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 戈 通訊員 莊其異
徐愛華:為弱者撐起法援“保護傘”
◎本刊記者 陳 戈 通訊員 莊其異
“咚!咚!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后,拄著雙拐的湖北省利川縣民工吳永明步履蹣跚地走進了“徐愛華法律服務工作室”。
一位中年女子見狀,立馬搬來了凳子招呼吳永明坐下慢慢說。這位一頭干練短發(fā),總是將微笑掛在臉上的正是工作室的負責人徐愛華。
徐愛華生在山東,長在舟山,她將大半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這座美麗的小島。徐愛華坦言自己學法律也是半道出家,由于一直以來都有“捍衛(wèi)公平正義”的夢想,她放棄了原本的機關工作,通過自學考試,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律師。也正是對這份職業(yè)的熱愛與堅守,讓她獲得榮譽無數(shù):“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政法系統(tǒng)優(yōu)秀黨員干警”、“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
“在律師事務所里缺了你無足輕重,而在法律援助中心里缺了你卻是舉足輕重!”由普通律師向法援律師的轉變讓徐愛華的價值觀產生了變化,在中心里,她不用每個案子都考慮收入,更多地是在考慮公平正義。
“我做法援一不小心就做了12年,別人問我怎么堅持下來,我覺得這個工作不需要堅持,我是在享受,我只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已。”12年的漫長光陰在徐愛華眼里成了淡淡的從容。
在舟山,“有事找徐律師”早已成為了外來務工者口口相傳的一句話。
這不,吳永明也正是在家鄉(xiāng)熱心人的指點下,慕名找到了徐愛華?!靶炻蓭?,您可要幫我討回公道!”吳永明的這句話,也許是我們能在“徐愛華法律服務工作室”里聽到的最多的一類話。
經過徐愛華耐心細致的了解,終于弄清楚原來吳永明在為采石場老板開車運輸途中不幸翻車,造成傷殘。失去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他為供養(yǎng)兩個年幼孩子的生活、學習,被迫與采石場達成12500元的賠償協(xié)議。
“太不公平了!人都摔成三級殘廢了,12500萬元賠償明顯不符法律規(guī)定!”徐愛華二話沒說,接下了這個案子。仔細研究案情后,徐愛華迅速幫助吳永明先到定海區(qū)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做了工傷認定和傷殘鑒定,然后又到定海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了勞動爭議仲裁,最終為他爭取到了186280元的工傷賠償款。當吳永明拿到這筆賠償款時已是泣不成聲。
“面對那些人,我總是想,只要我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幫到一個人,說不定是挽救一個家庭。”本著這份信念,徐愛華十年如一日地踐行著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應有職責,她曾經歷時三年為同一個受傷的打工者連續(xù)打了12個案子,直到將所有賠償都弄好為止。
因為她的無私和對法援工作的熱愛,5年前,浙江省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法律援助工作室——“徐愛華工作室”掛牌成立,工作室成立以來,共接待群眾來電來訪29252批次,辦理了各類案件1414件。
舟山的法律援助中心也因為有了專業(yè)律師徐愛華的坐鎮(zhèn)而有了自己的特色。其他地方的法律援助中心往往是將案件指派給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委辦,而舟山法律援助中心里的律師都親自參與每個案件。
現(xiàn)在,中心里基本上所有律師都是科班法律出生,甚至還有了研究生,徐愛華笑言自己的學歷在中心是最低的。“做法援律師必須心態(tài)平和,不要有過高欲望,一定要有責任心?!睆男鞇廴A的話透著對后輩的要求期許,也是她這大半生作為一名合格法援律師的自我總結。
徐愛華永遠忘不了那個下午,剛辦完案回中心的她發(fā)現(xiàn)有個男子一直站在中心門口,神情恍惚。憑著多年辦案經驗,徐愛華知道這個男人肯定需要她的幫助。
徐愛華給駐舟官兵分發(fā)擁軍法律知識讀本。
徐愛華趕忙上前詢問男子究竟有什么事,男子突然聲淚俱下,哭著說他老婆出了交通事故,昨天開始自己的錢又用光了,飯都沒得吃,希望徐律師能幫他老婆討回一個公道,拿到賠償金。“你這事情中心肯定會提供援助,你別擔心,這是800塊錢,你先拿去吃飯應急?!闭f話間,徐愛華把錢塞到了男子的手里。
沒多久,徐愛華為這名男子的老婆爭取回了賠償,就在她把第一部分賠償款打進男子卡里的第二天,這名男子又出現(xiàn)在了中心門口,追著徐愛華硬是要把800元錢還給她。
這件事顯然觸動了徐愛華:“在法律援助工作的日子里,會有許多牽掛,但最讓我放心不下的是那些突遇災難的貧困者,他們想要依法維權,卻又難以堅持,他們那無奈、無助、無望的眼神和期盼的目光,讓我揪心,我能拿出錢幫助一個人,但幫不了很多人,我在想,必須得有一項制度幫助這些人,為他們提供‘活命錢’。”
這個縈繞在徐愛華腦中的想法,讓這位年過半百的女律師“腦洞大開”,創(chuàng)造了全國第一個法律援助周轉金制度。截至目前,中心已發(fā)放周轉金92萬余元,幫助了87戶困難家庭,挽回經濟損失1100余萬元。
“因為我的努力,別人過上了好日子,這就是我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最大快樂?!毙鞇廴A簡單的話語背后卻是一串不簡單的數(shù)字。自2003年以來,徐愛華共接待來電咨詢7414人次,接待來訪群眾8036批次,提供上門服務212件,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1074件,為困難群體挽回經濟損失2828.4余萬元,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今年,徐愛華已經57歲了,她的身份正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轉變。她身邊細心的人早已發(fā)現(xiàn),今年開始,沒有特殊情況,徐愛華已經不接法援案件了,而她更多地出現(xiàn)在了各種各樣的普法宣傳活動中。
就在7月17日,在普陀區(qū)法院與司法局聯(lián)合舉辦的培訓班上,徐愛華受邀為學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律課。徐愛華講課往往針對不同聽課人群安排課件,在她的課堂上,沒有幻燈片,有的只是一塊黑板,上面沒有理論,有的只是徐愛華自己的辦案經驗、案件實例。
由于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情到深處自然濃,徐愛華講得動情,聽的人感動流淚。
現(xiàn)在,徐愛華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重視法律宣傳比做一個個具體案例更重要。在徐愛華看來,做好法律宣傳就是事先預防,而辦理具體案例往往是事后彌補?!笆孪阮A防比事后彌補顯然更重要,以前辦案很多,可能會幫助弱勢群體挽回經濟損失,但他們的健康呢?他們的家庭幸福呢?顯然這些已經無法彌補了……”說起這些,想起一個個案例,徐愛華滿是心痛。
“我要讓他們學會怎樣保護自己,一個會場只要有幾個人能聽進去就要比一個一個案子去做要好?!爆F(xiàn)在的徐愛華走到哪里,就把法律宣傳帶到了哪里。就連一些普通律師也深受其感動加入到法援的隊伍中,這些都讓徐愛華很是欣慰:“這個社會還是充滿正氣的!”
在徐愛華眼里,不管自己在什么崗位,能這樣沉下心來把法援律師做好,能幫助群眾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