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新時期扶貧開發(fā)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如何實施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扶貧攻堅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此,本刊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婁底市市長易鵬飛。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扶貧開發(fā)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推進扶貧開發(fā)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必須貫穿于扶貧開發(f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方位推進,切實抓好落實,確保各項扶持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币座i飛說。具體來講,他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精準。
一是在扶持對象和重點的確定上務求精準。一個地方貧困人口有多少、重點分布在哪里,務求做到心中有底、臺上有賬,不能匯報成績時就說有多少多少人口脫貧致富了,匯報困難時又說還有多少多少貧困人口。必須進一步抓好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摸清貧困人口詳細分布情況,根據人口數量、貧困程度分出輕重緩急,進行分類指導,確保扶貧工作有的放矢,將各項幫扶措施分期分批落實到點到戶到人。
二是在扶持項目和產業(yè)的選擇上務求精準。在選擇扶持項目和產業(yè)時,不能僅僅考慮當地的資源條件,還須結合外部的市場需求,做好市場流通文章。有時可能扶持的產業(yè)剛剛形成氣侯,卻早已供過于求,就是忽視了市場對接。有的地方出現過老百姓種的水果掛在樹上,任由你隨意出錢自己去摘,不摘就只有爛在地上的現象,類似的經驗教訓必須認真總結吸取。
三是在扶持思路和措施的制定上務求精準。根據實際情況來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地調整扶持思路,采取綜合措施。怎么做到因地制宜?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明確指出,就是要“因鄉(xiāng)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戶設法”。比如要扶持一個偏遠閉塞的貧困村發(fā)展產業(yè),要一并考慮其道路交通的配套跟進,否則生產發(fā)展起來了,但物資運進去、產品輸出來的流通成本過高,保證不了其產品(產業(yè))應有的競爭力和效益。又比如自然條件惡劣、生存發(fā)展空間受限的地方,可考慮易地扶貧搬遷。我市建檔立卡的574個貧困村、52萬貧困人口就主要分布在高寒山區(qū)、偏遠地區(qū)、水淹庫區(qū)、花崗巖干旱區(qū),基礎設施配套落后,生存發(fā)展條件受限,在扶貧開發(fā)思路和措施的制定上必須通盤進行研究部署,積極開展探索創(chuàng)新。
四是在扶持資金和力量的投放上務求精準。最基本的原則和標準是要能惠及貧困群眾,不搞“拍腦袋”決定,更不能搞不符合當地實際的面子工程。尤其是直接安排到企業(yè)的產業(yè)扶貧資金,投放時必須慎之又慎,必須看通過“企業(yè)+基地+農戶”等形式,能夠緊密聯(lián)結多少貧困農戶,能夠帶動貧困地區(qū)多少基地發(fā)展,能夠促進多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扶貧資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錢”,也是領導干部的高壓線,在安排上必須堅持原則,把握標準,在監(jiān)管上必須切實加強,嚴防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