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14年11月8日
地 ?點: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主 持 人:楊成軒
正方代表:顏 秒(一辯) 孫騰飛(二辯) 曾 ?。ㄈq)
李珊珊(四辯) 指導教師:肖 科
反方代表:許 虓(一辯) 李元炅(二辯) 唐浩程(三辯)
湯信雅(四辯) 指導教師:郭海寧
主持人:親愛的各位觀眾,各位辯手,大家好。宴飲聚會乃生活常態(tài)。古有百官宴、大婚宴、鹿鳴宴;時至今日,宴會形式多樣發(fā)展,宴會名目林林總總,譬如國宴、家宴、招待會、婚宴、壽宴、接風宴等等。有一種宴會近來盛行,它為學子們而擺,謂之“升學宴”。今天,我們就以此為話題,來辯一辯:升學宴到底該不該擺?
正方一辯:所謂“升學宴”就是學生結(jié)束某一階段學業(yè)后,由本人或其家庭舉辦的以慶祝為目的的宴會。我方認為升學宴應該擺。理由如下:
首先,升學宴古已有之,當代猶存,是對傳統(tǒng)文化因子的繼承。周朝的《周易·需》中就明言“飲食宴樂”。在隨后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宴會以其在社交、祭祀等多種活動中的重要意義,逐漸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凡人生中重要的事,如新婚、壽辰等都有宴會的用武之地。第二,升學宴是勉勵學子、分享喜悅的平臺。升學之于學生,正如初誕之于嬰兒,新婚之于伉儷,米壽之于耄耋?!皵?shù)載寒窗織夢想,一朝金榜耀門庭?!鄙龑W是人生路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進入下一成功之門的入場券。所以“升學宴”一可見證學子過去的輝煌,也能激勵學生努力奮發(fā),在下一段人生路上續(xù)寫輝煌。第三,升學宴可表達對師長親友的感激之情。桃李的綻放有老師的化育,有親友的關懷……即將翱翔更廣天空的學子,又豈能忘記那些給予恩惠者?升學宴以其莊重的場面、和諧融洽的氣氛、情真意切的致辭,能極好地表達“感恩”情懷。辦升學宴,既是感恩圖報的方式,又是分享快樂的途徑,何樂而不為?我方認為擺升學宴合情合理。
反方一辯:恰恰相反,我方認為不應該擺升學宴。理由是:
其一,升學宴將加劇糧食的浪費現(xiàn)象。據(jù)中國糧油信息網(wǎng)統(tǒng)計,目前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其中因宴請活動而浪費的糧食占比高達74%。升學宴近年來有逐漸普遍化的勢頭,衍生的糧食浪費逐步上升。其二,升學宴助長攀比、炫富等不良風氣。由于升學宴普遍化,許多財力不濟的家庭迫于各種因素也勉為其難,加重了經(jīng)濟負擔。同時,有一些經(jīng)濟優(yōu)裕的家庭則把升學宴越辦越奢華,使之成為一種炫富的途徑。其三,升學宴是腐敗的溫床,給不少違法分子可乘之機。受邀赴宴的客人,不會白吃白喝,多有隨禮送錢的習俗,升學宴就成為某些不法分子斂財或行賄的一種重要渠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全國查處的升學宴案件高達千起,僅在8月,湖北省紀委通報案例中因辦升學宴而違紀違法案件便有17件,被查處的大小官員不在少數(shù)。顯然,擺升學宴與政府大力提倡的“反腐倡廉”是背道而馳的。對于干部官員而言,擺宴行為違反了中央精神與八項規(guī)定,可以說“擺宴不止,腐敗不息”。其四,擺升學宴是一種典型的形式主義行為。擺宴者會聲稱其目的是“慶祝、感恩、分享喜悅”等。這些理由很冠冕卻站不住腳的。慶祝、感恩,或是分享喜悅、增進感情完全可以換取無上述弊端的方式,比如要感恩老師,就可以寫信、贈花等。綜上,我方認為不應該擺升學宴。
正方二辯:反方辯友指升學宴會帶來很大浪費,我方認為:升學宴與浪費沒有因果關系。反方提到的“因宴請活動而浪費的糧食占比高達74%”的“宴會”并不只有升學宴,如果因為所謂的“浪費”——而且這“浪費”不一定在每場升學宴中都存在——而不擺升學宴,那么婚宴、壽宴等也應一并壽終正寢。
至于“炫富、攀比”以及“腐敗”,我們認為這是個人原因而非升學宴帶來的。天下父母為自己孩子擺升學宴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炫”“攀”“腐”;況且,宴會的負面效應完全可以通過道德的引導及法律的規(guī)定來防范或克服,不能因噎廢食。
升學宴已超越了對方辯友所說的“形式主義”,與我們清明掃墓相類,它有著文化內(nèi)涵及情感表達的訴求。據(jù)我所知,唐代至明清都有升學宴,還是官方舉辦,名為“曲江宴”或“鹿鳴宴”。升學宴滿足了寒窗學子們的極大精神需求,不是其它形式的活動能替代的。且反方辯友擔心發(fā)生的弊端都是“或然”而非“必然”,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擺升學宴。升學宴應該擺,只是要端正動機,不扭曲,不變質(zhì)。
反方二辯:正方辯友強調(diào)“炫富”“攀比”“腐敗”是“個人原因”,是“人為因素”所致,且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既然如此,那些負效應為何屢屢發(fā)生?對方還聲言“這些可以通過道德的引導及法律的規(guī)定來防范或克服”。而造成浪費、攀比等現(xiàn)象就是因擺宴者的不道德引起,甚者以擺升學宴為幌子而大肆斂財、行賄本就是為了逃避法律制裁,用道德和法律去解決這些問題是非常困難甚至無濟于事的。雖然升學宴古已有之,但那時并沒有產(chǎn)生我們現(xiàn)實中的諸多問題,其目的相對單純;而現(xiàn)今社會,擺升學宴的動機十分復雜,遠不是“滿足寒窗學子們的極大精神需求”一言能概之。若是一味因襲舊制,而不著眼于當今新情況,適時調(diào)整,無異于刻舟求劍。
正方三辯:作為宴會,婚宴、壽宴等與升學宴在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引起浪費、腐敗等問題并非升學宴的專屬。而且中國歷來講“禮”,很多講“禮”的行為(比如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宴會歡迎外國元首)都可能產(chǎn)生反方所述問題,難道我們要顛覆傳統(tǒng),把“禮”全部廢止嗎?
