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系日乏長繩,
水去云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詩詞包點評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此詩題為“謁山”,當(dāng)是詩人登高山望見水去云回日落之景象有感而作,妙在將一個古老的題材寫得這樣新奇浪漫,詩情畫意。
第一句,描寫現(xiàn)實。時光永是流逝,是個殘酷的現(xiàn)實,所以古代善良的人們幻想用“長繩系日”來留住時光。典出傅玄《九曲歌》:“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可見古人也知道它只是一種天真幻想,怎么可能得到?所以詩人干脆用一個“乏”字,將長繩系日的夢想徹底否決了。
第二句,承上抒情。詩人登高山,見日落、水去、云回,觸景生情。既然“系日無繩”,那么人們望見“水去云回”自然會生出不勝之“恨”。全句感情十分低沉,似乎已山窮水盡。
第三句,轉(zhuǎn)出新境。天真的詩人忽發(fā)奇想,“欲就麻姑買滄?!?,美麗天真好似一個童話。既然“逝者如斯”的時間之流,最后歸于大海,那么這橫無際涯的滄海自然便是時間的總匯;而我如果買下了滄海,不就占據(jù)了全部時間?占據(jù)了全部時間,那么自然不會有“水去云回”之恨、“系日乏繩”之憾了。那么向誰去“買”呢?詩人巧用《神仙傳》作典。麻姑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她自稱曾在短時間內(nèi)三見滄海變?yōu)樯L?。詩人因此認(rèn)定滄海屬于麻姑,并想到要向麻姑買下整個滄海。
第四句,又出奇境?!百I滄?!钡纳饽懿荒茏龀桑吭娙艘浴耙槐郝独淙绫?,意味深長:浩淼無際的滄海不見了,只剩下了一杯冰冷的春露,或許一會兒,連這一杯春露也將消失不存了,對此神仙也無奈。詩人將滄桑巨變縮短為一瞬間,既是對時間流逝之快的極度夸張,又對宇宙萬物變化迅速的極度夸張。一個“冷”字傳達(dá)了光陰的無情,自然規(guī)律的無情和詩人絕望無奈之情。
——楊妙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