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嘉
鳥的起飛是奔向下一個目標(biāo),葉的落下是開啟下一段旅程,而我,又何嘗不是騰飛之雁,飄落之葉?
一個人在黑夜獨行,多少是驚悚的。黑燈瞎火,陣陣陰風(fēng)卷著樹葉,留下絲絲拉拉干裂的聲音,就像孱弱老人干枯的體膚,觸得你驚心、戰(zhàn)栗。黑漆漆的巷子無窮無盡,惹得你心里發(fā)毛。路旁昏黃的燈光更添了一絲詭秘。這樣的場景在許多人的夢中都曾出現(xiàn)過,而這卻是我們行走人生唯一的途徑。
人生如同進入一個黑洞,周圍漆黑而人心沮喪,行動延宕。然而,卻忘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容器的低點起步,此后走的每一步都是向上的。圣人孔子,率三干弟子周游列國,卻被敬而不用,遭人排擠,還有人揚言要修理他。然而,他沒有放棄既定之路。身處亂世,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他致力教育,七十二賢士中有很多為各國棟梁,延續(xù)了儒家學(xué)派的輝煌。孔子不因寂寞而沮喪,正如鑼鼓喧天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慧語。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他們不正是因為踐行了自己的路才取得了成功嗎?縱使路途艱險,要朝避猛虎,夕避長蛇,我們也要堅定的走下去。
沒有行者的路,無法稱其為路,頂多是一塊狹長的空地。心有多大,路就有多遠(yuǎn)。夢想不是掛在空中的,只想不做,那么,再平坦、再廣闊的路都是泥濘的羊腸小道。多美麗的畫卷,沒有付諸行動,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早已在心中定好了自己前行的路,要上什么大學(xué),要做什么工作,甚至于遇一個怎樣的人。都在心中筑起了一條條光明大道,通向燦爛的未來,然而卻僅僅是知道。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飛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路就是行走的,我的未來我的夢,專注腳下得始終。
(薦評人:劉次敏)
推薦理由
路與行是人生中的一道風(fēng)景,也是人生的一種哲學(xué),本文雖是以說理為主的議論文,作者卻沒有簡單說教,而是多用類比、比喻、對比等手法,并結(jié)合名人孔子等古人經(jīng)歷中尋找左證,豐富了自己的觀點,深化了文章的中心,點明了主旨.文章最后引用泰戈爾的“天空中沒有飛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凸顯了路與行的哲學(xué)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