 診斷標準[1]。隨機將49 例患者分為采取口服雙歧桿菌活菌制劑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腸的治療組(n=25)和單純采取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腸治療的對照組(n=24)。其中治療組男14 例,女11 例,年齡19 ~69 歲,平均39.5±7.9 歲。對照組男13 例,女11 例;年齡23 ~71 歲,平均40.2±8.4 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程度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柳氮磺吡啶1.5 g 加入生理鹽水100 ml 中每晚睡前保留灌腸2 ~4 h,4 周為1 個療程。治療組給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1.5 g 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1.5 g 加入生理鹽水100 ml 中保留灌腸,方法與保留時間與對照組相同。
1.3 療效評價: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UC 療效評價的規(guī)范化建議[1]:完全緩解: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次數(shù)每天不超過2 次,糞檢無白細胞、紅細胞,腸鏡復查示腸黏膜基本正常。有效:癥狀基本消失,大便2 ~4 次/d,糞檢白細胞、紅細胞不超過10 個,腸鏡復查示腸黏膜輕度炎性反應。無效:癥狀無改變、糞檢及腸鏡無改變。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軟件,采用樣本率的χ2檢驗和均數(shù)的t 檢驗。
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腹痛、便血、腹瀉消失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治療組完全緩解14 例,8 例有效,2 例無效;而對照組8 例完全緩解,7 例有效,無效9 例,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1.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62.5%(P <0.05)。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
組別 例數(shù) 腹時痛間消(d失)消黏失液時膿間血(便d)腹時瀉間消(d失)總(有%效)率治療組24 2.18±0.53①2.96±0.87①4.32±1.48① 91.7①對照組24 4.68±0.71 5.94±1.45 7.14±1.66 62.5
潰瘍性結腸炎(UC)的發(fā)病主要受腸道黏膜組織的免疫功能和腸道感染以及個體遺傳等因素所影響,所以針對UC 的致病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臨床主要采用抗炎和調節(jié)免疫兩大方案進行治療[2]。其中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治療輕、中度UC 的首選藥物。SASP 在腸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前者通過抑制血栓素合成酶及脂氧酶通路而產生抗炎作用,通過抑制NF-kB 及清除自由基而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作用。但SASP 有一定的缺點,約有27%的患者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發(fā)生,且單純的SASP 治療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不能改變腸內觸發(fā)炎性反應的微環(huán)境,所以調節(jié)腸道菌群失調的措施是治療UC 的新策略。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劑中所含的各種有益菌能在人體腸道中生長、繁殖、接補充人體正常生理細菌,抑制腸道致病菌,調整腸道菌群平衡恢復UC 患者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潰瘍面腸黏膜的修復減少腹瀉、與膿血便的發(fā)生;同時雙歧桿菌活菌制劑還參與維生素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本組研究表明,采取雙歧桿菌活菌制劑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腸治療的患者腹痛、便血、腹瀉消失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P <0.05),且總有效率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1)。該結果表明兩藥聯(lián)合效果優(yōu)于單一柳氮磺吡啶灌腸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xié)作組.對我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8):545.
[2] 自愛平,歐陽欽.益生菌治療炎癥性腸病的機制[J].胃腸病學,2005,5(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