剛才,反方二辯反駁我方的升學宴異化“人為說”,我不禁反問:這不是“人為因素”,難道還是升學宴的自我異化?我們解決問題,不只是鞭撻“形式”,更應該鞭撻背后的本質(zhì)。比如,智慧在邪惡的人手中會變成禍害他人的工具,你總不能主張“人不能有智慧”吧?要從根本上解決反方所述問題,不是堵住“升學宴”,而應將清廉、節(jié)儉的種子播在國民心中。endprint
反方三辯:我方的觀點很明確:升學宴表面看是以慶祝、分享為目的,實質(zhì)卻伴生浪費、攀比、聚財?shù)炔涣己蠊?。我方質(zhì)疑的正是升學宴目的正當性與效果正面性,所以請正方辯手不裝糊涂、生錯覺。
至于不擺升學宴、壽宴、婚宴會“顛覆傳統(tǒng)”,更是聳人聽聞。正方打了一個智慧與邪惡者結(jié)合的比方,對于“智慧在邪惡的人手中會禍及他人”,我們的正確反應是:阻止惡人做壞事,而不是高呼“智慧沒有錯”、“人人有平等的權(quán)利去擁有智慧”之類可笑的口號。而不擺升學宴就是防范違法亂紀、避免“禍及他人”的形式。
主持人:一路辯論,一路彌漫了戰(zhàn)火硝煙。下面請雙方辯手總結(jié)陳詞。
正方四辯:據(jù)我看,前面的辯論焦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升學宴的本質(zhì)屬性;二.升學宴的附帶影響;三.升學宴的表現(xiàn)方式。糾正對方辯友幾處不妥:一是所有承載人類美好的情感與期冀的行為活動不可能以“奢靡浪費”為宗旨與本質(zhì),對方的發(fā)言陷入了誤區(qū),顛倒了本質(zhì)與表象;再者,對方辯友存在較明顯的“以偏概全”錯誤,不僅將“腐敗的解決”列為關鍵。除了邏輯上有偏題之嫌,我想試問對方辯友,菜刀多用于正常生活中做飯切菜,如有某人用它傷了人,那就該全面禁止使用菜刀嗎?我方不準備回應與主題關聯(lián)性不大的內(nèi)容。
回到正題,我方認為升學宴該擺,理由是:升學宴是一種飽含精神力量的禮儀行為,而非無意義的純粹浪費行為。能在人類文明長河中沉淀、流傳下來的禮儀自有其被多數(shù)人所認同的重要性;無論東方、西方,古往、今來,升學宴都一直在擺,作為象征學業(yè)有成、一段輝煌人生的里程碑,它不是簡單的一頓飯,它更是一種精神依托、情感象征,從而滿足人們心理和物質(zhì)上的雙重需求。社會不時爆出宴會致“腐”事件,遮蔽了升學宴的正能量,我們不能“一葉障目”啊,況且“腐敗”與升學宴本沒有直接聯(lián)系。對方提議在家中烹飪招待恩師、親友,廣義上也屬宴請,也為升學宴,而對方辯友提出的其他取代形式,如送卡片、鮮花,按彼方理論,連日常進食都是浪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浪費?
總的來說,我方認為升學宴的積極作用大于消極影響,即“瑕不掩瑜”。所以升學宴該擺——該合理地擺,“好好”地擺。
反方四辯:正方辯友從古代宴會談起,極言升學宴的各種功用,主觀臆斷地給出了升學宴“美好”的“象牙塔版”注腳;二、三辯延續(xù)一辯的觀點認為升學宴具有滿滿正能量,不僅不會造成腐敗,還是一種“飽含精神力量的禮儀行為”。殊不知,世殊時異,在風俗日偷、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現(xiàn)代社會,不只是升學宴,婚、喪甚至生日、喬遷、參軍等宴會,都已成為許多人斂財?shù)牟欢ㄩT。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大大小小的宴請早讓平民百姓疲于應付,而每一次赴宴支出幾百上千的禮金更是中低收入者的沉重負擔;更可悲的是,沒人會也沒人敢輕易拒絕別人的邀請,錢財事小,人情事大,更何況自己也可能在某日賺回盆滿缽滿。此風不剎,禍害無窮。
綜上,對方所言“升學宴美好論”只見表象,缺乏對社會生活實際的深度了解,未能洞悉其危害性,因而有失察之病。重申我方觀點,升學宴是腐敗的溫床、斂財?shù)氖侄?,看似熱熱鬧鬧,實則后患多多。禁之必是大快人心之事。
主持人:感謝各位辯手思想的分享、智慧的碰撞。升學宴作為中華大地上的一道人文景觀,古代已有之,至今仍存續(xù)。它作為一種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但與之相伴而生的負面效應,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權(quán)衡利弊,以“揚棄”二字待之處之,恐怕才是正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