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筱
匈牙利的油畫、柬埔寨的雕像、布拉格的玻璃藝術(shù)……在這個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不出國門藝術(shù)愛好者們就能欣賞到來自不同國度的精彩藝術(shù)品。在獲得藝術(shù)享受的同時,還能了解到異域文化的精髓,真是讓人大飽眼福,受益匪淺。
來自高棉的微笑
9世紀至14世紀為吳哥王朝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發(fā)達,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高棉的微笑”蜚聲國際。日前,“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吳哥文物與藝術(shù)”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當我們對吳哥美輪美奐的雕塑、石刻和雄渾精麗的建筑感到驚嘆時,也許我們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藝術(shù)、宗教、財富之間究竟如何作用才產(chǎn)生了這樣的文明之花?
此次展覽沿著吳哥王朝的時間順序結(jié)合不同時期的宗教藝術(shù),從前吳哥時代到小吳哥再到大吳哥,呈現(xiàn)了多方面的吳哥之美。展廳的設(shè)計與布置也別具匠心,場景的復原以及柬埔寨實景拍攝的照片,圖文并茂,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吳哥原貌,讓觀眾仿佛親臨其境,更好地感受那別具特色的吳哥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中還增添了“知識鏈接”板塊,不僅詳盡介紹了一些宗教知識,還講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一件“神猴哈奴曼”就引出了孫悟空形象究竟是“進口”還是“國貨”的話題,大家不妨到展廳自己判斷,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展覽共上展文物80組件,有印度教中最受歡迎的女神杜爾迦、拉克西米,也有印度教主神濕婆、毗濕奴、梵天,還有他們的坐騎公牛南迪、大鵬金翅鳥,此外還有佛教的各種造像,相信觀眾能從這些精美的藝術(shù)品中領(lǐng)略到柬埔寨的文化魅力。
(注:本文圖片由首都博物館提供)
象頭神伽內(nèi)什
時代:前吳哥時期,7至8世紀
材質(zhì):砂巖
伽內(nèi)什是濕婆神與雪山女神之子。傳說破壞之神濕婆與雪山女神婚后久無子嗣,后雪山女神求助于毗濕奴,終得一子。慶生之日,諸神前來祝賀,都爭著探望嬰兒,惟有土星神莎尼低首垂目, 不視嬰兒。雪山女神問他為何這樣,莎尼回答道, 他受到神譴,目光所及,人物皆要死亡。雪山女神強令土星神探看她的兒子,一看之下,嬰兒果然身首分離。毗濕奴見狀再施大法,找到一頭睡覺的大象,把象頭砍下來, 安在了嬰兒的脖子上,嬰兒因此死而復活。就這樣伽內(nèi)什變成了象頭人身的形象。
坐在神鳥上的伐樓拿
時代:吳哥時期、比粒寺風格、10世紀后半葉
材質(zhì):砂巖
在早期吠陀時期,伐樓拿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亦是掌管法規(guī)與陰間的神。
杜爾迦
時代:前吳哥時期、波利敏式風格、 7世紀中葉
材質(zhì):砂巖
杜爾迦女神是雪山神女(濕婆大神的妻子)的化身之一,也是印度教中最受歡迎的女神。在印度教中,她是一切正義力量的化身。
時間:即日起至3月25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方形展廳三層D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復興門外大街16號
開放時間:09:00至17:00 (16:00 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預(yù)約電話:010-63393339
官方網(wǎng)址: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
神猴哈奴曼
時代: 吳哥時期、巴戎寺風格、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
材質(zhì):青銅
神猴哈奴曼是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主人公之一,其中講述了哈奴曼幫助王子羅摩(毗濕奴神的化身)從魔王羅波那手中解救王妃悉多的故事。在另一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哈奴曼也有提及。
坐于那迦龍身的佛陀
時代:吳哥時期、巴普昂寺風格,11世紀
材質(zhì):砂巖
十一面般若佛母
時代:吳哥時期、吳哥窟風格、12世紀
材質(zhì):青銅
般若佛母是由大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以及般若心經(jīng)中所化出,是二經(jīng)的具象化表現(xiàn),又稱為能出三世諸佛大佛母。這尊佛像十一面、二十二手臂。